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娘相关作文

【篇一:有趣的娶亲习俗】

我们的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民俗民风。她们就像争奇斗艳的鲜花绽放在“祖国”这个大花园里。

上周的语文课上,欧老师给我们讲了她们老家肇庆高要的一个传统的婚嫁风俗,十分有意思。

结婚,是女孩子一辈子的大事。女孩子要出阁了,在新娘出嫁的前几天晚上,新娘的嫂子会给准新娘和伴娘姐妹们煮宵夜吃,边吃边聊,聊父母的养育之恩,聊姐妹的情谊,聊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等等,除了这个,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是:商量如何刁难新郎和他的伴郎们!

新娘子要结婚了,父母自然舍不得,自己疼爱了二十多年的女儿,不知道将来生活是否如意;姐妹们也舍不得,也担心新娘嫁到夫家会被欺负。于是,他们想尽了刁难伴郎的方法,除了逗笑、开心,估计也想给新郎敲敲警钟:我们家闺女可不是好欺负滴。

举行婚礼的日子到了,奇怪的是来迎亲的没有新郎,只有伴郎。当队伍浩浩荡荡来到新娘子家楼下时,藏在阁楼上的姑娘们开始“发难”了,她们将鞭炮从楼上往下扔,一个接一个,噼里啪啦的,看上去有些吓人,炸得伴郎不敢靠近。怎么办呢?不聪明的人们只能在门口干着急,而聪明的伴郎们则有办法。他们偷偷跑去邻居家,把门拆下来,把门举在头顶上当盾牌快速通过,这就算过了第一道“城门"。

别以为,这就过关了。来到了新娘子出阁房子门口,可更要提高警惕。这时,会有一群拿着像长矛一样的长竹竿的伴娘冲到门口来,朝着门口上上下下“打”,不让伴郎进门,这环节叫“打架”。场面特别“激烈”,围观看热闹的人很多,里三层外三层,像看电影似的特别有趣。伴娘们厉害,伴郎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也早有准备,只见,他们其中一人拿着刚刚那扇门,从下面往上一顶,借助门头板将竹竿死死地夹住,其他伴郎飞快地从门下间隙钻过去,成功通过第二关。第二关通过了,新娘子就可以接回去了。

接回新娘,新郎新娘在新郎家拜堂成亲之后,吃过晚饭,华灯初上时,新娘子还得带姑爷回门。如果说,前面两关都是在刁难伴郎,而最后一关,则要真正的主人公——新郎上场了。

人们把一对新人围在一间宽大的屋子中间,屋子里有一张长条大桌,桌上放着茶、烟、酒、糖果等等。桌子两边分新娘和新郎两大阵营。伴娘门把前几天准备的“考题”抛出来,要求新郎或伴郎们按要求去做。因此,新郎一般都会在找个能言善辩、见多识广、思维敏捷的得力干将当伴郎团的“军师”,遇到难题就“军师”想办法,像新郎给伴娘们敬烟、敬酒、发红包等都是小意思,真正的难题可不容易。“军师”解决问题往往能出奇制胜。比如:伴娘拿出一个盆,盆里装满了水,水中还有几条鲜活的泥鳅。这是要干什么呢?猜到了没?没错,就是要求新郎用筷子把水中的泥鳅全部夹上来。

你可能会想: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夹泥鳅吗?但是一旦你亲身体验,你就会发现:这件事儿不但不简单,而且有一定难度。泥鳅滑溜溜的十分难夹,没有点生活常识根本不可能完成。此时,聪明的“军师”会私下里叫个跟班的伴郎,让他悄悄跑到隔壁人家中的厨房中抓一把盐,撒在水中,泥鳅一遇到盐就动弹不得了,所以这项任务被完美的解决了,真是令人佩服!听老师说,刁难新郎的题目,每一个都出人意料,斗智斗勇,非常有趣。

当新郎团经过了伴娘团的一次次考验后,新郎才可以高高兴兴把新娘领回家去。欧老师还说,她们村里也有不够聪明的新郎去别的村庄娶亲时被伴娘“刁难”得哭鼻子的。这年头,没点知识连“老婆”都娶不回。男生可一定要好好学习呀!哈哈哈!太搞笑了。

有趣的习俗在各地都有,你们可以跟我分享分享吗?

【篇二:喝喜酒】

从小就喜欢热闹的地方,很多人在一起说说笑笑,会觉得特别轻松自在,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人们待在一块,心情更是会很愉悦。

上个月,姑妈家的表姐结婚,邀请了我们一家去喝喜酒。

一大早,我们先到了姑妈家,爸妈在帮姑妈他们收拾东西,各种忙活,我坐在房间跟表姐聊天,看着姐姐化完妆穿起婚纱的样子,真觉得她是最美的新娘子。

快到中午的时候,表姐夫来了,与他一道的还有迎亲的人们,只见表姐这边的伴娘队伍眼疾手快的抢在前面,把表姐夫他们堵在了门口,出了各种难题为难他们,不过我知道她们并不是有意为难,只是习俗如此,也正证明表姐夫对表姐的真心。

进门后,表姐夫还给我们每人发了很大的一个红包。

看着迎亲的车开走,我们才自己开了车去到表姐夫那边“喝喜酒”,一边吃着,一边看着这种欢喜热闹的场面,真心的祝愿表姐能够幸福,也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遇到那个对的人。

【篇三:真的有意思】

最初与汉服相识,是姐姐出嫁时。

晨光微曦,勾勒出乡间小屋的轮廓,阿猫阿狗蜷成一团打盹。新娘子早早地起了,等待着梳妆,换上那大红喜服。姐姐坚持将汉服作为嫁衣,“不能忘本”她说。坚定的脸庞直到现在我还铭刻心中。

太阳露出了俏皮的脸,伴娘们围成一团,也不知在讨论着什么。锣鼓阵阵传来,伴娘们忙忙拦在门前,齐声到:“不许进来!”只留新郎在门外手足无措,新娘在房内羞红了脸。新娘终是被迎走了,就着两颊的绯红,莲步生花。那绣着金色花纹的嫁衣,若灼灼桃花,明艳惹眼。

与汉服的初见是如此自然,只需轻轻一拽,便跌进了中华汉服的锦绣和繁华中去了。

再见汉服,是在一次旅行中,跟家人来到了当地的博物馆,恰逢一次汉服展览。一件件汉服,如同从敦煌壁画中走出的人儿一般,或庄严肃穆,或明丽轻快,或素净优雅,却不同于古时汉服的一丝不苟、一板一眼。衣襟、交领、右衽、束腰,别出心裁,意蕴深长,今人和古人思想的交流,现代文化与古代文化的碰撞,历经300年的磨难与坎坷,汉服以全新的姿态走向世界,在舞台上熠熠生辉。就如同烹饪,将不同的调料撒进,经小火慢熬,便成了一道新菜式。汉服也是如此,时光将两个不同时代的文化磨合、融淬,就成了如今的汉服。这便是“与时俱进”吧?

现如今,汉服越来越流行,人们对汉服的接受认知程度也越来越高,也有更多的人将汉服当作便服,以汉服出行。若在几年前,有人穿汉服走街过巷,那必定是一阵侧目和议论,甚至以为那是韩服,止不住地鄙夷。为什么我穿上我最喜爱的衣服,你却说它属扶桑?实在可悲!

我很庆幸,我出生在这个时代。因这个有意思的时代,遇到了有意思的汉服;因这个有意思的时代,失落的汉服终于走出尘埃,焕发出耀眼的光华。

这真是有意思!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