谗言相关作文

【篇一:给他点个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大声朗读着这篇家喻户晓的作品,包括我。

突然教室的灯一暗。我的脑子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嗡嗡响着。睁开眼,映入眼前的是一座简陋的房子。我捡起掉在地上的语文书,拍了拍上面的泥灰,望了望附近,看到了被苔痕碧绿蔓延上的台阶,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莫非?

好奇心带着我走进了那屋子,看到了一个背影,手背着,他好像在望着窗外。

他似乎察觉到了我,转过身。……这不是?

“请问是刘禹锡先生吗?”“是。请问有何贵干?”

“我能否与你聊上两句?”“当然。”

刘禹锡先生看到了我手里的语文书,拿过去,翻了翻,无意翻到《陋室铭》那一面,抬起头,说:“当时我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我被贬而来,便更加刁难。先把我安排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当然,我没有埋怨,我就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但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将我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缩小。新宅临河,杨柳依依,我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可能见我仍悠然自得,又把我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我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我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您难道真的没有嫌弃过这陋室吗?”我问。

他对我说;“为何要嫌弃?你看这屋子,虽然是陋室,但我品德高尚,便觉得不陋。这里有有学问的人能一起聊天,又不会跟没学问的人有来往。还可以弹古琴,阅读佛经。而且这里没有那些噪耳的奏乐之声,也没有让自己劳累的公事文书,多好!我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哪怕屋子再简陋,也会保持着一种乐观的精神。想想诸葛庐和子云亭,虽然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这没有值得嫌弃的地方啊!”

“字字真切!崇拜之情油然而生啊,这种思想和精神在社会上并非人人都拥有,我给您点个赞。”

和他聊了会天,便在家里转了转,翻翻他的诗篇。偶然间,我翻到《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低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颓废沉迷。淘金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要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这首诗您想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吗?”我笑道。

“嗯,这只是个人观点罢了,有些人尽管被诽谤,被诬陷,那些清白正直的人被冤枉,被降职,被逐出朝廷,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而沉沦于现实的‘泥沙’之中,更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历经艰辛和磨难之后,终究还是会还以清白,就像淘金一样,是金子迟早是要发光的。”

突然我的脑子里似乎又有什么东西在嗡嗡响着。眼前一片漆黑。

再次睁开眼,我回到了课上,周围的同学依旧在朗读刘禹锡先生的《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篇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有人说,世界上最具欺骗性的东西或许就是人的眼睛了,人不能轻易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我认为眼睛比耳朵可靠,因为有一句话叫眼见为实。

听信谗言,疏远忠臣。

人耳朵所听到的东西,完全取决于说的那个人怎么说,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开始时,楚怀王相信屈原,让他接待诸侯,管理国事。怀王的信任引来了上官大夫的羡慕和嫉妒,他告诉怀王“每一令出,平伐已功,以为非我能为也。”怀王怒而疏屈平。怀王只听到上官大夫的谗言,可曾亲眼看到屈平这样说,这样做过。我想他看到的也应该是屈原的竭心尽志和忧愁幽思。我们试想楚怀王看到屈原的忠诚,而不是至听信了楚怀王的一面之词,还会放逐屈原吗?

怀王和屈原的故事告诉我们耳听为虚,眼见才为实。

听信谗言,错杀忠臣。

我们都知道精义岳飞。其母在其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来提醒岳飞来报效国家,为国家献出生命。岳飞为忠义奔跑一世,未收复失地奋战半生。只是岳飞的所作所为严重损害了秦桧的利益,他视岳飞为眼中钉和肉中刺,他要除去岳飞。他在宋帝面前诋毁岳飞,他说会功高盖主,必须要除去岳飞,以绝后患。宋帝赵构因经历了一次兵变后,变得胆小,恐惧,他听信了奸臣秦桧的话,赐死了岳飞。一代名将最终死于奸人的话下,我们足以认识到只相信耳朵有多么的可怕。如果赵构看到岳家军的无畏英勇,看到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谈笑渴饮匈奴血”的雄心壮志,是否还会赐毒酒给岳飞,最后痛失良将,亲手断送了大宋朝。

秦桧的胜利就在于赵构只选择了听忽视了去看。

听信假言,放虎归山。

我们都知道有名的鸿门宴这一历史事件,项羽本是胜券在握,可他却听信刘邦“不敢背德他”,最后放虎归山,落得自刎于乌江的下场。如果项羽看到刘邦的秘密谋策,而不是听信刘邦恭维的言语,又怎么会有此下场。

刘邦和项羽的结局也告诉我们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详细自己的眼睛,不要用耳朵去了解这个世界。

【篇三:摘下心头的墨镜】

罗曼罗兰说:“要想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心里有阳光的人胸怀宽广,有爱的担当,他们会正直、公平、善良地评价与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为心灵戴上墨镜,心灵见不到阳光,透过墨镜看世界,就好像阳光从未存在,世界也因墨镜的过滤越发灰暗。

陈光标做慈善,有些人却认为他在为公司牟利,明星们做公益,有些人却看成是作秀。这些人认为世界肮脏得只剩下虚浮与利欲,善良、真实从未存在。就连林志颖在得知父亲去世消息后强颜欢笑地演出,也被这些人骂成“假面、冷血、没感情”。有太多的肮脏的事主宰了这些人的内心,这些肮脏的东西像一团墨色烟雾笼罩在他们心头,它过滤掉了阳光般的善良,取而代之的是黑暗的涌泉。

高尔基说过:“黑暗并不即是没有阳光。”只是阳光被偏激的墨镜遮挡,戴有墨镜的心看到的世界是片面的,仅仅局限在自己的视角,而不相信世界的光明与大多数人金子般善良的心。拥有偏激的内心,就会错过善良与美好,忽视才阳光满地。

带有墨镜的心见不到阳光,也容不下阳光,同样会敌对散发光与热的同僚。刘邦和几个朋友风雨同舟终建统一大业,位高权重的汉高祖却担心朋友觊觎皇位,把这些重臣一一排挤出朝廷。左膀右臂被无情地残害,给他带来得只有心灵的空虚。刘邦心头戴上了墨镜,感受不到朋友的忠诚仁义,冰封的心不愿与阳光对语,这样的人无论享有多少荣华富贵,无论有多少人簇拥,生活在没有爱的世界里,永远都是冬天。

拒绝墨镜戴上心头,等于拥世界入怀,以宽广的胸怀贴近他人的内心,享受信任带来的幸福。唐太宗在位时,权贵们向他进谗言,诬陷魏征,而他却不受蒙蔽,派人调查,证明了魏征的清白。

相比刘邦,唐太宗更懂得相信人臣忠心的重要,面对谗言,用自己宽宏的气度阻挡了“人恶”的进攻,留下明君美誉受世人敬仰。当摘下心头猜忌的墨镜,你便会感受到时时都有春天。

摘下心头的墨镜,面对他人恶意的评价,我们应多一些自己的思考,多去了解事实和真相,以阳光的心品评出生活中的善良与美好,而不是只站在自己所处的墨镜背后,默默地为阴暗的社会叹息。

摘下心头的墨镜,就要求我们不要时时戒备他人,不可以把对坏人的防卫之心变为与人交往的心灵屏障,不要把他人所做之事都看成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摔倒的老人,并非都会讹人,主动上前搀扶才能弘扬我们尊老敬长的美德;借钱的朋友,也并非全是有借无还,在朋友困顿时给予帮助,更能增进我们之间的友谊。摘下心头戒备的墨镜,你就会发现繁花满园,馨香一片。

阳光射入我们的心房,那热血勃发的心便如金子般耀眼,阳光融化心灵的坚冰,让光明的清泉尽情地流淌。没有了墨镜相隔,即使不曾相识,也会亲如一家人。

摘下心头的墨镜,蓦地,发现日光正静静地停泊在清澈的天空,橘红色的阳光点亮了黑色的云彩,温暖了湿冷空气,也照透了墨镜下本该明亮的心。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