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打篮球】
每逢周六,我都要去上我最喜欢的篮球课。准时来到球馆,我急忙换上球衣,加入到队友中去,开始课前热身活动。
我们的教练姓李,是一个身材高挑的阳光帅气的大男孩,他总是用娴熟炫酷的球技引得我们目不暇接、赞叹不已,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围在李教练周围。今天,李教练将继续教我们胯下运球基础动作练习和投篮练习。李教练总是先做一遍示范,然后让我们分散开个人体会,他再逐人纠正动作,并用套圈、锥桶等设计运球路线、提高难度。看到同学们都专心致志地练习,我当然也不甘示弱,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接传球、脚步移动,我也要练成李教练那样炫酷的动作。看到李教练投来赞赏的目光,我心里美滋滋的。
上了一年多的篮球课了,我把篮球课也理解成和写作文是一样的,课前花样热身是凤头,课上扎实的基础训练是猪肚,而我最喜欢的课后二十分钟两队对抗是豹尾,让我们体会到了篮球对抗的快乐。基础动作练习一直是课上的主要内容,让我体会到基础动作练习就如同数学每天的计算练习、语文每天的字词积累一样,要打好基础,贵在坚持,才能有所收获!
【篇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历史诗人,相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带我包粽子,我最喜欢吃白米粽。那天一大早外婆买了很多的粽子叶,我用水把粽叶刷洗干净,然后在水盆里泡一个小时后,放锅里加一点油再用慢火煮半小时,粽叶准备好了。用清水把糯米浸泡半小时。等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
先把粽子叶子对折成圆锥桶,再倒入糯米,然后顺着圆锥桶的边缘把多余的叶子裹起来,再用绳子把粽子寄紧,不一会儿,我们就把糯米全部包成了粽子。
“上锅煮粽子喽!”我大声喊起来,外婆把粽子一个个放进锅里,用水煮半个小时,带着粽叶香气的粽子就出锅了,清香四溢。我打开粽叶,把粽子放进白糖碗里,沾着白糖吃,可甜可香了,我一口气可以吃好几个粽子呢!
我最喜欢过端午节了,因为我爱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