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传统与流行的碰撞】
在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文化就如一个膨胀的气球,面对着来自各方流行文明的碰撞。
全球化浪潮的北京,城市化进程压倒一切,悠悠古城变成宽阔工地,古色古香变成欧洲style,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霓虹闪烁,歌舞升平,随处可见,四合院、胡同被连连根拔起,好一个标准世界化大都市。不只是北京,“泰晤士小镇”,“东方威尼斯”,“维也纳花园”等山寨洋建筑在中国的大小城市也随处可见,数不胜数。中国文化在全球化冲击下变了形。
因此,在中国文化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同时,各方也在加大力度地宏扬中国文化,唤起中国人对文化的重视。
汉字及其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血脉,随着《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传统节目的热播,引起人们对汉字魅力的重新认识,汉字与历史文化传统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牢不可破,从某种程度上说,汉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名词。但随着如今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书写能力不断下降,汉字是中国的国粹,如果人们在网络科技冲击下,丢掉自己的国粹,也就太可悲了。
语文升,英语降这一剧变也是为了传统文化传承,让我们重视国学,汉语作为国语承载着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著名译者林少华称:“中文关乎心灵和审美。”所以通过高考的指挥棒提高母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为了增强人们对同学、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如果一个国家的国民倘若丢失了自己的传统,就好比失去了自己的根,重视国学及其必要。
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外来文化,不能忘了中国五千年漫漫长月所流传下的历史文化,它象征着中国的悠久历史,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与拼搏。它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不应该遗忘,应将它深深印在我们的骨子里,融在我们的血液中。但传统文化也不能全一成不变,可以适当接受一些外来文化。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科技时代,融入流行才能使传统文化更有生命力。
《青花瓷》、《本草纲目》、《兰亭序》等流行歌曲,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流行元素,古典文化被重新演绎。很多年轻人因为《本草纲目》特地去买书了解神奇的中医,有人从《精忠报国》开始欣赏古代的金戈铁马,又有人听了《笔墨伺候》之后,专门去学习书法。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全球化时代,文化更加重要,已经成了大国竞争的“软实力”文化与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我们要对文化报以敬畏之心;其次,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一样重要,我们既要尊重传统的成就,继承传统,也需要知道传统东西有它的时代性,不可忽视新生力量;最后,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既要有碰撞又要有交流,既不能全盘接受、山寨,失掉文化自信;又不能一味封闭,应该在碰撞与交流中不断完善,相互吸取。
中国传统文化应该与流行文化相互平衡,因为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中国与世界的完美结合,方可创造恢宏的中国气派和东方神韵。
【篇二:语文话题作文素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有人选择自保,有人选择携手互助。中国,一个屹立了五千年不倒,一个以和为贵的大国,在这一特殊时期展现着她的大国风范,自身腾飞,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前往荷兰的火车在义乌出发,随着巴基斯坦第一大港建成,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为西欧带去物美价廉的小商品,给中国带来各种欧洲的高端消费品,还拉动了沿线蒙古、中亚各国经济的发展。这条铁路不仅加快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去产能去库存,也满足了欧洲市场的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相比于英国脱欧,美国修墙,中国反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全球化浪潮中,帮助第三世界国家走出困境,帮助陷入死胡同的国家重回正轨。经历史验证,闭关自守不是出路,开放合作才能共赢,这也是深入中国人民内心的一个真理。
最高领导人说:“不建中国的后花园,而需建设世界各国的百花园。”中国的高铁技术领先于世界,甚至有外国人专程来中国感受,惊呼:“座位很宽敞舒适,速度快到我们感受不到!”中国高铁不仅速度快,服务好,环境舒适,最重要的是——平稳。
前段时间有外国人在中国高铁上作了个试验,将硬币立在车窗边,可以全程保持不倒,只是在列车进站减速时才有晃动。不服气的网友在日本高铁也做了同样的试验,结果硬币根本立不起来。可见中国高铁平稳度多高了。
但中国没有吝啬自己的技术,积极推动高技术“走出去”。不仅承包工程,还让美国的技术人员来华学习,开设专业课程专门培训,将中国的高铁标准推向世界,促进世界铁路的革新与升级。
除此之外,中国也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在联合国气候大会、G20杭州峰会上多次表态,倡议各国改善气候质量,在国内敢打敢抓,严控大气污染,致力于还人民“蓝天白云”,打响“蓝天保卫战”。
大国风范其实就是责任意识,中国在尽自己所能地谋求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构,处处彰显责任意识,展现大国风范。
【篇三:反省与救赎】
在无数人描绘过的未来世界里,都不会缺少人工智能的身影,在有的作品中,他们帮助人类工作、学习、生活。而在另一类作品中则是人类的统治者,扭曲、禁锢着人类的思想。而身处现世的我们,虽没有人工智能的控制,但有些成迷于网络的人,却如同被人工智能控制了思想一般,失去了生而为人应有的价值观和同情心,做事毫无章法,罔顾后果。
那么试想,这些不能再称为人的“人”,是从何时开始变成现如今这幅模样的?我想,许是他们刚刚接触网络的时候!众所周知,网络是现如今人类社交、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事物。甚至有人称我们这一带是“跪在键盘上的一代”离开了键盘就无以为生。也许现实的确如此,习惯了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我们,如果离了网络转而去使用传统方法查询,那么不仅仅效率低下,而且往往也查找不到真正所需要的东西。网络之便利让人十分欢喜,但长此以往使用下来,就成了祛除不了的瘾,有些人很好的控制了自己的瘾,使用网络很快的增长着自己的学识;而另一些人则控制不了自己的瘾,沉迷于网络,被机械化的思想所控制,逐渐失去了自己判别是非的能力以及待人接物的热忱。
那么,是什么促使他们变成现在这幅模样的呢?有他们自己的原因,同时也有着外界的大势所迫。在全球化进程还未开始时,某地进行了一场级别甚高的会议,会上邀请的无一不是当时的商界巨贾或政界高官,他们讨论的议题是:在进入全球化进程后,世界上几乎百分之八十的财富都会被世界上百分之二十的人所把控,那么要如何消除另外百分之八十人的不满心理呢?就是将他们边缘化!这场著名的会议所提出的边缘化政策,即我们常说的“奶嘴乐”!建立让余下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精力消耗殆尽的发泄业。而这个发泄业给人们所提供的快感越大,那么人就越容易沉迷,越容易成为电脑或者说人工智能控制的“行尸走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危机,从中解放出来呢?正如我所说,网络已与我们密不可分,所以不使用网络这一举止并不可取,俺么就要看我们自我觉悟的深浅程度了,只有分清了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要做”,那么一个人才能真正从中解脱出来,获得救赎!
我并不认为人工智能会最终控制人类的思想,使之成为没有思想情感的行尸。我相信人类的信念,人类的意志。在我们真正醒悟之后,没有什么能控制我们人性的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