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相关作文

【篇一:唐风古韵】

五一假期我们一家逛西湖,来到了西湖博物馆。在博物馆门口就看到了一张大的宣传画,上面写着“一日看尽长安花——唐都长安三彩精华展”。我一看这不是孟郊的千古名句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当时怀着愉悦的心情写下这首诗,那这个展览是不是也能带给我们愉悦的享受呢?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唐三彩的展厅参观了起来。

从介绍得知,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多彩釉陶器,以黄、绿、白三种釉色为主。古代“三”是多的意思,因而人们称这类陶器为“唐三彩”。

在展厅左手边我看到了一座棕红色马俑,膘肥体壮,马背上的马鞍盖上了一条墨绿色的有褶皱的毯子,褶皱纹路清晰可见。马尾巴微微向上翘,马蹄强壮有力,使得马儿看起来很是神气。马儿的额头、嘴巴、还有身体上都有杏叶形状的装饰图案,立体感很强,显得非常漂亮。不过我看到这匹马儿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马鬃毛上面有三个相隔一定距离的小方块,我觉得很奇怪,这是什么东西呢?仔细看了旁边的介绍才恍然大悟,原来三个小方块是马鬃毛被修剪出了三缕堞垛状的鬃毛,这就叫“三花马”,以“三花”饰马是唐代宫廷和贵族间流行的时尚。介绍中提到岑参有诗曰:“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鬃毛”。这首诗我之前是没读过的,不过我忽然想到了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心里想不知道五花马是不是就是把马鬃毛修剪出五缕堞垛状的鬃毛呢?

接着向前走,看到右手边有一尊梳妆女坐俑。据说100个唐三彩里可能只找得出1个坐着的,而这尊女坐俑就是这罕见的那一个。只见她坐在束腰形座墩上,上身穿着有绿色花纹装饰的白色短袖上衣,下身穿着一条精致的绿色拖地长裙,上面点缀着白色花朵。头上梳着高高的发髻,左手握着一个已残破的铜镜,右手似乎正在往额头上贴饰“花黄”。这不就象《木兰诗》中描写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吗?

绕着展厅参观完这些精彩的唐三彩作品,看着这些工艺精湛、色彩华美的动物俑,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人物俑,还有一些逼真精巧的日常器皿、大气庄重的建筑模型,真是一场视觉盛宴,由衷地感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心情愉悦极了,真是不虚此行!

【篇二:唐三彩】

唐,伟大的时代,唐三彩便是最好的体现。

说实话,我曾经以为唐朝的东西离我们很遥远,但事实上……

初见它,便被镇住了,从未见过有瓷器能如此流光溢彩!当时只觉得这玩意儿只可远视而不可亵玩焉。

二见,有点无语,毕竟怎么也没想到他在上釉前居然一点颜色都没有。而我一看到那充满色泽变化的成品就换了嘀咕,又要毁了,哪知它在烧制时有特殊工艺,能保证颜色充满变化。

好了,推脱不得,上手吧。

哪知一看颜料,我就蒙了,只用三种颜色:黄,白,绿,而且那还是烧制以后的颜色!这就意味着……在烧制前,他们都是一个色。像我这种粗枝大叶的人,哪能记得哪里是什么色。

所以,我用了一个画画的手法。先铺大色调,然后抠细节。

我一股脑地把白色刷满马儿的全身,再用“黄色和绿色"稍作点缀,完美收工。

下午,烧制好的唐三彩送来了,那流光溢彩的颜色,精美绝伦,令人爱不释手。而我,已经为它找好了一个可以珍藏的好地方。

【篇三:梦回唐朝】

疏星嵌在蓝蓝的天空上,街边的霓虹灯闪着亮光。就这样,我们来到了古都西安,开始了我们的历史旅程,推开了历史遗梦的大门。

我们先是穿越到了秦朝,感受秦军的宏伟气魄,了解了最具代表性的秦朝文物——秦兵马俑。这不难让人想到那时的秦王嬴政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雄壮场面,让人好似身临秦军之中。他们气势如虹,战场上的他们勇敢无畏、势如破竹,领头的将士率着千军万马,直逼敌国。下一秒,敌国城门失守,举国沦陷,秦王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也在一步步走向现实。这硝烟弥漫、战火满天的秦朝,留给我们的,便是千百年都无法消灭的宏大气势以及难能可贵的勇气。

走出秦朝,虽然那秦兵马俑给予我的震撼还久久未散。但我们还是走进了盛唐时期。

梦回唐朝,华清宫旁,杨贵妃身着华裳,翩然起舞。她那纤纤玉手上戴满了贵重的手镯,手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响混着杨贵妃落地撞击木板的浑厚响声,高低分明,粗中有细。再伴着杨贵妃华美妩媚的舞蹈,衣摆轻扬,衣袂微晃,真是印证了那句“回眸一笑百媚生”,让人为之折服、为止倾倒。除了华清宫的绝美女子杨贵妃,我还亲自做了唐三彩,它让我想到了古时传说中浴火重生的凤凰,唐三彩正是浴火重生、重获新生。

走出唐朝,杨贵妃的舞、唐三彩的美令我念念不忘。但我们还是推开了宋朝的大门。

龙门石窟,是隋唐至北宋的产物,那里边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最萌的佛像”。那便是人类所发现的最早使用剪刀手的地方,这就让古代与现代在此接轨了。除了龙门石窟,还有开封府、清明上河园,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宋朝,感受宋朝的独有魅力。

《看见》里有这么一句话:她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却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那我觉得,我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回到古代,却再也不愿找回程车返回的旅人。

秦朝、唐朝、宋朝,一趟历史旅程,一场唯美旧梦。

【篇四:假如我可以回到古代】

假如我有一台时光机,我想追溯过去,回到古代。

我想回到过去,回到三国时代,去欣赏诸葛孔明的才华,周瑜的风姿,刘备的风度,曹操的智谋,去观赏那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

我还想回到宋代。众所周知,大宋是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手工业非常繁荣。虽然唐朝的瓷器——唐三彩在我国历史上大放光彩,但宋代是传统制瓷工艺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宋代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黄金时代。诗歌如云,名家辈出。它还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座高耸的峰峦。宋代盛产了许多优秀的画家和书法家都深深的影响了后世。

我还想回到清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因为闭关锁国思想的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多次遭到列强的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还想回到震撼人心的抗日战争时期。去感受我们炎黄子孙的傲骨,虽然那时候条件艰苦,但我们的英雄们那种不怕牺牲,不畏艰辛,不怕困难,保家卫国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应为有了他们,才换来今天祖国的大好河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些英雄,这些为国捐躯的勇士们。他们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回首望去,我们的文明史中,也有过黑暗的时刻,希望我们永远记住那令人耻辱的历史,这样我们才能奋发向上,以更好的状态来回报祖国。

没有飞雪,谁会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坚冰,谁会去敬佩青松的高洁?没有努力,谁又会去认可你的人生?我们要成为祖国的栋梁,祖国的明天将由我们撑起!所以,把握现在,让我们一起努力,来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让我们祖国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石首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

【篇五:我的初一故事】

当西安还未摆脱八月的炎热时,我遇到了她,我清楚地记得,那天风和日丽,天高云淡,夏风卷来阵阵炎热,吹拂着我的面庞。

随着“叮铃叮铃”的铃声响起,她走进了教室,站上了讲台,用她那一双睿智的眼神扫视着全班,乌黑的短发显得干练、果断。她着黑色夹克,长裤,白色跑鞋,一看仿佛一位高深不可测的老夫子形象,这些让我顿产疑虑:“不会真的枯燥乏味吧!”可是,现实的丰满度大大超出预期。

开始上课,她拿出两幅图,让我们找出两幅图片中的历史错误,第一幅,宋江玉米地剑指晁盖;第二幅,唐三彩成了供奉之物。我们知道,玉米是16世纪经由海上进入中国,这在几百年前的北宋怎么会出现呢?唐三彩明明是陪葬品,怎么会被供奉起来呢?分析完成,她斩金截铁高声说:“不要看古装剧,编剧大都没文化”,这下可逗笑了我们,真为编剧的可悲而笑,也为我们自己曾一头雾水、满脸呆懵追剧而笑自己太年少。她看见我们这么开心,也自顾笑了起来,露出了我所希望的、久违的、老师的笑。

放下架子,与“民”同乐,这是我所喜欢她的根本所在。

有时她也很严厉。当用她的那双锐利“鹰眼”逮着一丝出神之意,她便低头蹙眉,双手停止运动,声音压低八度,如一只迅猛的白头海雕一般,瞪眼说道:“那个某某,你要玩疯吗?”她的严厉让人胆怯反而敬畏。

同时她的讲话语速之快,可以与庖丁解牛之速比肩,堪比雷电之快,从她口中流出中华五天年文明与西方专制等知识名词,源源不断送入我的脑海,有时竟因专心记笔记而漏记知识点,课后她也会细心帮我辅导补上。

该乐就乐,该严就严,性情中人,知识广而深渊,这是喜欢的第二点。

还记得数次去办公室找她,见她的历史书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黑红分明,一页书就有约六百字的教案备课,案头常常是几本史书,一本教材,外加一杯香茗,淡雅、悠深。问她问题,她总是极其耐心的解释,讲到你真正的明白为止,从不因不懂而生气,总是和蔼,总是笑靥如牡丹般。

那一缕茶香仍留存我脑海,初一学习中能认她为师,乃是我人生阶段之大幸。

【篇六:唯爱唐朝】

唐朝,一个人人皆知的鼎盛朝代,文化的高峰,艺术的乐土。唯爱唐朝,愿生在大唐盛世,只求成一名吟诗作画,饮酒品茶的自在人。

爱唐朝,爱它那闲致文雅的唐诗诗,往往夹杂着诗人的情感,杜甫有着盛唐时代文人大夫的乐观、放达;李白的激昂慷慨之歌,少悲凄愁怨之曲,大起大落,恣肆狂扬,潇洒奔放,王维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无一不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欣赏唐诗,更多的是被诗中的“情”所感:隐居山林的淡泊之心,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志高意远的伟大抱负,离别思念的故乡情怀……爱唐朝,爱这如诗一般的国度。

爱唐朝,爱它那洒脱豪爽的酒风。在唐朝,诗与酒,往往是并存的“双生胎”。诗中带酒,夹杂了几丝酒的典雅或豪放;酒中有诗,则是增添了几分文雅之气。李白的一千零五首诗文中,谈酒的,有一百七十首,为百分之十六强。就拿《将进酒》谈,此诗除前两句,后文都未离开“酒”字。王翰的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那豪放的酒风,在句体中体现出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浓浓的情谊,也都浓缩于一个“酒”字之中;杜甫的《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灯红酒绿的秦淮河畔,诗人对王朝兴替的感慨同样借“酒家”表达得淋漓尽致。酒中诗,诗中酒,爱这诗与酒并存的国度。

爱唐朝,爱它那独特出众的艺术。唐朝的瓷器,制作可谓从脱变到成熟的境界,美得令人惊叹:青中带绿的青瓷如冰似玉,线条流畅的白瓷似银如雪,还有那细致入微的唐花鸟文锦……最为出众的,还要数那生动艳丽的唐三彩。唐三彩的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种铅釉。故名唐三彩。每件唐三彩并非都是三色俱全,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胚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色彩斑斓,变化无穷。在唐人灵巧而奇妙的双手上,一件件的珍品,在我看来,更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灵魂。爱唐朝,爱这“文”与“艺”的国度。

爱唐朝,爱它那清甜甘涩的茶香。香甜的红茶,甘甜的绿茶,入口微涩,随之清香的甘味便在舌尖的味蕾舞蹈。茶文化在唐朝的发展史上是一朵奇葩,金银靓丽,美不胜收。茶能助兴,助情,助诗。若说唐朝的“雅”,不只是诗画,饮茶也在其中。品茶,品茶的滋味,品茶的境界,更品诗人的精神底蕴。人生如茶,有过最初的苦涩,才有后生的甘甜。爱唐朝,爱这茶香弥漫的国度。

文雅的唐诗,唐诗中的美酒,出众的艺术,还有那瑰丽的茶风,构成的是那大唐盛世的灵魂。唯爱唐朝,爱这繁花似锦的盛世之国。

【篇七:动物迷】

从我认识婷婷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家伙爱动物胜过一切。

她尤其喜爱马和狗。你瞧她那长相,长脸长发,简直就是一匹马的转世(当然,她前世是不是马还有待考证)。我到她家去参观,只见她家的客厅里、餐边柜上,甚至玻璃橱里,都摆着一些马状的唐三彩。我本打算研究一下她的卧室,却发现她房门口的小桌上,摆着四十多匹精致逼真的马模型和一个物种繁盛的原始森林(注意,是动物多,树基本上没几棵,但为这森林和马群她大约投资了几千块钱呢),桌子下面还放着一个漂亮的马厩。我在被震撼的同时,她还在我耳边喋喋不休地讲着昨天她熬夜看马术比赛的事。

“你知道吗?那匹黑马超极帅,啉地一下就……”完了,这厮铁定是被马精附身了……

至于狗瘾是近两年新加上的。而她最近一、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现在看什么人都像狗。”然后就开始不厌其烦地解说:“你是苏牧,她是柯基,这个是博美,那个是秦迪……”而这还算是好的,最绝的是,有一阵子她搞到了一本关于狗的英文书,于是一有时间就拉着我:

“跟我说,这是Scotlandshipdod(苏格兰牧羊犬)!”

“斯高特傲得希普倒戈!”

“不对!是Scotlandshipdod!”

结果,那一阵子我被一些莫名其妙的英语单词弄得眼冒金星。但到了后来,我也学会了发音标准地说出一些经典狗的名称:“Goldenetriever(金毛巡回犬)……”不得不说,这货的影响力还是挺大的。

但有些时候,这位朋友的喜好真叫我有些害怕,她还喜欢金花蟒、眼镜蛇、老鼠这类的“恐怖生物”。有人问她,如果一头美州豹向你扑来,你会反抗吗?她却一本正经地说:“不会,我为我能零距离与美州豹接触而感到自豪!”什么鬼!我一听愣了,这家伙是爱动物爱疯了吧!

总而言之,婷婷是个动物迷,是那种迷到骨子里去的那种迷。她的“迷”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色彩,也给我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篇八:博物馆研学之旅】

星期五下午我们要去研学啦,研学的地点是洛阳博物馆,我开心极了!

我们首先跟着讲解员阿姨来到了第三展厅,讲解员阿姨给我们讲解了隋唐洛阳城实测图和隋唐洛阳东都城坊复原示意图。在这里,我了解到古时候的高官贵族的房子特别大,足足有几亩甚至是几十亩。

接着,我们参观了隋炀帝和含嘉仓城。我知道了含嘉仓城是一个古时候的国家大粮仓,存着大量的粮食,为战备和灾害时期做补充,以免造成食物供给不足,引起的人民饥荒。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瓷器、铜镜、金银器和石刻。最为著名的瓷器是我们洛阳的唐三彩,它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陶器,主要是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也是陶瓷业的飞速发展和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发展相结合的结果。

通过到洛阳博物馆研学活动,使我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的祖先好伟大!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传承我们祖国的文明,使她经久不衰!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