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步之遥】
一步究竟有多难?
人从出生至死亡就被不停的分等级。
富贵者,为上;贫穷者,为下;发愤者,为上;颓废者,为下;成功者,为上;失败者,为下。
人从出生至死就有三次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
18岁,你可以趁年轻不怕苦考一个重点大学;30岁,你可以用你累积的知识与社会经验在事业上开天辟地;60岁,开始享受安稳,你可以趁有时间,修身修心。然而,说的容易,成功之人却只有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十来自于自身条件的优越和奋斗,百分之五来自拼死拼活,另外百分之五可能就是你们所羡慕的,一夜暴富,土豪,上帝的宠儿。
你已经没有选择身份地位的权利了,你可能也不是那上幸运的宠儿,那我们便扪心自问我们能否成为那拼死拼活的上等之人呢?或者你还是甘于做那剩下百分之八十中的一名碌碌无为之庸人。
原本周末早晨打算七点起床,吃一个好一点的早餐,稍微打扮一下,看一个安静一点的电影或者一本书,然后做点作业。中午吃完午饭要睡两个小时觉,之后出去走走或者逛逛。不一定要兼职,不一定要吵闹,不一定要特别,但一定要有收获。
有多少人这样想着?这样安排着?也这样错过着?
七点的闹钟一响,睡眠模式,再睡十分钟,又响,最后十分钟,没关系。还响,直接关闭继续睡,还告诉自己,这次例外,下次一定会起来。醒后,大概十点或十一点,暗暗埋怨自己,肚子又饿,整个乱糟糟,便穿着睡衣,拖鞋出去随便买了点东西填下肚子,又带了点速食食品回寝室,打开电脑,玩游戏,听歌,追剧,睡觉。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晚上又睡不着,熬夜看着小说,旁边的医书忽然间连碰都不想碰一下,日复一日,习惯了对自己说谎,也就满不在乎了。
一步究竟有多难?很容易却很难。
就像长发剪成短发很容易,短发变成长发就难了,有一个过程不长不短,多难熬。过去了就长发及腰,没过去又成短发。
一天有24个小时,一步究竟有多难?
我们都一样,八小时用来睡觉,八小时用来学习工作。人与人的区别就剩下最后不同的八小时了。你拿那八小时干嘛了呢?或者睡觉透支了?或者玩透支了?或者你干脆宁愿用它来发呆也不愿意干别的。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不要为懒惰找借口,不要对成功抱有侥幸,不要总对生活充满抱怨,要知道舒服是是留给死人的。
成功并不远,可能只差一步,而这一步的长远决定权总在自己手里。现在我也希望能因此勉励自己,什么都不怕,就怕一开始连自己都不相信。
【篇二:始终不忘初学】
日子似箭离弦又似离弦的箭。转眼间,自去年近八月中旬,高中入学起到今日,过往似百缕云烟弹指间便尽散人间。回首过往的日子,我除了匆匆迷茫外,似乎仅有孤独。或许是由于孤身异地彷徨求学的缘故,我逐渐理解了刘同所讲的,他对于孤独的理解。也体会到了韩寒在《杯中窥人》中所提及的社会。
的确,社会似水,我们是布。一旦踏入社会,即使水再清,我们也会被浸湿,直至打磨的失去棱角,顺应的沉入杯底。我想:人大概确切是如此的,一日日的长大,却清楚了恐惧和害怕。孤独是任何一个人都不想追求的,但许多时候对于生活,却又不得不选择孤独。生活似迷雾,许多时候,分辨不清自己与他人。
班内很静,除我以外,似乎所有人都在忙碌着事情。这种丝毫无声的静,不由使我宁静心中,多了少许惶恐,和一些称不上缘由的压抑。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我至今都不大清楚。高中的拼死拼活,似乎仅是为了高考。对于高考,大概就是两种观点,一种赞同,一种反对。而我则于二者间徘徊。
著名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先生是高考支持者中的典型,他曾不止一次地讲:“没有高考你能拼得过富二代吗?”起先,对于此,我曾一心支持,而后逐步接触了所谓的社会,我便改变了起初的态度。
白先生所讲的,固然是不错的。但若细想我也有自己的认识,首先即便有了高考,我们没日没夜的拼死拼活,就能拼得过富二代吗?其次或许你考上了北大清华,但你依旧很难比上富二代。即使你很优秀,但清华永远无法像王健林面对王思聪创业一样,拿出五个亿的人民币让你创业。
早在九九年,韩寒以一身傲气作别校园。一时间,社会中对此开始了躁动不安。许多人开始,仅以一点顿悟而伪装全然觉醒。武断之中毅然决然地将自身划分到了自己所谓的圆滑的“叛逆者”中,效仿韩寒,以自身为代价抗争高考。
至今,再度回首,那些同韩寒一同自定义的叛逆者中,成功的或许也仅有韩寒。因为韩寒本身便是叛逆者的真正定义。也或许,除韩寒外,还有其余的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叛逆者,也成功了,但他们终究是不会同韩寒一样名扬四海的。因为这个世界只能记住第一个成功者。
我不赞同高考,却又不得不高考。我是真正的叛逆者,也成功了,虽没有韩寒退学之勇气,但决不少韩寒抗争高考之傲气。高考在改革,他会趋向公平吗?
“大丈夫,能屈能伸”你若要改变世界,便就应该被世界先改变。不忘初学,去出征高考!为了自己能拥有更好的未来,或许对于高考,我们应当全力以赴。
铃响了,我也该停笔了,路面上的地灯渐渐亮了许多……
【篇三:其实我是一个不错的孩子】
我们上学开始认识的第一个人是老师,第二个人是同学,第三个人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不让父母操心”,“你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多认真”,“你看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我们这些孩子学习战场上的死对头,父母口中的三好学生,名言名句中最经典的人物。
爸爸妈妈,他不是你们的孩子,只有我才是,我每天也认真学习,只是成绩没有他好而已。我不是让父母操心的孩子,只不过是您的操心过了头而已。
其实,我是一个不错的孩子,虽然学习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但生活却比他快乐,我爱生活,我爱自然,我是一个在阳光沐浴下成长的孩子,不会有很多难过的时候,因为我是快乐的。别人家的孩子只能在学习战场上拼死拼活,而自己家的孩子却有童年的快乐生活。别人家的孩子只能得到千万父母的赞扬,却得不到像我们一样的快乐。
爸爸妈妈看到了吗?其实我是一个不错的孩子。你们总是误解我,认为我是一个不用功的孩子,就像上回你们说:“周延祉欣啊,别人家的孩子又考了100分,你这是要什么时候才能让我高兴一回啊,学习态度都不端正,怎么学习?”我听了后心里可难受了,多么希望爸爸妈妈也拿着属于我的优点去炫耀一下。
我只想告诉你们,我也有优点,我也是不错的孩子,我身上也有值得别人赞美的地方啊。(公众号:芒果作文之家)
【篇四:一次数学考试作文】
星期五的下午,是我们的数学竞赛,而且是每一个人都要参加,不管你同不同意,就是必须要参加,真是糟透了!没办法,既然是学校规定的,想不参加就是不行,况且,我还想拿一张荣誉证书呢!
一下子,下午就来了,我们开始上“战场”了,考试来临了,我们只好硬着头皮去开始考试,临考之前,我一遍又一遍的在心里祈祷:题目不要太难,千万不要太难啊,要不然我就考不好了,更何况,我还想去学校考试呢!
卷子发下来了,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发下来的卷子让我的心凉了一大截,不是吧!竟然两面都有,看来我没有希望了,我叹了一口气,只好做题。
我扫视了一下卷子,嗬哟!有蛮多题目我都会的嘛!刷刷刷,我开始做题了,哎哟喂,也有好多我不会的耶!怎么办?仔细一瞧,好像这些在奥数课上老师讲过类似的题目诶!噢!我想起了了,应该这样做,太好了,想起来了!
我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拼死拼活的.把简单的题目给熬完了,太好了!只剩下一些难的题目等待我去搞定了!不过,这些难题也是非常难的!我也有一些不会的题目,怎么办呢?我只好慢慢的熬过去,我只得慢慢的想了。
我努力奋战,终于,把试卷写完了,只是还有两三道题目没写。
考试结束了,我还是非常担心,真不知道我考得好不好啊!
【篇五:在感恩中邂逅亲情】
感恩,或许是一句话,感恩,或许是一次次行动,感恩,或许是一样礼物
——题记
父母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我们帮助,在我们生病时给我们温暖,在我们下雨没伞时给我们雨伞接我们回家,然而有的人却认为这本就是父母理所应当的。
但不曾有人想到父母也是从幼小的儿童中长大的,也是在他们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成人的,他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可以比对待自己还好甚至可以为了自己的孩子而牺牲掉自己,这样一种生命的传承是如此的伟大如此神圣。
或许,有的人对待自己的朋友比对待自己的父母还要好,对待自己的朋友整天都温暖问候,不曾对朋友说上一句重话亦不曾对朋友做出过激的事情过分的语言,但对待自己的父母确实怎样的?一次次的重话还是一次次行动上的“犯法”亦或是父母在对我们进行批评和教育时自己的不厌烦呢?这或许都有吧!
每天把自己不好的情绪都放在父母身上,把所有受的怨气群都撒出来但可否有人想过父母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难,遇到挨骂委屈时他们应该向谁倾诉?也应该像我们一样把所有怨气脾气都发泄在自己最心爱的孩子身上呢?
现在,有许多人都是留守孩子,但却总在抱怨为什么别人的父母能够陪在自己身边,而自己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其实这并不怪他们,他们也不想这样可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过得更好不得不这样做,为了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每天都拼死拼活的工作。
但回过头来想想,父母每天早出晚归从来都不不会真的只为了自己,因为孩子才是他们所前进的动力,他们在心中埋下一棵种子,而这棵种子陪着自己的孩子愈长愈大,为什么自己不能给父母一些心灵上的安慰让他们感到欣慰呢?
其实,人越长大也不好意思,就连简单的几个字“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都说不出口,可就连幼稚园的孩子都知道感激父母给父母捶捶背所说说甜言蜜语,而现在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却出于不好意思害羞而说不出口,可带给父母最好的几个字就可以经过那么几秒钟而让她们开怀大笑从脸上洋溢出最真实的幸福的模样。
在我们还未长大的时候,父母便为我们什么都想好了,他们只是为了能让我们一步一步走得更加扎实,可为我们的同时把所有的不好“危险”“困难”放在自己身上让自己的经历这些。
感恩的华,开在青春的路上,要对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别对父母说最伤人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