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感受节日】
十来艘龙船在碧绿的江上飞速前进,翻腾起一道道巨大的波浪,水声混杂着两岸热烈的加油声,空中飘洒着毛毛细雨,又是一年端午节,平日安静的河流沸腾起来,河堤站满了看客,小商贩们混杂在人群中叫卖着微型的龙舟、香囊等“端午主题纪念品”,还有热乎乎的粽子,我买了两个四角粽,一边品尝一边回味起儿时的端午。
记得每逢过端午,我最期盼的便是那一口唇齿留香的粽子了。大清早,母亲便用热水浸泡白花花的糯米,再将粽叶一遍遍地洗刷、蒸煮,准备就绪,妈妈找来一个大盆,倒入浸泡好的糯米,撒上几把红彤彤的大红豆,加上佐料,搅拌均匀,神闲气定地抽出两张粽叶平铺手上,舀上一大勺糯米料放中间,拢好两头,再添上两张粽叶,翻折,缠上细线,一系列动作娴熟优美,一个个精巧的粽子就在妈妈手里“诞生”了。我依葫芦画瓢,可糯米很调皮,不时从粽叶中“偷跑”出来,母亲安慰我说:“慢慢来,明年还可以包。”
另一边,爸爸已经烧旺炉火,支起大铁锅,把粽子一个个送进锅里,粽香飘起,热腾腾出锅了。我顾不上烫,在火炉边就扒了个粽子,吹了吹,送进嘴里,醇糯的糯米,香甜的大豆,混合粽叶淡淡的清香,真美味!
这一天,爷爷和奶奶要给我进行祈求平安的古老仪式——抹雄黄,熏艾叶。爷爷从碗里抠了点橙黄的雄黄往我的额头和面颊上抹,奶奶端出一盆艾叶煮的水,放入一块滚烫通红的砖头,一阵水雾冒起。奶奶捧着水盆到我面前,任那水雾往脸上窜,嘴里虔诚念叨着:“平平安安,快长快大。”
尝过美食、祈求平安后,我约上小伙伴去看划龙船,路过大榕树被唐大爷叫住了:“小鬼头过来,听爷爷讲故事。”“什么故事呀,年年都讲那一个,一点都不新鲜!”嘴里说着,步子还是朝老人迈了过去。“从前我们不也是一年一年听过来的,你们怎么就听不得了?”另一位老爷爷吹胡子瞪眼地说。小孩们讪讪地低头,乖顺地听起了故事——“这端午节啊可是大有来头呢,这就要讲讲我们的大诗人屈原了……”光影斑驳的大榕树下,一辈辈人传递着古老的故事。
多年过去了,那飘着粽香的老屋,载着欢声笑语的龙舟,那散发着艾叶和雄厚味道的祈福,长满故事的大榕树……这些画面还清晰地定格在脑海里,端午节从历史长河走来,我感受着它古老而新鲜的气息,感受着它的活力和深沉,感受着家的温暖和一个民族的情怀。
【篇二:爱的瞬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针尖之上,暗藏锋芒,芥子之中,自成须弥。每个瞬间都是天空中璀璨的星,闪烁着其独特的光芒。
庭院包粽
巷子弄堂里,夏风拂面,踱至巷子深处,一座农家小院静静立着,古檀大门的门环已有些斑驳。
我轻轻推开掩映的木门,探头望去,外婆系着蓝色碎花围裙,正将一片片绿里透亮,脉络分明的苇叶捋平,小心翼翼地包上香枣糯米和花生,再抽出浸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一头裹紧那米粽,轻轻一系,变成一个个精巧的四角粽。水盆里映出她丝丝缕缕的银发,泛着温暖的光晕,跌入沧桑的沟壑里,化作一缕青烟袅袅而上,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闪烁着爱的光辉。
冥冥微光中,外婆包起米粽,疏影绘着小院幽。
街边撑伞
夏日午后,灼热的阳光穿透层层叠叠的灰绿树叶,撒下跳动的光斑,偶尔疾驰奔过的车上泛出道道晃眼的白晕,照得眼生疼。
我踏着薄薄的浮灰,呼吸着燥热的空气,穿过一条大街,来到熟悉的书店,觅得一隅角落,阅读,惬意。不知何时,窗外多了一抹绿,仔细看去,是一位身穿白色纱裙的女孩撑起的绿色阳伞。而她却在伞外,清秀的脸被炙热的太阳烤得通红,沁出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伞下,一名清洁工模样的老人正蹲着铲粘在地上的口香糖。当老人接过她递来的矿泉水,笑意盛满了她美丽的酒窝。
烈日灼灼,女孩撑起善伞,清凉缀满人心。
巷道缝补
初晴的天空,云朵叆叇,阳光悄悄缠上指尖,小镇青砖缝隙中还隐约存了昨夜小雨的痕迹。
独自一人漫步在夹杂着青草泥土气息的清晨,突兀的嬉笑声引起我的注意,跟着一群手拿糖人的孩子向前跑去。弯弯的桥头,老人们闲聊话家常的樟树下坐着一人。金边花镜挂鼻,脖上系着皮围裙,蹲坐一架小木凳,摆一缝架于前。孩子们戏耍间碰坏的木头人,擦破的布偶,在匠人阿伯手中焕然一新。茧手如鱼,行云流水,引得身边孩童阵阵赞叹,哄闹中,阿伯笑容更盛,只手递去件件物品,还有藏在其中略有余温,沾满糖渍的零钱。
砖瓦角落处,阿伯针起针落,温情穿梭古巷深。
恁时那瞬,如春雨中的绯缨,漫天绽放,如煦日中的暖阳,轻洒碎汞,如秋天的落叶,随风起舞。爱的瞬间,众人眼里似有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