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快乐在绘画中】
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画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在画家的笔下,可以画出坚强不屈的树苗;可以画出云兴霞蔚的朝霞;可以画出胸怀宽广的大海;可以画出一望无际的蓝天。
我从小就十分好奇绘画,那一支支普普通通的小小的画笔,是用了什么魔力,才能在纸上画出一幅幅鲜研明媚的五彩佳画呢?越是这样,绘画对我就越有一种无法挡拒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于是迫不及待的参加绘画班,绘画教室十分宽敞明亮,旁边的柜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上色工具。初始,我刚拿出蜡笔时,心情是激动地,兴奋的,虽然蜡笔外身是冰凉的,但是我的手心里却不断地冒着汗,心中的激动像海浪一样一层一层地打过来,好久都没有消退。于是我马上拿起一张纸,手不太熟练地抓起蜡笔,在白纸上笨拙地画下了一条条的线。着一条条交错的线仿佛是一根根绳子,这包含着我的快乐和喜悦的绳子从那时起就将我和绘画紧紧地绑在一起。
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我不再喜欢盲目的去模仿老师教的儿童画,我更迷恋铅笔的那种淡雅。我渴望不用蜡笔,而是用铅笔去画出我心中的想法,渴望在黑白灰三个色块中去寻找绘画的快乐。所以从八岁开始,我对颜色那疯狂的迷恋和追求转变成了对铅笔那单调而又复杂的颜色的一种执着。
我愿意花上一个夜晚的时间泡在素描班,不为别的,就为铅笔触时“沙沙”声和由铅笔产生在纸上的三种复杂颜色而构成的美丽佳画而奋斗努力。我十分乐意成为这个班中的一员,花上几个小时去倾听铅笔的声音,感受在那一声声的“沙沙”声后铅笔在纸上留下的一条条优美柔软的线段,体会在画好一幅画后心中那种无法言语的快乐和满足。有时我会对着眼前那一张没有上色的铅笔画的手稿出神,这手稿虽然没有色彩,但是这画上的每条铅笔线条都有一份我对绘画的热爱和享受绘画时的快乐,这一条条的线段包括了我心中多少美丽的色彩呀!
上次,老师让我们写真一盆小植物。我立刻从笔袋中拿出我心爱的铅笔,然后热忱的投入到了绘画中。我先构图,接着画轮廓。我的铅笔在纸上尽情舞蹈,所过之处都留下了一条优美的灰线。画好后,我将画拿远些许,然后眯着眼睛看了看这幅画,心中顿时有了一种快乐的感觉。当我将画的轮廓给老师看时,教我的朱老师马上点了点头,然后赞许的对我说“湘怡有进步,继续哦”!我听后十分快乐,像吃了蜂蜜一样的。
因为热爱,所以快乐。有时,我会觉得我的前世一定是一位跟我一样热爱和享受绘画的人,一有时间,便会坐在画板前,用画笔留住那些在时光长河中,一去不复返的美丽瞬间。
无论是色彩画,还是素描画,它们所给予我的不再是画,而是快乐,是艺术,是我心中那些飞扬的梦想和故事。那一支支小小的画笔,在我的童年墙上刷出一道道快乐的色彩。
【篇二:跨过成人门】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无需对他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无需伸张的厚实。余秋雨如是说。
《圣经》中曾说:凡事包容,凡事忍耐,凡事盼望,凡事相信。成人,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成熟,更是心智上的升华,是肩头更厚重的一份担当。是对生命的彻悟后含着笑意去拥抱这个繁杂也好、宁静也罢的世界。
成人的你,应当逐渐明白每个人都是上帝凌乱而有味的手稿,我们每天修改着上帝的手稿,也涂抹着自己的人生。聪慧如你,与那些遭遇挫折历经磨难的人相比,你的人生不过是一些隐喻与暗喻,一些修辞技法罢了。而另一番生活的本质却是严峻的,容不得轻浮与懈怠的。你喜欢过的日子与你不得不过的日子同时摆在你眼前,不要逃避,亦不要挑拣,你只需一天天地过下去,不问收获,不计较得失,静静地等待一种自然的沉淀。
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成人的你,肩头多了一份社会担当。成人不是李启铭嚣张叫出“我爸是李刚”,不是药家鑫对法律权威的挑战,更不应该为了三五串金银,一两顶乌纱帽亦或一片飘忽不定的掌声而疲于奔命。理智如你,我们出之入之,歌之舞之的不是明星名人的世界而是自己的舞台。不管丰碑小草、高山低谷,只要保持淳朴、追求本身,生命不分高低贵贱同样灿烂。
拉斐尔以他明亮优美的画作超脱历史。拉实一句“我曾饱经沧桑地沉默”,道出了他的坚忍与高贵,而文革下放时沈从文先生遇到黄永玉先生时一句“愿从容”更是道出了他哀而不伤、坚忍无言的大气。这都是百经生活历练所怒放出的最美的姿态,是一番别有韵味的成熟之大美。
如果说:“少年强则国强”,那么成人的你也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如果说国家是一卷轴画,那你们就是浓厚,泼洒在笔墨丹青的卷纸轴上,画了出水,又留了余白。你们体内所蕴含的品质,便如一支温柔的藤蔓,开了枝,散了叶。缠绕成血脉相连的姿态。于是,我们的民族才有了长度、高度、宽度,有了骨气、生气、底气。
聪慧如你、理智如你,跨过成人们,你会为明天储蓄些什么呢?
【篇三:生命中最重要的遇见】
孤独的力量是可怕的。
书中描写的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都在孤独中死去,他们的经历大致是相同的,在马孔多这一片土地上,没有进步,没有创新,每天重复上演同样的剧情,生活在那里的居民注定是不快乐的。
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的历史是不断重复着的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荷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与妻子乌苏拉以非凡的胆识和开放的精神,开创了马孔多的繁荣。因为马孔多隐没在宽广的沼泽地中,与世隔绝。他决心要开辟一条道路,把马孔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他曾向妻子抱怨说道:“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地过日子。”可惜的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颗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荷塞死去了,连同马孔多的文明。之后的几代人,也重复上演着同样的悲剧,导致马孔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到最后整个马孔多就被一阵来历不明的风刮走了,从地球上消失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心情是压抑的,因为整本书几乎没有向上的积极气息,有的只是孤独和颓废。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是这么的害怕孤独,讨厌孤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里,科技发达,文明进步,我们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于是我们开始反思,是不是节奏太快了?是不是步伐太仓促了?是不是该停下来,寻觅一份安静,让心灵歇歇脚?可是只有停下来才会发现,原来不停地往前赶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只有不停地创新,不断地进步,才会快乐。
当我读到:当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看到被蚂蚁吃得只剩下一小块儿皮的儿子时,他终于破译出了梅尔基亚德斯的手稿。手稿卷首题辞是:“家族中的第一个人将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原来,这手稿记载的正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在他译完最后一章的瞬间,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把整个马孔多从地球上刮走了,从此这个村镇就消失了。
有什么东西在我内心深处轻轻地爆炸了,一朵一朵小小的淡白色的云朵炸开了,就像花朵不得不绽放一样。我多么希望,所有人的孤独都能消失,我们要的不是一个热闹的表象,而是一个真实的未来。
【篇四: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上周,我在张老师的推荐下阅读了这本书籍。
保尔·柯察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十一岁便开始当童工。1924年加入共产党。在战场上他是个勇于冲锋陷的战士和优秀的政治宣传员。冬妮娅和保尔不希望都站在同一战线上,保尔便离开了她。他长期参加斗争,健康受到眼中损害,到1927年,病情急剧恶化,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在海滨疗养时,他认识了达雅并相爱。同年底,他着手创作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不幸的是,唯一一份手稿被邮局弄丢了。保尔一度灰心丧气,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成的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了。
文中,保尔·柯察金是一个坚持不懈的人,他的唯一一份手稿被邮寄弄丢了,虽然他一开始灰心丧气,但后来他坚持写完了那本《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小说。若不是之前保尔·柯察金以惊人毅力同病魔作斗争,也许,就没有这本注入他许多心血,用他的生命写成的小说了,在当共产党时,不管有多少辛苦的事,保尔都坚持下来了,虽然最后保尔因生病而没有继续参加共产党,但他也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与保尔·柯察金一样坚持不懈。其中一个便是我的好朋友——樱樱。她就像别人所说的那样,没有体育细胞。每次,她的跳绳考试都不过关,但她没有放弃补考的机会,一有时间,便拿出绳子练习。一次跳绳比赛中,她以惊人的成绩“198个”夺得班级第一名。事后,她告诉我:“不要怕没成功,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胜利。”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篇五:成长的眼泪】
当我字正腔圆地演讲完稿纸上的最后一个字,台下响起了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我沉浸在成功的聚光灯下,任泪水随风飘落……
往昔,我是一个极其内向卑微的孩子,就在那天老师将这么一个任务交给沉默的我时。我知道,我的人生将要面临一次下定决心。
离演讲还有三天了,我才情愿拿起那让我看也不想看一眼的手稿,对着镜子,吞吞吐吐地念着。又不时有几个同学过来调侃我几下:“唉,你就不要费劲了,倒数第一咱们班稳拿着呢!”其余的人便哄堂大笑。我忍住将要流下的泪水。面对着别人的嘲笑,我感觉我自己竟是如此的渺小,好似漠漠深灰的宇宙中的一粒尘埃。
一放学,我慢慢吞吞地写完作业,将本子柔成一团塞进书包里,便颓丧地倒在床上,拿起那份手稿。脑子里忽地蹦出两个小人,一个对我说:“别放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另一个对我说:“哎呀,你就别操那闲心了,你是拿不到名次的。”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儿,但愣是不掉下来。我知道,我只有披荆斩棘才能走出一条属于我自己的路,只有越过高山才能看到最广阔的天空。
于是,夕阳下,天桥上。我拿着手稿,望着夕阳照耀下橘红的车流,以及那来来往往的车流。我放声读着:“不付诸眼泪,何来的成功?”难道自己写的自己都不懂吗?我苦笑。擦干了眼泪继续前进,才是活着的出衷。天桥下有人停下来,竟还有的人鼓起了掌。攥着那已被汗水浸湿的手稿,激动的泪水在眼里打转儿。
临讲前,面对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与那观众评委的期待,我拖着那已软的双腿,迈着沉重的步伐走上演讲台。起初,我极为紧张,额头上布满了细汗,仿佛有百万个恶魔在无情撕扯着我脆弱的灵魂,讲话也吞吞吐吐,稿纸也被无声的汗水浸湿。但我不服输,在观众那质疑的目光与评委紧锁的眉头中,我的意志在自我摧残中苦苦挣扎。我尽量不去看观众的双眼,将目光挪到别处。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了,语调也变得轻松、顺畅……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圆润、激昂的语调拨动了每个在场人的心弦,我的成绩勇夺榜首。
顿时,一股热潮悄然涌上双眼。
那次眼泪流进了我的心里。
【篇六:寂寞留在心中】
细密绵长的雨,微湿薄衣,看不见。随风而动的花,悄然落地,听无声。寂寞,留在心中。
你是黑夜,你是星辰,你是仰望宇宙,俯瞰世人的眼。如果不是那部奇幻又忧伤的童话《银河铁道之夜》,谁又能知道你心中的寂寞?宫泽贤治,你出身于日本最贫穷的岩手县,从小便讨厌赚取穷人钱财的经商祖业,立志寻找真正的幸福。斗转星移,生命易逝,你31岁便在病床上修改手稿时与世长辞。而后人从你遗物里的大量手稿中看到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孩子们在童话中露出笑容,青年在掩卷后反思社会,老人在宗教与死亡中看透人生。你将幸福留给别人,将寂寞留给自己。即使你的内心被雨和眼泪淹没,你的博爱仍如细腻的雨般洒向人间,用微不足道却又恰到好处的清凉,滋润着人们的心。
你,低吟浅唱,世人,静静聆听,可谁又能跨越时空去感受你寂寞的心?伊迪丝·琵雅芙。一曲《玫瑰人生》见证了多少恋人的甜蜜,“当你的唇吻我的眼,我看见玫瑰色的人生。”而你的经历却与你的歌声截然相反。你17岁便生下孩子,仅仅两年孩子便死于脑膜炎,你从小来到巴黎闯荡,却莫名其妙的卷入谋杀案,爱人离开了你,而你自己也被查出患有肝癌。生命是脆弱的,48岁的你匆匆离去,也许你不会知道法国人为你举行最高级别的国葬,你的歌声至今仍在大街小巷回荡,因为你才是最美丽的玫瑰,没有刺的玫瑰。你将甜蜜唱给别人,将寂寞留给自己,失去保护,你一再受伤,未曾绽放,便已凋零。
人,活在世上,或多或少都是寂寞的。寂寞如雨般,用凉意刺激人的皮肤,寂寞如花般,用凋零带给人感伤。有的人耐不住寂寞,在雨和泪的冲洗中迷失,任生命如花香般逝去。有的人将寂寞藏于心底,心中滂沱,仍会用蒙蒙细雨滋润他人,花朵凋零,仍会用残存的芬芳给人祝福。如此的人,即使不能像泰戈尔所说的“生时丽似夏花,死时美如秋叶”也足以在生命消逝的最后一刻获得真正的幸福。
细雨,只打湿心底。闲花,只落于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