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深入灵魂的热爱】
湛蓝如宝石的天空,映衬着她怀抱下的这座庙宇,红墙,黄琉璃瓦,以及庙旁的一株株银杏。为这景色添一番色彩的,是这树下痴痴赏银杏的少年。
这叶片形貌如扇的古树是我深入灵魂的热爱。
每年我都会在银杏长成之时去寻秋,与其邂逅。红褐色的砖瓦路,油绿轻巧的小叶黄杨,紫的发暗的花儿,拐角处,是那如金子般闪耀的银杏。银杏的枝干如篆隶,于顿挫中见笔力;树梢与杏叶似行草,于曲直中见韵致。一片片的黄叶抱成团嵌在枝干上,一条条柔美的叶片边缘的弧线给人以强烈的层次感,一簇簇的金叶颇显尊贵,似乎是在告诫人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银杏的美,让我把它停留于文字间。
铺开一张宣纸,蘸蘸玄深墨汁,旋转手腕,在纸面上留下曲曲折折的墨痕,用笔尖轻轻点缀,用侧锋划出弧线……纵情翰墨,银杏,让我把它停留于砚墨见,成为我心中挥之不去的美的符号。
进一步探索感悟银杏真正的灵魂,我来到了大觉寺。红墙白瓦,静听佛音,一股禅意充盈着我的身体,充盈于宇宙间。卷起一阵狂风,银杏伫立在寺庙旁,纹丝不动,一片又一片的杏叶如鹅毛,如柳絮,如细针般散落。而在旁的杂树则随着风摇摇欲坠,晃动的褐色枝干,枯萎的树叶,与银杏来看,要逊色得多。拾起一片银杏叶,冰凉,顺滑的质感袭卷我的全身,抬头处,她,已是枯枝。“咚”的敲钟声从远处悠悠传来,我蓦地回首,庙中的托着神器的菩萨凝视着我,凝视着银杏,和万物苍生。我再观望银杏,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涌现在我的脑海里:这生命的美不是在盛开之际,而是在死亡前夕。看着大理石梁柱,石制台阶,和阶下的一丛洒落的金黄的杏叶,我的心也正像是被钟敲了一下,为这生命的死而美颤动着。我握紧了手中的银杏,沉思良久。
银杏,带给人美的感觉,却独自承受着死神的考验。它,死而美,对险境的无畏,仍将自己的美保留于人世间,坚持到最后一刻。而在今嘈杂的社会中,又有几人能如银杏般,面对困境,仍坚持自己的信念,没有畏惧之心呢?
她,是伟大的生命之曲,长久地在属于自己的一方土地上歌唱。
银杏,使我深入灵魂的热爱。
【篇二:不到长城非好汉】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充满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精神的话语,出自《清平乐·六盘山》,是毛主席在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说到长城,人们首先想起的多数是北京的八达岭长城,但在我的家乡临海,也有与八达岭相媲美的景点——江南长城。
江南长城虽不及八达岭长城那般盛名,但在气魄上,也丝毫不亚于八达岭长城。
暑假里,炎热的天气使得人们都宅在家里,吹着冷空调看着电视,享受假期的快乐。为了我和爸爸一个个的都宅成懒虫,妈妈组织全家去江南长城游玩。那时我因空调开得太低而感冒了,起初还有点抗拒,但还是妥协了。
自驾到达景区,迎面扑来的,是浓厚的历史沧桑感。空气中,是早晨特有的新鲜的味道,还带着许些泥土的清香,让人闻了心旷神怡。
登长城,首先要过揽胜门,其次就是有着198级台阶的好汉坡,台阶两旁是葱郁茂盛的大树,我一路边走边拍照留念,一步步地向上登去。再向前,便是我记忆最深刻也是风景最好的顾景楼。
顾景楼,顾名思义,定是观景的好地方,而那的风景,也的确对得起这个名字。站在顾景楼上,眺望远处的巾山,苍翠的绿树笼罩着整座山,好像一定巨大的绿伞。再看那碧波荡漾的东湖,此起彼伏的微波上彷佛蒙着一层薄雾。两者合二为一,如划一般赏心悦目。
从顾景楼再往前,经过陡峭的“百步峻”后,便是江南长城的最高点:白云楼。从楼上俯瞰群山,一片翠绿映入眼帘,那若影若现的“白纱”,似在眼前,似在远方,使人感到身处仙境。接着向下看,是一座古老的城隍庙。庙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庙旁的一棵古樟树,听说这是隋朝的古樟树,生长了1300多年呢!这历经风霜的古樟树,应该也算是一个“老古董”了吧!
江南长城全长共5000余米,从早晨到下午,我们全程徒步,边拍边走,欣赏着江南长城的一砖一石,一梯一阶。在这里,不论是砖石古道还是雕砌的古堡,都铭记着沧桑的历史痕迹。
走走停停一个上午,终于到达了出口。不知怎的,爬完全程后,我一直阴魂不散的感冒奇迹般地好了,果然出来运动运动对身体总是有帮助的,哈哈!下了长城,我挺直腰板,怒吼一句:“今天我也是一条好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