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斑羚飞渡读后感】
【斑羚飞渡读后感】
姚星妤
我今天读了《斑羚飞渡》这本书,深有感触。
有一群斑羚被猎人们困在了伤心崖。此时此刻,斑羚们面对着个巨大的考验,要么被猎人抓住,要么想办法跳过悬崖。正在在它们走投无路的时候,镰刀头羊大喝一声,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分别是老年队和青年队,经过反复调整,两个队伍数量就大致均衡了。一只老公羊走出队列,意识性地咩了一声,一只半大的斑羚走了出来。
突然,半大的斑羚朝悬崖方向快速奔跑起来,差不多同时老斑羚也扬蹄助跑,这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快到悬崖边的时候,半大的斑羚在老斑羚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它成功的跳到了悬崖另一边!别的斑羚也纷纷起跳,成功飞渡,而老斑羚则跌落了悬崖。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就意味着一只老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我读到这里心中很是震撼,到底是什么支撑着老斑羚从容面对死亡的呢?是面对敌人永不投降的视死如归精神吗?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年轻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吗?我觉得这是这种用自己的生命搭起下一代生存通道的精神,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些猎人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把动物逼入绝境,破坏了人类和动物的友谊。我觉得我们应该和大自然里的一切友好相处,和它们建立友谊,让它们对人类信赖,让世界充满爱。
【斑羚飞渡读后感】
赵君豪
最近,我看完了《斑羚飞渡》这本书。说的是作者捕斑羚时的事情。
作者和他的朋友们把一群斑羚逼到了一个名叫伤心崖的悬崖上,想把整个斑群一举抓住。斑羚们已经被他们逼到了绝路,眼前就是万丈深渊,身后是一把把猎枪,不管往哪里走都会丧命。就在这危急的时候,头一声令下,所有的羚羊分分成了两群——老羚羊和年轻羚羊。但两群羊的数量却不一样。那只头羊鸣一声,走到了老年那一群,后来有七八头羊也跟头羊一样,归进老年羊的队伍。这么一倒腾,两拔的数量大致均衡了。紧接着,一头年轻羚羊和老羚羊陆续冲向悬崖,老公羊凭着娴熟的跳跃技巧,在年轻羊从最高点往下降落的瞬间,身体出现在年轻轻羊的蹄下。表公羊的跳能力显然要比年轻羊略胜一,当它的身体出现在年轻羊的蹄下时刚好处在跃弧线的最高点,年轻羊的四只子在公羊的背上蹬了一下,它在空中度起飞,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年轻羚羊安全地着陆了!试跳成功,一对对羚羊凌空跃起,每一只年轻羚羊的成功着陆,都意味着一只老羚羊的粉身碎骨!
读着读着,我的眼眶不禁有暖暖的泪液滚动,心里有刺刺的悲伤和肃然的敬意。动物之间竟然有如此伟大的品德,这让自私自利的人类情何以堪?人类文明发展纵然是多么神奇,但也让我们变得浮躁、龌蹉,每天新闻里总有报道哪里恐怖袭击,哪里暴乱,哪里平民惨死!我有点悲伤,希望人类也能彼此之间无私奉献、和平友爱!
【斑羚飞渡读后感】
周文康
“呯”的一声,一只年轻的斑羚跳过了悬崖,一只老斑羚跌入了谷底。这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来揭晓这个答案吧。
这个故事叫《斑羚飞渡》,是动物小说家沈石溪写的。沈石溪在1952年出生于上海,1968年于上海黄浦区九江中学初中毕业。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醉心动物文学。沈石溪一生中写了无数动物小说,其中《斑羚飞渡》还在全国语文教材中通用,他简直是“动物文学大王”。
《斑羚飞渡》主要讲了猎人把斑羚们逼到了“伤心崖”上。一只母斑羚想逃走,却被猎狗撕成了碎片。一只老斑羚尝试跳过悬崖,却失足跌入了谷底。在走投无路之际,天空中架起了一道炫目的彩虹桥,镰刀头羊想出了一个对策:每一老一少分成一组,小斑羚踩着老斑羚的背跳过悬崖重获新生,而老斑羚则坠落崖底。这是一个非常震撼人心的故事。老斑羚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下一代的生命!我深深的被老斑羚的牺牲精神所震撼。
我们人类何尝不是如此?我听妈妈曾经给我讲过这样的故事。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了超过8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很多父母为了保护孩子,不惜牺牲生命,用身体护住孩子,把生的希望留给下一代。还有很多父母在获救的时候第一句说的话就是“别管我,先救孩子!”即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爱也无处不在。他们的爱即伟大又平凡!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斑羚飞渡读后感】
陈林熹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斑羚飞渡》,这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的。这是一个小说集,里面有五个不同的小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也叫斑羚飞渡。
这个故事讲了一群斑羚被猎人包围到了伤心崖上,四周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要飞跃过6米的悬崖,最强壮的斑羚也只能跳5米左右,于是,镰刀头羊便叫斑羚们分成两拨,一波是比较年轻的,一波是比较年老的,它们中,一只年老的和一只年少的成为一对年少的在前面,年老的在后面,一起起跳,到了空中,年少的开始下坠,年老的凭借高超的跳跃技术,几乎同时到了年轻的小斑羚身下,在空中完成了一次二次起跳,这样,小斑羚就成功地飞跃山涧了。它们用生命为后代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这让我联想到了以前红军在革命的时候多少的中国军人为此献出了生命,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舍身堵枪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些感人的故事中它们舍己为人的行为不正和这一群斑羚一样吗?这群老斑羚们为了后代,宁愿牺牲自己,不正和这群红军一样吗?斑羚飞渡的过程中,没有一只老斑羚偷偷跑到年轻的那一波,这不和红军们坚定不移、保家卫国的精神一模一样吗?老师们也是一样,每天都要为我们这群“小斑羚”们操碎了心,这不也和斑羚们的行为一样吗?
这群斑羚的一举一动令我十分震惊,同时也为他们这种飞渡的过程而感到感动。
【篇二:我在传统美德的润泽下成长】
人们常常提起美这个字,可何为美?杨柳依依是一种美,宝马香车是一种美,忠于职守是一种美……大千世界,目之所及,美无处不在。
我从小就被灌输:外表美是虚幻短暂的,如昙花一现,道德美才是恒久长远的,坚不可摧。我觉得这是非常正确的。你的外表无论多么光鲜,艳丽,千年以后,终将会腐朽为尘埃,而儒家思想,孔孟之道,根本不惧时间的洗涤,千年之后,依然熠熠生辉。《上下五千年》告诉我,历史上的妲己,外表倾城倾国,但却不知遗留下了多少骂名。杨贵妃风华绝代,但却因祸乱朝政,使皇上沉迷于酒色,迫于压力而自殁于马嵬驿。
外在的美终将是浮光掠影,永恒的美唯有道德。
记得我小时候很喜欢看沈石溪写的小说,我看的第一本书是《斑羚飞渡》,这本书让讲了一群斑羚被猎人赶到了一处悬崖边,斑羚王迅速把斑羚分成两组,一组是年老体弱的,另一群是年轻的小斑羚,每头老斑羚都毅然决然的当了小斑羚在两个断崖之间的跳板,将生机留给小斑羚,自己却坠落深渊。这种舍小我而成就大家的精神震撼了幼小的我,我明白了舍生取义,守护族群是一种永恒的美德。
后来,老师推荐我们看《许三观卖血记》,这本书描写了许三观由第一次卖血成了家,第二次卖血造了房子,第三次卖血顶过了让家人几欲饿死的饥荒,后来又三番五次地卖血为了救生病的儿子,最后终于倒下了。它向我揭示了生存的艰辛以及亲情的力量,我明白了,有一对爱你的父母亲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后来,我又看了《奇风岁月》,这本小说写的是一个少年科里看到了一场奇异的凶杀案,这事件异常的恐怖,以至于科里的爸爸差点被吓得精神分裂,但科里没有放弃,他凭借一根绿色的羽毛为线索,经历了许多磨难后,终于找到了凶手。这个故事教会了我一个人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才能成功。
在中华传统故事的王国里,我领略了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明白了武松的义胆云天,感受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这些中华美德历久弥新,映在我的心中,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