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包饺子】
星期五的下午最后两节课,我们班要在活动室包饺子。第一节时,我就已经蠢蠢欲动了,下课铃一响,同学们一窝蜂的涌向活动室。
一进门桌子椅子都整齐的,摆在教室里,家长都低头做些什么?孕认真真的,我走近一看,原来家长包饺子的包饺子,擀皮的擀皮,桌子上都摆放着,一次性碗筷。我走到我们组开始包饺子,兴奋的手都颤抖了。把面皮轻轻的放在手上,把馅放上去,捏紧,一个饺子完成了我按包包子的方法包了一个饺子,同学们都来向我请教如何包。我却笑而不答,同学们有些很熟练,有的却像一个笨拙的小熊一样不知怎样帮,于是就有会包的人教不会包的人。包好的饺子放在案板上,好似一件件精美的雕塑品,有的像元宝,有的像刺猬,有的小巧玲珑,有的笨拙可笑,老师说要给饺子摆造型,我们摆的是一朵鲜花,下面还有绿叶映衬着它。
要开始煮饺子了,同学们兴奋不已,像是要过春节似的,可家长们不让我们靠近,我站在一旁,只能看着那缕缕春饮烟,我听见了饺子在水中的欢呼声,但又替饺子们担心,那水会不会把它们烫的哭泣?
饺子出锅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要吃饺子,当然,还有调料,家长们已经把饺子汁调好了。我希望我能吃到我包的一个“小包子",可我没吃到,心里难免有些失落,何况只有一个包子状的饺子。有一件非常失望的事,就是我们包的饺子烂了几个。
最后,老师在教室里公布了表现最好的一组,就是第五组,而我刚好是第五组的,老师还说第五组从开始包饺子到煮饺子,吃饺子,一直安安静静,没有人说话。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兴奋不已,而且其它组的人都好像垂头丧气,一点兴奋的样子也找不到。
老师之所以组织这次活动是想让我们知道冬至的意义:从前有一位叫张仲景的医生,从县里回老家时发现许多贫困的老百姓买不起药,耳朵还被冻烂了,回到家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最后在那个地支起一个夹架子,用羊肉和辣椒等祛寒药物,煮了药汤,最后把那些捞出来包成耳朵状,称为“娇耳”。人们吃了一阵子后,耳朵好了,最后将娇耳取名为饺子来纪念张仲景,听了这个故事后,我才明白了冬至的意义。
这样的美好时光,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记住并且永远怀念。
【篇二:传统节日】
去年12月23日,传统节日冬至那天,妈妈说:“今天是冬至节,丹丹,你知道冬至节的由来是什么吗?”我摇了摇头说:“不知道呀!”妈妈说:“那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有一次他返乡,为乡亲们治病。冬至正是冬季,他看到乡亲们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他的弟子在冬至那天煮娇耳给乡亲治病,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咦!”我边打起冷战,边摸摸我自己的小耳朵,“我可不想被冻坏耳朵。”妈妈微笑着说:“既然你不想被冻掉耳朵,那我们就来包水饺吃吧。”“好呀好呀!”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这时爸爸对我说:“包饺子呀,首先要制作饺子馅。”他把切好的肉沫全部倒进一个大盆里,再放上适量的盐、酱油、麻油和葱,然后搅拌均匀,饺子馅就拌好了。妈妈说:“好啦,那我们一起来擀饺子皮吧。”妈妈把面粉倒进碗里,再兑上一些水,我拿筷子把它们混合匀,之后就开始揉面,制作面皮,刚开始我擀的饺子皮像一片树叶,一点也不圆润。我看到妈妈擀的饺子皮又圆又薄,我学着妈妈的样子,逐渐就擀地好一些了。接着,开始包饺子了,我左手拿着饺皮,右手拿筷子夹了一小坨肉馅,放在饺皮上,包了一个饺子,后面我又包了几个漂亮的饺子,放在盘子里,我们一起包成了一个“饺子大拼盘”。最后,开始煮饺子了,妈妈把一个个各种各样的饺子放到滚烫的开水里,一会儿饺子就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煮熟了以后饺子浮上来了。我口水都“飞流直下三千尺”了。等饺子熟了,我连忙用筷子夹住饺子,沾上一点酱油,再沾上一点点香油,轻轻咬开一个小口,鲜肉和葱的混合味道在嘴里流淌,真是美味无比啊!爸爸、妈妈还有我都把自己的肚皮撑得饱饱的。
在冬至这天,我知道了冬至的传统习俗,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我十分喜爱冬至这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