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冬日小炉】
今天没来由的冷。晚上喝一碗母亲打的酱油汤,舒服地冒着汗,竟又想起了儿时在老城的冬日。
那时冬天是不开空调的,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烧煤球的炉子。冬天到了,便搬出来放在厨房,架一管烟囱通到窗外,一家人围着炉子,好不惬意。
那时厨房大,我便搬一小桌在厨房写作业,回头就看见炉子里蜂窝煤的孔隙里暖洋洋的光。冬天的天黑的早,楼下的狗便“呜啊!”地叫起来,声音顺着滚烫的烟囱钻进来,也不再冰冷了,绵绵地让人陶醉。如今倘若再让我听到这种声音,心底深处的那个小孩也一定会醒来,打开窗,也大声地叫回去:
“呜啊!呜啊!”
作业也顾不得写了,因为这时外婆要做鸡蛋饺皮。关上窗,和那只闻声十年不见其踪的狗狗说一声“再见”,急忙坐在外皮的后面,看外婆在半人高——估计还不到——的炉子摊鸡蛋饺皮。外婆也坐着,右手执一大勺,左手执一小勺,右边是一大碗大散的鸡蛋,左边是一壶油。滴几滴油在大勺上,放在炉火中,然后小勺舀一勺鸡蛋,倒在大勺里“滋”,鸡蛋很温和地响着,金黄色凝固在勺上,就像冬日里凝固的阳光,黄灿灿的,暖洋洋的。渐渐地,外婆转动手中的大勺,一轮鸡蛋皮,圆溜溜的像一轮太阳。盘子里一叠叠的鸡蛋皮厚了,我总不免要向外婆要一两张刚出勺的鸡蛋皮,尝尝味儿。鸡蛋皮很嫩,有种淡淡的甘甜,细细地含在口中,便感觉含住了整个炉子、整个冬日的温暖。在这一轮轮鸡蛋皮的陪伴下,十年就这么悄然逝去了。
鸡蛋饺皮自然是做鸡蛋饺的,炉旁小桌,木纹里写满了岁月的油渍。摆一盘蛋饺,盛一碗透着腊油的糯米饭,就一小碟香肠,配几道素菜,空中弥漫着父亲与外公杯中的酒香。任它窗外飞雪如华,窗里总是涌动着暖意,一直要把窗户雾成了乳白色才罢休。正是从小这种冬日,使我看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时才莫名涌起一种亲切感。一家围一小炉,叨着学校里发生的事,笑意在每个人脸上绽开,而温馨却早如这小炉的温暖,沁入了心中。
后来搬了家,炉子也不知哪去了;冬日里的取暖自然也换成了空调。每每吃着蛋饺,心中总念念不忘地记挂着儿时的小炉,只是未曾道出罢了。就算道了,又有几人“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呢?只怕除了我,也很难有第二个“痴人”了吧。
【篇二:冬天,遂想起】
早晨起床后,看向窗外,风吹动着雪花,像漫天飞舞的蝴蝶。它不只飞舞在窗外,也飞舞在我的心间。在这个飘雪的冬天,遂想起……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只见窗外白茫茫一片。打开窗户,寒风刺骨却带来雪的快乐。伸出手试探着接住它,它蹦蹦跳跳的走到我的手心,慢慢的溶为一滴水,不似想象中的冰冷,它存在过的痕迹是那么温热。冬天,遂想起雪的温暖。
走到街头,道路上被雪覆盖着,在这个同样的地方,也许有过高适对友人的告别;有过白居易对刘十九的邀请;有过轻骑兵的马儿在雪地中踏出的马蹄印。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传入耳中,原来是几个小朋友在打雪仗,堆雪人,情不自禁的加入他们,感受雪的乐趣。冬天,遂想起雪的快乐,原来,冬天并不只有寒冷。
走到那结冰的河边,想到了杜甫的《绝句》,想到了那窗外的千秋雪,想到了万里船。这时只见这冰河上冻牢的地方有几人在玩雪橇,只听见哈哈大笑的声音与闪着兴奋光芒的眼睛,在这冰河之上永不落幕。冬天,遂想起这些欢快的记忆。
在冬天爬上紫金山是很有意思的,看着山下的景色,忽而有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感叹。在冬天,夜幕早早降临,五点天就已经黑了,想起了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就有一些饥饿感,可却没有人来邀请。看着这融入黑夜的雪精灵,忽然想起,是否在古时的某个人,也与我共享这一片风景?也许只有雪静静的陪着我。冬天,遂想起这别样的陪伴。
冬天,遂想起与雪有关的一切,遂想起与雪度过的时光。海子说,在黑夜里为火写诗,在草原上为羊写诗,而我没有他的才华,只能用稚嫩的文笔在冬天,遂想起雪,为它写首诗。
【篇三:在温暖的阳光下】
寒风刺骨的冬天,我总是窝在家里,享受空调的温暖,舒畅极了。而每逢这时,我就不由得忆起小时候那件温暖的事。
以前,我在老家上学,每个周末总是要与爷爷回农村,家里没有空调。因此每逢冬天,我只能一人缩在房间里保暖。家里还有一个小铜火炉,可是却不常用,大概是家里没有足够的柴火,还记得最好的取暖方法就是在爷爷奶奶煮饭时在灶边蹭着热。
一天清晨,我正睡的朦朦胧胧,隐约听见门外好像有什么声音,起初我也没在意,过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清晰、响亮。我好奇地坐在床上,透过窗户,外面蒙蒙亮,两个身影出现在不远处。爷爷套着白手套,抓着锯子,在一棵只剩几个枝叉的树上。那是棵银杏树,不算高,但是长着几个粗壮的枝干。我大概知道他们要做什么了,外面北风呼啸,将爷爷敞开的黑羽绒服吹鼓起来。爷爷呼出一口白气,用力锯着一个树枝,可能因为太粗,爷爷的五官不由的张紧起来,咬紧了牙关,皱起了眉头,不时的还从嘴里发出一阵阵号子声,一只脚踩在树枝上。奶奶则在下面,用手扶着树枝,好一会儿终于锯下来了……
上午,只见门前摆着许多木条,上面一层白霜。爷爷过来抚摸着我的头说:“在阳光下晒上一两天,咱们就可以坐在火炉边啦。”
又一天早晨,我在房间里拿着水杯暖手,这时,奶奶忽然跑过来对我说:“快到厨房这儿来,可暖了。”我立刻跑了过去,只见那火炉里聚着一根根木柴,还埋了几个红薯,一束束小火苗正在顽皮地跳动,热气弥漫着整个屋子。真有“绿蚁新陪酒,红泥小火炉”之惬意。一缕阳光从门外射进来,浑身暖洋洋。
又是寒冬了,家里的小火炉是不是正旺着呢?爷爷奶奶有没有烤红薯?
【篇四:爱读书的树叶】
春天,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树迎来了新的一年。和暖的春风吹拂着小树的脸庞。万物复苏,桃红柳绿!
田野上,到处是盛开的鲜花,一朵朵花儿散发着阵阵芬芳,沁人心脾,引来了一群群蜜蜂在花上面翩翩起舞。田间的麦苗碧波荡漾,油菜花儿黄灿灿的,在风囡囡那双小手的抚弄下不时落英点点。
爱读书的树叶,迎着春风,读着宜人的春色。一遍一遍……
夏天,小树长成了参天大树,叶冠如云。它像撑起一把超大的绿绒大伞,一片片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绿得发亮。知了躲在树丫中间,快乐地唱着歌谣。树荫下,一片清凉。芬芳馥郁的栀子花,清新淡雅的百合花,洁白芬芳的茉莉花,玲珑细致的满天星,灼灼如火的千日红……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它们跟着爱读书的树叶,大声朗诵。读着夏的绚烂。一遍一遍……
秋天,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一颗颗红玛瑙似的山楂,叫人看了直流口水。一个个红通通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红灯笼挂在枝头。一串串深紫色的葡萄水灵灵的让人垂涎三尺……
它们都跟着爱读书的树叶摇头晃脑,迎着秋风,读着秋的丰盛。一遍一遍……
冬天,北风卷地百草折!人们“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只有爱读书的树叶,静静地躺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看着墙角凌寒独自开的红梅,读着冬的厚重和深情。一遍一遍……
【篇五:等待】
步入初中后,我开始了住宿生涯,离开了家,离开了父母,时常盼着回家的日子。
“叮铃铃……”放学的铃声终于打响了,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布置着周末作业,不少同学开始蠢蠢欲动,时刻准备着回家。“好,放学,路上注意安全。”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我开心地整理好书包与寝室的东西,加快脚步,离开校园,来到我和母亲约定的地点。原以为母亲一定在那里等着了,可一到那里,我傻眼了,并没有母亲的身影。顿时,一阵失落感扑上心头,眼前一片灰蒙蒙。看着同学们一个个被父母接走,我更加难过了,背上的书包也越来越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我放下书包,坐在候车亭里,静静地等候着,等候着……
不知过了多久,校门口从原先的人声鼎沸转变成了冷冷清清,我很难过,母亲是否忘记了今天是星期五,忘记来接我了?正当我失望至极时,母亲穿着高跟鞋,双手左右摇摆着,不顾地上的坑坑洼洼,急匆匆地朝我奔来。她亲切地问道:“儿子,等很久了吧,冷不冷啊?”我摇了摇头,伸出自己的手,开心地拉起母亲的手,一同走向回家的路。
这一场景让我回忆起小学时光,也正值寒冬之际。那时,我们上“四点钟学校”的学生全部被留堂了。当时我想,在外面的母亲,一定等很久了吧!你听,外面的风像凶猛的野兽,疯狂地撕扯着树叶、花草,发出刺耳、尖锐的嚎叫声!不知不觉,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
终于,我们下课了,我慌慌张张整理好书包,朝校门口跑去。只见,母亲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校门口,双手放在胸前相互揉搓着取暖,脸庞被风冻得发紫,嘴唇也冻得紫黑,十分憔悴。“妈妈,你等很久了吧?老师留堂讲试卷呢!”“哦,没事,没事,见到你就好!”话音刚落,母亲体贴地将自己那双温暖的手牵住我那双露在外面的小手。
等候,也许是漫长的,也许是短暂的,时间这条河就这么横亘在我和母亲之间;等待也许是煎熬的,更是幸福的,因为我读懂了母亲对我的那份爱,消弭了时空铸就的那条鸿沟。我想,母子之情就像“绿蚁新醅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情只会不断地酝酿,越发醇厚,只等识趣的人来细细品尝。
【篇六:碎片化一二事】
现如今的我们急于求索互联网上时刻更新的信息,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生活节奏,我们也逐渐习惯于在这样庞大复杂的网络里快速地收集、交流信息,但不可否认互联网也是激光网,它彻底支离了现代多数人的生活。
你是否发现已习惯于只浏览网页新闻的大标题?或只是点开朋友圈的图片不再关心文字?对文学性较强的文章也只是略看一二便“一滑到底”?很多人阅读的是“信息”,而不是“文字”,不再有耐心去了解新闻事件的始末,也疲于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感受文字间流淌的语言魅力,甚至觉得它们“太过冗长繁琐”了。这使我们的思维僵化,辩别孰是孰非更是粗浅,缺少了真正的思考与深度发掘,就再难有耐心去用逻辑思维剖析大段文字,所谓的阅读更像是小学时的“造句”,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是词汇的拼凑,鲜有文字的艺术。我们需要的是纵向的分析思考,却不只是横向的涉猎浏览。破碎的阅读费手费电费眼,唯独不费脑。
如今的我们也深陷碎片化的社交。白岩松曾说:“时间都用来聊天而不是谈心,怎么会有真正的朋友呢?”手机这个“第三者”的出现,让深度谈心很难了。现在还能再体会“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交心长谈吗?还能与人“把酒话桑麻”吗?微信、微博似乎让我们成为了“惜字如金”的人,交流的是信息而不是感情,试问,几十字的讯息与表情包能换来知音吗?我们常感叹“知音世所稀”,常感叹人生漫漫无人能伴,其实不曾发现,是自己关上了真正能情感交流的大门,手上明明有钥匙,你却偏要叫别人把门打开,这样不仅无法收获挚友,也不知不觉中与家人拉开距离。人与人的关系就像房屋,一砖一瓦盖出来的才结实,塑料合成板搭建得快,塌得也快。
当然不能完全否定碎片化生活存在的意义,在繁忙的生活工作中,人们需要这样快捷方便的信息传递,但不能完全沉浸于此,正确的意识对事物起推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起阻碍作用,合理利用网络的长处,别让自己的生活过分碎片化,才是适应现代社会的上佳姿态。
所以请拾起生活的碎片吧,就像小时候拼图一样,将它们重新拼凑起来,再听一听巴黎圣母院的悠扬钟声,看一看徐霞客所至的高山流水,品一品平仄押韵的音韵之美,领略世间万物,星辰大海。亦或是烫一壶茶,盛一碟小食,在晴朗的午后与家人朋友好好谈谈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