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个美丽的早晨,寒假已经来临。每个同学都奔向自己的学校,但却在我们教室里传来几声训话。
看着老师生气的样子,同学们低下了头.我们受到了一个碎心的打击。想到老师说的话,就想哭!我想:平常己经很努力了,怎么一到考试的时候就什么都忘了呢?我真是懊悔!难道我学习习惯差?掌握方法做不对?如果教师和同学们多教一些给我就好了再自己苦学的'话我就可能提高水平!
此时此刻,我都希望我能考高分,家长高兴,老师道自豪,同学们赞美我,而现在我只能白日做梦.这时我的手却搭在桌子上,痴痴看着老师,而老师在那生气地告诫我们.既然老师都这么生气了,那我还有脸把成绩单给家长看呢?再加上,爸爸和老师谈过了,让我在这学期里达到全段期末老试90名以上.唉!真是惭愧呀!吹牛吹破了.虽然这学期我不断地去努力,但这学习不止去死记,还要知道怎么运用.
老师左手拿着胶水,右手拿成绩单,装在一个个信封里.回到家,爸爸就拿出成绩单,家长就训了我几句.我想:为什么我觉得很简单的问题都错了呢?真不该,我也要仔细,爸爸也常说认真、认真再认真呀!
这让我明白了错做一件事,不能后悔,只能一步步纠正过来,只有接受上次的教训才会提醒自己做好其它的事!
【篇二:滴答滴答——读《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
滴答滴答,古老的时钟端着衰老的容颜摇出浑厚的滴答滴答,在田野里,它催促着柳絮赶紧飞走,勇敢地迈上自己的十八岁;在大雪缤纷的高原中,时钟在漫天飞舞的皎洁白雪中冷冽的摇晃着,滴答滴答,它让高原男生格拉在那一个雪夜成长为“十八岁”。
是啊,该成人了,无论自己多么不舍得这段犹疑不决、彷徨动摇的稚嫩岁月,我们终究要跨上背包,体会乡村少年河生的无奈,醉倒在黄土少年天灶的幸福,感受青藏格桑花格拉的任重道远,无知在阿舍的莫名倔强中。不知不觉,后知后觉,自己也沉在了书中人物的十八岁,陪着他们一起踏上了那段十八岁的心灵历程。我陪着他们走,走过无知走过叛逆走过痛楚,最后走向成熟,走到了幸福的身边……
刚上初中的时候,还痴痴地感受着郭敬明说的那道明媚的忧伤,一副稚气未脱的样子。墙上的时钟不顾我的天真无邪,敲起了滴答滴答的声音:他告诉我,你不能再做那一个可以随心所欲、肆意妄为的你了,人总是要学会着长大,你要开始成熟去承受所有的不堪,而不是永远活在童话的美好幻境里。
从那时起,我便学着去收敛,不和伙伴们嘻嘻闹闹浑然不觉,天亮却把责任抛在九霄云外处,不可以说话不知轻重将文明礼仪弃之一旁,试着在被冷眼伤了之后也不横冲直撞的逃避,信仰乌云总会散去。?而这时父母再也不把我紧紧地拽在手里了,我真正的获得了自由,我尝试着自己去飞翔,即使摔的遍体鳞伤,伤的体无完肤,也在竭力自己忍受着。
滴答滴答,坚不可摧的时间,不止锻造了书中的人物,它还侵蚀了我的懦弱,叫我成熟,于是我就学着去成长了……
成长真的是一件很微妙的东西,?自己永远都猜不到是怎样成长的,是因为什么而开始成长的。是因为看了一篇扣人心弦的小说故事骤然成长、还是由于首次的青春萌动以失败告终而黯然成长,关于这些,现在的我无从知晓。我只是听到了时钟的滴答滴答声,它一直提示着我,该成长了。不管是在残酷的现实中一夜长大,还是在温存的世界里长大。
自己总归是要成长的,就像香雪一样,大胆而又畏缩地走上那条火车双轨,悄然绽放在自己的花季中。
即使日益趋向成熟,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还没有遇到生命中第一波痛苦的刺激,我还没有条件没有资本去成长。我没有见识到《十八岁出门远行》中主人公所见到的不堪的冷酷的无情的社会,也不曾直接的接触过这个冷暖自知的社会。但也正是那次残酷的旅行,让他看清了很多的东西,骤然成长。?痴痴的呆望这个世界,恨它,恨它的麻木不仁、阴险无情;爱它,爱它的直截了当、沧海桑田。
滴答滴答,时间又把世界推前一步,这让我既兴奋又担忧。与朋友十六岁出门远行的计划不温不火地躺在那儿,我真想它快点到来,看看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样的。同时也想尝尝成长的滋味,我又想他慢点到来,让我在童话的梦境里多睡会儿。?
倔强痴迷,成长的过渡,当时万般艰难,蓦然回首,却早已飞度千山。滴答滴答,时钟始终响着,别再迟疑了,不再沉寂了。我,要学着去成长了……
【篇三:等待也是一种幸福】
等待,或许是我人生词典中最显眼的一个词。
三岁,那个傻傻的年龄。
“颖儿,你妈妈今天要回来啦!”奶奶抱着电话,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兴奋地朝我道。“真的?”我有点半信半疑,毕竟妈妈很久没回来了。奶奶见我不相信,就笑着点了点头。“太好了!妈妈终于回来啦!”我瞬间高兴得手舞足蹈,仿佛妈妈已经出现在我面前。搬了快小小的椅子,小小的我坐在大门口。
“妈妈见到我等她,会怎么样?会很高兴吗?嘻嘻……”我双手托着腮,美滋滋地陷入了无限的遐想。不知不觉,太阳的脸红了起来,缓缓地挪动它肥胖的身子,直到那高大的山儿挡住了它半张羞涩的小脸。剩下的那半张小脸儿边荡起了层层红色波浪。行人在夕阳的温柔下来回穿梭,影子映在了夕阳的脸上,却没有映出那熟悉的身影。
原本平静的心开始忐忑了,一大堆不切实际的担心像咸咸的海水一样倒入脑内。刚想要打电话询问,却被那温柔的、熟悉的声音叫住了——是妈妈。“颖儿,还没吃晚饭吗?”妈妈轻抚我的头,既慈祥又心疼。“我要等你回来一起吃嘛!”我笑了。那个笑容,很傻很傻。
这么多年来,相似的场景不知出现了几回。但我又能怎么样?我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把妈妈挽留下来,只能一次次地体会长期离别的痛苦和短暂相聚的幸福。13岁,我长大了,但依旧还是傻。
“嘟——”熟悉的电话铃响起,它带来了妈妈回家的消息。脸上的平静并没有掩饰住我内心的喜悦——因为妈妈已经三个月没有回家了。没有搬起那块小小的椅子,而是拿起一本书,站在门边痴痴等待。看起来像是在品味书中的道理,实际眼睛却一直期盼地偷偷眺望到那路的尽头。
三点,三点半,四点……时间静静又慢慢地流逝着,像一个痴痴等待母亲回家的女孩。天开始不知不觉地下起了黑色的泪水,淹没了这座繁华的城市,只有残留的一点点微弱的光在努力挣扎着闪烁。天上的鸟儿一只又一只“嗖嗖”飞过,向着远方的家飞去。鸟儿都要归巢了,妈妈你是否已在归家的路?八点,八点半,九点……夜里传来一两声清幽的蝉鸣,令人心寒的气氛从我心中开始无尽地蔓延。我仍捧着那本书,心里既希望妈妈能早点到家,与家人团聚;又希望她能晚点,平安到达。
当古老的钟在敲着一天里第22下时,那个身影终于出现了。“她回来了!她终于到家了!”我笑了,傻傻的笑,与下午幻想妈妈回来时的笑一样,与十年前等到妈妈的笑一样。
这么多年,我一点都没变。我还是那个等待妈妈回来的傻孩子。现在是,以后也是。至少我的心是这样想的。
我想起了十年前那个傻傻的笑,眯起眼。才发现,那个等待的笑并不傻,那个笑里透露出了一种幸福的味道。我睁开眼,明白,或许等待也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