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让身心一同奔跑】
巴尔扎克有言:“拼着一切代价,奔你的前程。”诚哉斯言,似锦前程从来不是靠坐享其成的,它需要的是人们不停地奔跑、追逐。但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适当放缓脚步又或是加速脚步。使我们的灵魂,我们的心妍的时刻跟随着我们的脚步,唯有让身心一同奔跑,才能真正奔向成功。
奔跑是一种行动,是雨果口中的“不断挑战,不断攀登生命峻峰”。《老子》中曾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这一古语正是佐证了奔跑的积极意义。它可以体现为最美奔跑少年杜秉泽救出四名被困火场的小区成员,也可以是国人骄傲张伟丽卫冕UFC冠军。奔跑,蕴含着无限可能和无尽力量,能助人实现自我价值,能使人实现梦想。
尽管奔跑的力量不容小觑,但如果没有灵魂的跟随,奔跑也便失去了意义所在。
奔跑滞后于心之所想,滞后于灵魂,那么我们便只会成为深陷思想泥淖的空想主义者。纸上谈兵的赵括难逃惨败的下场,欧文、圣西门倾家荡产也难以维持他们的“乌托邦”。正如杨绛先生所说:“你的问题就在于想的太多,做的太少。”诚然,成功从来不是靠想出来的,它需要我们为之奋斗为之拼搏,不断奔跑,这样才能不断接近成功。切不可让脚步跟不上灵魂。
而如果灵魂滞后于奔跑的步伐,那我们便成为成为一具具行尸走肉。“我们的脚步是快的,心却是空的。”奔跑应该是主动而有目的的活动,不应该是这种“空心”行为。然而,这种行为却在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佛系文化”“丧文化”的流行正是佐证了这一点。时代的浪潮逼迫我们迈开脚步,而许多人却不明白自己所行的目的所在,只是不停地沉浮在社会的浪潮中。这是万万不可取的,灵魂是奔跑的舵,没有这垛又如何掌握前行的方向呢?
因而,当奔跑滞后于灵魂时,我们必须果敢地迈出步伐,奔向前程;当灵魂滞后于奔跑,我们也需要慢下脚步,听听心的声音。
正如林徽因所言:“奔跑的时候不代表你快,散步的时候也不代表你慢。”唯有让灵魂常伴奔跑左右,让身心一同奔跑。才能真正奔向前程,才能真正成为雨果口中“不断挑战,不断攀登生命峻峰”的人。
【篇二:与爸爸妈妈比童年】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的故事也总是说不完的,因为童年属于每一个人,无论长幼,大家都会拥有一段永远难忘的童年。
记得一年级时,无意中我发现了一张老照片,黑白色的照片已经有些看不出照片里的背景,一个穿着不知道是什么颜色衣服的小女孩傻傻地笑着。
我奇怪照片中的主人公是谁,追问之下,妈妈告诉我:“这里面的小姑娘就是妈妈小时候”,无知的我瞪着好奇的眼睛,端详着这张黑色和白色组成的照片,我着实奇怪为什么妈妈生活的那个年代是黑色和白色的?难道那时的太阳是发出白色的光,月亮发出黑色的光,所有自然界都是黑、白所组成的?我一连串傻得冒泡的问题让妈妈笑得合不拢嘴。
妈妈告诉我,那个年代的太阳和月亮与现在没有任何区别。不同的是,那个年代我们国家很穷也很落后,没有彩色照片,要照一张这样的黑白照片,都是极其隆重的要去照相馆照,然后等好几天才可以取出来,普通人家能照一张黑白照片已经是非常不易的事了。
我拿着照片认真看着,那时的妈妈比我现在还小,穿的衣服一点也不好看,可妈妈笑的还是那么开心!忽然想起前些日子和爸爸妈妈出去玩,妈妈让我在一个公园门口照张相,当时我很不高兴的对妈妈说我不照,妈妈还是快速的照下了许多张,因为妈妈拿的是数码相机,可以随意记录我的瞬间。我想这就是爸爸妈妈那个年代和我现在这个年代完全不同的一个代表缩影吧!
我忽然兴奋于与爸爸妈妈在视觉色彩上的莫大差异,我的童年是彩色的,爸爸妈妈的童年是黑白的,我童年留下的所有照片都是色彩缤纷的,每一张照片都是记录我快乐童年的佐证。
爸爸妈妈告诉我:“我们的童年不会因为照片是黑白的便没了幸福感,我们的童年也一样是快乐的。因为,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可以爬树、甩泥巴、家家户户串门玩。你们这个年代的孩子生活在单元房,没有树可以爬,没有泥巴可以捏,更不能随便串门玩。”听到这样的说法我真的想羡慕爸爸妈妈的年代了!
忽然有些糊涂了,是我生活的年代好,还是爸爸妈妈的年代好?
妈妈又笑着说:“当然是你生活的年代好了,我们国家进步了,老百姓的日子都过好了,你可以有各种美味和好玩的玩具。”
我开心地笑了,是啊,与爸爸妈妈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比起来,当然还是我的童年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