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汤相关作文

【篇一:暑假的一天】

”叮铃铃,叮铃铃“,我极不情愿的伸出手,把我的”大嗓门“闹钟关掉。刚把衣服穿上,我才发觉今天有点不对劲——屋里静的掉根针都能听见。这有点怪异,弟弟平常都是很早就醒的,就算弟弟没起来,妈妈也应该在厨房炒菜呀!该不会是……想到这儿,我立刻停止想象,跑进主卧一看,果然如此,一个人也没有,妈妈留了一张纸在床上,写着:”弟弟发高烧晕过去了,我们带你弟弟去医院抢救,照顾好自己,餐桌上留有吃饭的钱。”弟弟从小就体质弱,稍有不慎就容易感冒发烧。我担心的连早饭都没吃,一直在想弟弟现在怎么样了,情况好转没有。

快到中午时,电话铃终于响起,我飞奔过去立马抓起电话,电话传来爸爸稍开心的话:”泊宇,你弟弟已经好多了,医生给他开了药,中午我们回去吃饭,再见!“说完就把电话给挂了。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拿上妈妈留下的钱径直向超市走去。

超市里人山人海。我跨进超市一边往里走一边说着”对不起“,在蔬菜区选了土豆、青菜、西红柿,又疾奔到肉类区选了鸡肉,刚要伸手去挑一些鸡蛋做个蛋花汤,突然想到,弟弟发烧不能吃鸡蛋,以前有医生这样交代过的,算了吧,做个青菜汤吧。结完帐后,我带着愉悦的心情回家去。

回到家,我直奔厨房。先把大米淘净、下锅开始蒸米;再把买来的青菜择好洗净、土豆和鸡肉洗净切成块;然后学着妈妈的样子开火炒菜。可惜火候和时间没有掌握好,菜汤全部被炒干了,不过我尝了尝,味道还不错。我用另一只锅做了美味的西红柿青菜汤,坐等他们回来一起吃饭。

妈妈回来看到做好的饭菜,夸我懂事了,比以前更优秀。

暑假的一天真是既有欢喜也有忧呀。

【篇二:我长大了】

时间如流水一样无声无息地过去,我已经十岁了,我已经长大了,但有些人认为我还没有长大。为了证明我长大了,我时时刻刻地去找我的“长大证”。

一天下午,我的妈妈对我说:“我要去商场买衣服了。”我说:“好。”妈妈走了,我就像一只自由的小鸟一样。因为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她可能忘记了自己的生日,我好在家准备给妈妈的礼物。我打开电脑,搜到几道美食的做法,我把我全部的零用钱拿出来去买菜,我上超市买了两个番茄、一把小青菜,又了一个小礼物,兴冲冲地回到家去。

回到家,我开始看一下电脑,第一道菜番茄炒鸡蛋。我从冰箱里拿四个鸡蛋,磕一下,把蛋壳掰开,蛋清和蛋黄放在碗里,接下来开始切番茄。先把一个番茄切成“井”字,再切成小块。要开始炒鸡蛋了,把油倒在锅里,等油热了,把碗里的蛋黄和蛋液倒进去,用铲子不停地翻炒。鸡蛋炒好了,盛进盘子里。炒番茄,也像炒鸡蛋一样,就行了。最后把炒好的鸡蛋放进去一起炒几下,放上胡椒等调料,番茄鸡蛋这道菜就大功告成了。

第二道青菜汤,把青菜掰成一片一片,开始清洗。等锅里的水开了,把青菜放进去。再放点盐、味精等调料,青菜汤也很容易地做好了。

我看看天色不早了,我去准备把小礼物放好。我又看看手表已经六点五十二了。我心里想:妈妈,你快回来吧!

我一直等着妈妈,妈妈终于回来了,我说:“妈妈,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妈妈说:“不知道。”我说:“妈妈,生日快乐!我已经把饭做好了。还有,这是你的生日礼物。”说着,我把礼物递给妈妈。妈妈疑惑地说:“宝贝,你这是……”我说:“妈妈,你先看看我给你的生日礼物吧!”妈妈一看,是一个眼罩。我说:“妈,别经常玩手机,眼睛疼,你会睡不着觉的,所以我给你买了一个眼罩。”我的话还没说完,就发现妈妈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通过这一件事情,我有了我的“长大证”。

【篇三:最温暖的是亲情】

舅母家新房子造好了,正好赶上假期,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喝“上梁”酒。

人声鼎沸,偌大的屋子里硬是塞满了人,不留一点空隙。四处张望,才发现不起眼的角落坐着曾外祖母和她的大女儿——我的姨姥姥。

曾外祖母老了,具体年龄我也不清楚,大约就是快90了。她很瘦,称得上是皮包骨头,许久未见,依旧是那么件布衫,那么双布鞋,那么根拐杖。

跟曾外祖母紧挨着的姨姥姥是个盲人,自打我懂事起,她就是生活在黑暗中的。姨姥姥死死拉着曾外祖母的手,紧闭着的双眼似是在不停的眨动。

不一会儿,菜上桌了,一碗碗香气四溢的佳肴引得大家都不住地舞动着手中的筷子。可曾外祖母却几乎没有动筷子——她真的是老了,牙齿已经掉光了,嚼不动食物,即使是在别人看来很软的食物,她也只能放进嘴里砸吧几下,仍又吐出来。

曾外祖母自己吃不了,就看着姨姥姥吃。把一大堆菜夹给她,笑眯眯地看着她吃。

“这个好吃。”曾外祖母说,只见她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把一碟黄花菜端起来,拨了一些在姨姥姥碗里,又夹起几根喂到她嘴里,满眼的疼爱:“你喜欢吃的。”

又上来了一碗青菜汤。青菜叶!这个曾外祖母也许嚼得动。满心以为她会夹来吃,可她却还是先问姨姥姥:“青菜,蛮好吃的,要不要?”

姨姥姥连连点头。曾外祖母笑了,把所有青菜叶都夹给姨姥姥,仍是笑眯眯地看着她把菜吃完。自己才捞起汤中剩下的青菜梗,放进嘴里,砸吧了好一会儿,又吐出来。

晚饭终于结束,曾外祖母一手拄着拐杖,一手牵着姨姥姥,一步一个脚印,踉踉跄跄地消失在暮色当中。

以后的以后,曾外祖母也许就不在了,是的,她的时间不多了,可她一定永远记得亲情的温暖。

【篇四:快乐的三人世界】

我和爸妈在一起的时候,家里面都充满着快乐的气氛。

每到周五,恨不得第一个跑出校门坐到妈妈的车上往家奔,归心似箭啊!妈妈心情好的时候,我跟她要手机玩;她心情不好,我就和她谈谈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电动自行车驶得很慢,因为天冷了妈妈怕我冻着。想到这,心里暖洋洋的。

回到家里,书包一扔就去开冰箱拿吃的东西。冰箱里放满了食品,是头一天下午妈妈买的。晚餐食谱是:干拌面,蛋炒饭,剁椒鱼头。闻到香味的爸爸赶过来了,三个人就坐一桌共进晚餐。爸说我在长个儿,不能吃太多辛辣的东西,我调侃道:“爸爸,你人到中年肉多,不能吃肉,只能喝青菜汤。”

美滋滋地过完周五、周六,到了周日却感到很冷清了。爸妈去单位加班,我一人在家做作业,忙家务。

到了晚上,家里又热闹起来。妈妈煮饭炒菜,我不忙时也帮着翻翻电磁炉里的菜。爸爸回到家,三人又一起吃晚饭。小狗趴在桌下,似乎也在听我爸爸愉快的谈话。“今天中午在饭店吃的是海鲜。”“今天某某保险赚大了。”爸爸的说话声总能盖过新闻联播的声音。我扒几口饭就饱了,因为白天我吃了好多零食。这时,妈妈假装怜惜钱似的逼我夹菜吃饭,直到听到我打嗝的声音才肯罢休。

三个人一边吃饭一边谈话,其乐融融!如果给这种快乐的家庭生活规定一个时限,我真希望是一万年。

【篇五:元宵节】

孩子们很喜欢元宵节,一是因为可以和大人一起包大圆儿吃,二是晚间能和其他伙伴聚在一起玩花灯。

元宵前一天下午,家家户户拿出了面粉,荠菜和肉粒肉丝,孩子们好奇心大,都凑到厨房里去看老人们包大圆儿。老人先和面,随后擀面,将面团擀成圆圆的面皮。当然,面皮要足够厚,这样馅儿才不会露出来,老辈的人包大圆儿都很熟练,擀好了面皮后便用手指蘸点水,向一周边涂开,再用筷子填上馅儿,有些人家习惯在馅里加几勺盐,有的放几勺糖,最后封口进一步搓成圆球即可。

有些孩子看老一辈人包大圆儿十分容易,便以为自己也可包成那圆圆滚滚的大圆儿。他们先和面,但常不是水太多了就是面多了,一会儿盆里全是稀面糊,一会儿盆里满是面粉儿,马马虎虎和好面的,那面也很黏手。孩子们去和面,一定要把水和面用完了才放弃,往往他们脸上东一片白面粉,西一块黏面糊,十根小而细的手指裹上了为它们量身定做的厚白袄。

元宵节早晨,人们拉开大锅锅盖,舀起大锅里伴着青菜汤的大圆儿,在人家厨房边经过,满空气的清香味扑面而来。孩子们已坐在桌边,等大人捧上大碗,他们便夹起送进嘴中,伴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度过了一早晨,就等晚上玩花灯了。

说起孩子们的花灯,种样也实在多,有的托着大大的白兔灯,有的拎着唱歌会旋转的木马灯,有的是盛放的莲花灯,还有的干脆把家里的小灯笼拿下来,往上缠了根能发光的灯丝,就也算是个花灯了。晚间一到,孩子们就不约而同跑出来,等人齐了,一起开启灯的开关,音乐声交织在一起,闪着暖白色光的,闪着红色光的,闪着鲜黄色光的……总的是十分热闹。

大人们兴许会拿出几盏孔明灯,写上祝福,到空地上放飞它,让孔明灯带着祝福飞向遥远的天边。

黑压压的天空直至只能看见几个零星小点——也不知是星星还是远去的孔明——大人们才带着孩子回到家中,关上门窗。于是庆祝新一年的活动结束了。

新的一年也真正开始了。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