读书观相关作文

【篇一:我的读书路】

闻一多先生曾说过:“一个人可以无师自通,却不可以无书自通。”

书是人类的导师,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5到7岁我读的是连环画、画报。7到13岁基本没读什么课外书了,光是上学完了,总觉得读书很无聊,很枯燥。幸运的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从此,我便被马克·吐温生动而不乏深刻道理的故事给深深地吸引住了。

真是爱屋及乌啊,我觉得应该再找“几只乌鸦”来看看了。看见一本有意思的书,一看它的厚度,掂估一下重量,看书的欲望立刻烟消云散。哎,功力还不够啊。

后来,经过努力的寻找,终于在漫漫书海中找到了一本物美价廉的书——《绿屋的安妮》。此后,我领略到了与马克·吐温截然不同的文笔。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用一种自然、清新,富有表现力的手法把海岛风光描写得惟妙惟肖,使人身临其境。

渐渐,我就被外国文学深深迷住以至于无法自拔。我深深懂得了高尔基为什么会说:“书是一种奇迹里面藏着作者的灵魂,打开书把这个灵魂解放出来,它就会神秘地同我交谈。”神秘而神奇的文学世界,我领略到了。

上了初中后,某位同学向我推崇一本叫《昆仑》的书。这也许是我所接触的第一本中国小说。随手翻了几页,发现这本书太难懂了!认真读了读,就那几页我看了三、四遍费了不少脑细胞才看懂。原来是一群人和另一群人在用神奇的武功在打架。虽然如此,但时常有吟诗作词这种富有诗意的场景出现,让我不得不惊叹真是字字珠玑啊,尽管看不懂。

后来,一次偶然机会,邂逅了博彬然的《开卷有益》。我的读书观有了一次大大的转折。陶行知的一句话更是让我醍醐灌了顶:“中国有三种人:书呆子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工人、农民、苦力是做死工、死做工、做工死;少爷、太太、老爷是享死福、死享福、享福死。”文章最后作者留了一个问题:开卷究竟有益呢,还是有害?

我认为:所有的书都掺杂着“鱼”和“龙,只是不同的书比例不同罢了。只要做到从所读的书中吸取精华,则是有益,否则那就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了。

我,读书,觉得,活得挺好。

【篇二:碎片化生活】

小时候,总认为时间过得很慢,想赶快长大。长大后,眼睛一睁一眨一天就过去了。但每一天都很丰富,除了学习之余,读书、旅行、睡觉、打游戏……一件件小事就如一片片碎片,拼出了一个完整的人生。

读书是现代大部分人一生肯定做过的事。

作为一名高中生,读书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件事。不论是每天上课,还是阅读课外书,书籍已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读书以过目不忘最不济事,能很快记住没什么问题,但是现在网络发达,许多庸俗的网络小说、娱乐新闻占领着你的生活。把这些没用的信息记住岂不是增加大脑负担?每个人每天都在阅读,但是谈不上是读书,据统计,65%以上的人不愿意看长篇大论,也看不下去。我也有这个情况,小学时发新书还会兴致冲冲去翻阅,高中后,三下两下就看完了,只是匆匆扫过,这就是“浅阅读”。会读书首先要做到树立正确的读书观,选择性地阅读,真正的经典虽然枯燥但是仍然流芳百世,需要细细品味;其次,需要静下心看每一个文字;最后,能制定一个读书计划就更好啦!

如果说读书、吃饭、睡觉拼起来是一块大碎片了,但是拼上旅行这个“小碴碴”,哈哈,估计人生圆满了吧。

人生永远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旅行对每个年龄阶层的意义是不同的。小朋友认遇见为旅行很好玩,步入青年时期是想出去闯荡时间,中老年时期已经看穿人生了,旅行是去寻找心中一直渴望的真谛。

读书是精神旅行,看穿了别人的一生,游览了世界各地。我因为樱花而喜欢上日本,还喜欢日本的茶艺,不过相传这些起初都是从中国唐朝传过去的,我们的传统被别人发展成了特色,这需要引起我们深思。

说到底什么都和读书离不开呀!

碎片化的生活,无时无刻都看得见。每一件小事都是组成人生这个大拼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碎片化是很具象的,但是和思考哲学一样,一下子恍过一个念头就开始思考,碎片化亦是如此,你平日是意识不到的,因为你活着做的所有事都是一部分。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