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第一次做饭】
人生会经历很多第一次,今天的第一次,是我煮了土豆,从买菜到出锅,都是自己亲力亲为。当我闻着那香喷喷的土豆时,回想这忙碌的一天,还真是有意义的。
早上5点,天蒙蒙亮,我就起床了,跟随外公去菜市场买菜。清晨的菜市场已经人来人往,我们直奔买土豆的地方。外公一听价格说有点贵了。我只好跟老板讨价还价,最后还以不买了这句话把价格弄低了。成功了!买到了便宜实惠的土豆,我心里乐开了花。
剪了一些葱,洗了土豆,在外公指挥下,我要大展拳脚了!我拿起刨子开始削土豆棕色的皮,土豆露出了黄黄的肚皮,但手太滑,土豆掉了,幸好是掉到了碗里,真是有惊无险。削好皮,我便拿起像石头一样沉重的刀,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拿着刀切土豆,但土豆像金刚石一样坚硬,怎么切也切不下去,却把一旁的外公乐得哈哈大笑。
外公说:“一只手握刀柄,我都切不下去,你能切掉吗?正确的握刀姿势是一只手握刀柄,一只手放在刀前,双手一起用力,就能切下去了。”外公说的方法,果然有效,但我生怕会切到自己,所以切得很大块。我把大块的土豆都倒到高压锅里,盖上盖子,打开煤气,开了火——开始慢慢等吧!
好像过了好长时间,高压锅发出“吱—吱”的声音,像是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任务完成啦!”我这时可有经验了,关掉火,让他们再焖一会儿。
土豆终于出锅了,一阵阵香气扑鼻,让人直流口水。我撒了葱和盐,一盘美味的土豆,就完成了。外公尝了一下说有点咸,我吃了下,觉得很好吃,大概是因为自己做的缘故吧。
第一次自己做的菜旗开得胜,使我非常开心,还有那一阵阵香喷喷的土豆的香味,久久地留在了我的嘴边,回味无穷。
【篇二:蛋雕初体验】
几天前,妈妈就告诉我:“我给你报名了合晚小记者的活动,是关于蛋雕技艺的。”我问妈妈什么是蛋雕,她说,“给你留点神秘感,星期六你就知道啦!”妈妈的“卖关子”,让我更加期待周六的到来。
终于盼来了周六,9点钟,活动开始了。老师先让我们观察蛋雕作品,并教我们握刀的方法。我看着桌上已经雕刻好的作品,觉得真的好漂亮,心里想,要是我也能雕得这么漂亮就好了。
回到座位上,老师让我们一手扶着蛋,另一只手拿着刀开始雕刻。我觉得这很简单,可是开始上手后才发现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举手请老师教我技巧,老师简明扼要地告诉我一些方式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慢慢地找到了手感,从最基础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和椭圆形四种图形开始练习,再到一座小房子、一朵向日葵并且还刻上我的名字,我终于完成了自己制作的蛋雕作品了。
蛋雕真神奇,我很喜欢蛋雕。
【篇三:作文】
左手和右手曾经是孪生兄弟,但不知怎么的吵起来了。左手以说教的口吻说:“你看,我身上有许多美丽的钻石、金银财宝,我是最爱的。”右手不服气的说:“你整天想着怎么让自己变漂亮,让别人喜欢你。至于我,我最听主人的话,不像你。”左手怒道:“我告诉你,你只被你师父利用。只能干粗活,累活,脏活。”右手气愤地说:“下次我再也不和你这种人合作了。”左手毫不犹豫的回答:“太好了!”
于是,他们分开了。
中午,太阳在地球上燃烧。嘴巴对两兄弟说:“我渴了。请给我切几个西瓜。”假装没听见,右手打瞌睡。左手思考:这是我展示的好机会。左手拿刀朝西瓜砍去,西瓜却滚走了。左手没有灰心,继续握刀切西瓜。碰到西瓜皮的时候,西瓜好像故意反对,又滚走了。右手睁开一只眼睛,笑了几声。他用左手听完,说:“你想试试吗?”“你在看我怎么剪的。”夸张的右手说道。它轻而易举地拿起刀朝西瓜砍去,但西瓜似乎很没面子,一眨眼就滚远了。
嘴巴看见了,就对他们说:“你们没完没了的争吵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你的主人会对你失去信任。你们应该互相帮助。不信就试试看!”然后,左手拿着西瓜,右手拿着刀,轻松地切西瓜。从此,左手和右手又和谐相处了。
【篇四:生命的底色】
底色,多么厚重的两个字。底色,可以是淡淡的,而那种淡,有一种不可言说的隽永。
有时候,一个人,一片叶,一把刀,单调的这样叫人心动,也只有此刻,生命才尽显它的底色。
走过的青石小路,渐渐远去。那么喜欢霜林染醉的天气,落叶飘零,归根大地。它自始至终都在装点着我们的世界。
立秋了,在诸多文人笔下,秋是一个感伤的季节。但在他看来,这是留住记忆的最美的季节。
走在街头,看见这样一幕,一位老人,默默行走在街头,看着独自漂零的落叶,默默地捡拾。他不是在伤春悲秋,而是为了做——叶雕。
老人是一位叶雕艺术者,做了大半辈子,却也只是在这样一座小城里,默默闪光着。人生有味是清欢,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此淡淡的生活,或许是另一种生命的底色。
走近,静立,凝望。老人的两鬓几乎已斑白,架于鼻梁上的老花镜也有那么几分往事的味道。在老人的小小工作室里,墙上只挂了几幅令他满意的作品。
采集回来的法桐叶经过漂洗、晾晒、药液浸泡等诸多复杂过程之后,老人开始了今天的工作。这也是他从年轻时一直坚守到现在的工作。他此时正在进行阳刻,手中握刀的姿势就如毛笔那般,不同的是,少了几分挥劲方遒的气势更多的是小心翼翼,眼底尽是无尽的温柔。
常听人提起他,于是渐渐对他有了更多的理解,敬慕之情油然而生。他毕业于建筑学院,原可以有体面的工作,却在毕业之际,选择了叶雕这个鲜为人知的领域。他从一开始就对叶雕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说过:我想要的不多,只是想把叶雕做好,让传统文化中多份辉煌,将生命中的底色着色。
此后,他执着于叶雕创作,坚持内心的选择,有所突破,成为左氏叶雕的传人。这是他的一生,可算波澜,但波澜之中透露的是淡淡的心境,是生命的底色。
一个人大半生只专做于一件事,可能会单调,也许甚至有人觉得,这不能实现全部的意义。可当你从开始到现在的坚持化成成功,到达心之所向,这才是最后的终点。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欲望不能过多,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这才是心最终到达的地方。
抬头赏花,低头雕刻,举目自然,一切都淡淡的,就这样独对一窗风月,尽享生命底色的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