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忠心相关作文

【篇一: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作为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以如椽大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其波澜起伏的情节、气势磅礴的画面在古典文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三国演义》顾名思义描写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争霸的历史事件,它生动地演绎了三国时期尖锐的社会矛盾与诸侯争雄的历史画卷,数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与推崇。细观三国,你会发现无论从人物、情节或是场景上来说,这都是部举世无双的佳作。就拿人物来说:刘备作为一代枭雄纵横于乱世之中;曹操作为一代奸雄叱咤风云,称霸天下;周瑜作为青年才俊,尽显智谋与骄傲;诸葛亮更是有着“隆中便晓天下三分,旷世奇才死而后已”的经纬之才与赤胆忠心……而其中最令我钦佩的是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

赵云人称“常山赵子龙”,在二十八回会古城主臣聚义中他初次走进我的视野,也让我看到了他投奔刘备时的赤胆忠心,于是我开始留意他在三国中的一举一动。说起赵云就不得不提他长坂坡救阿斗的英雄事迹,于十万万大军中七进七出,浴血奋战斩杀曹操数员大将与无数曹兵,此等耿耿忠心使得刘备“掷儿慰臣”。他身经百战,所向披靡,无论遇到多大的危险,都不曾退缩,直到白发苍苍仍为蜀国四处征战,堪称忠义之楷模。

三国中猛将虽多,但智勇双全者可谓寥若星辰,赵云即是其中之一。犹记马谡大意失街亭之时,赵云奉命断后,他沉着冷静地带领军队击退二十万曹军并缴获大量军资,使得孔明与诸将喜不自胜,曰:“真将军也!”赵云以智谋取胜的战绩不计其数:计取贵阳、汉水胜众、力斩五将……一生征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去世时蜀帝刘禅哭倒在龙床上不能自已。正如刘禅所说:“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途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赵云之忠心,让我为之敬佩,而他去世后,其子赵广也驰骋沙场精忠报国,可谓满门忠烈,家风怡人。

也许,有人会说论才干赵云不及孔明、周瑜;论武功不及吕布、关羽;论威严不及曹操、孙策;论仁德不及刘备、陶谦,无可敬之处。但在我看来,赵云智胜两分,武胜两分,威胜两分,仁胜两分,义胜两分。尽管每一项都不是那么的出类拔萃,但若论综合能力,赵云可谓全才,无人可比。

此等英雄,怎能不尊,怎敢不敬!

【篇二:跨越历史的责任】

责任是伯夷与叔齐宁死不食周粟的耿耿忠心;责任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忧国忧民;责任是邓小平致力于国家发展的雄才胆略。责任,跨越着历史。

第一幕

王昭君远远望着苍茫的大漠,再回头望望绿树成荫的故乡,泪光点点。她明知此去危险重重,还要忍受思乡之苦,但她毅然抹去了泪花,挑起了维护国家和平的重担。是责任,使她做出如此壮举。

第二幕

邱少云强忍着撕心裂肺的剧痛,任烈火无情地吞噬,毫无怨言。他知道自己身旁就有条小水沟,随地打个滚也足以把火熄灭,但他放弃了生存的机会,掩护了部队的行踪。是责任,使他忍受着大火的吞噬。

第三幕

孔繁森面对着寂寥的高原,没有叫苦叫累,反而积极乐观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清楚自己可以生活得更好些,但他却“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是责任,使他把自己的生命留给了高原。

第四幕

无数的老师站在一方小小的讲台上,任粉尘飞扬染白了他们的乌发,他们依然用粉笔为学生们搭起了通往知识殿堂的梯子。他们明白自己在像蜡烛一样毫无保留地付出,但他们却无悔地燃烧着自己的生命。是责任,使他们义无反顾地奉献。

责任似一场甘霖,滋润一方土地;责任似一缕春风,带来一丝清凉;责任似一棵大树,给予一片绿荫。责任是一种人格的升华,它不朽地跨越着历史。

这份跨越历史的责任正在一代一代地传递。现在,这份责任已经传递到了我们新一代青少年的手中。让我们牢记顾炎武的这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篇三:历史将记住诸葛孔明】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我缓缓吟诵着杜甫的《蜀相》,思绪飘飞,一个两千年之前的人物,倏地跃然于我眼前。木雕鎏金,岁月涟漪,但他,永不会被历史的洪流忘记。

诸葛亮原本一介布衣,躬耕于田间。他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才能,著纶巾,摇羽扇,能谈笑间,使樯橹灰飞烟灭。却淡泊于名利,不求闻达于诸侯,隐居隆中,只好为《梁甫吟》。时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然志犹未已,三往以求,终于草庐之中相见。诸葛亮感激他的信任重用,感激他的猥身枉屈,感激他的以友相待,遂因刘备而出山,从此受命,用行舍藏,夙夜忧叹,心系蜀国安危。怀着对刘备的感激之情,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隆中之对,对的是诸葛亮的韬谋伟略。先定荆州为家,再取益州为鼎足之势,而构筑了图取中原的战略远景。刘备如鱼得水,隆中之对由此成为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国策。

先帝托孤,托的是诸葛亮的竭力忠贞。诸葛亮率谒先帝,涕泣:"臣敢竭肱股之力,效忠贞之竭,继之以死。"嗣子刘禅托付于诸葛,诸葛事必躬亲,率军南征,带金鈇钺、曲差、羽葆鼓吹及虎贲六十人,深入不毛之地,秋平天下乱世,蜀国于是富饶。

病逝五丈原,逝不尽诸葛亮的耿耿忠心。病故之后,命人遵遗嘱行事,秘不发丧,缓缓退军,策马收兵吓退司马懿。故有"死诸葛吓退生仲达"之说,其深谋远虑,料事如神,身死而精神不朽。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可见一斑。

一代忠臣,智慧第一,忠心无二。天下之事,运筹帷幄,绝处逢生,扭转乾坤。其对先帝的感激涕零之心,也令后世天下人敬佩不已。故后世有云:"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

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值得被我们铭记。诸葛亮感激刘备的豪义赏识,遂助其成就大业;我们感激诸葛的伟大精神,所以他仍被我们交口称赞,流芳百世。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忱忱忠心洒平芜,一世清明在人间。历史将永远记住你,诸葛孔明!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