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画一扇窗给自己】
这天,是新生入学的日子。许多孩子都期待着小学生活,欢欢喜喜地跑进了学校。但他却迟迟不敢向前迈一步,胆怯地站在校门口。
又过了一会儿,入学的时间快结束了,他总算是慢慢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自己的班级,眼中满是无助与陌生。他个子不高,却选了最后一排的位置,没人注意。
当其他孩子都有伴时,他仍旧孤零零的,没人找他,他也不找别人。
他的老师注意到他了。那是一位和蔼的年轻女教师,头发直直的,带着一点棕褐色。她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眼中闪着温柔而又智慧的光芒。
这个老师走上前去,轻声问这个孩子:“你有朋友吗?”“没有。”“你快乐吗?”“不。”“你怎么不去跟伙伴们一起玩呢?”“我觉得他们都讨厌我。”
这位老师微微有些惊讶,但随即跟他说:“画一扇窗给自己吧。以前有个人,他不想到外面去,便呆在屋里。他妈妈给他画了扇窗,里面有树木、动物,还有许多和善的人。那个人天天便想象外面的一切,十分向往,最后便喜欢上了外面的世界。”
老师讲完了,他摇摇头,又点点头。他虽不明白,但回家依言画了扇窗,带给了老师。老师在窗里面画了这个男孩和其他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生活……
他每天都看着窗里的内容,有一天突然冒出这样一个念头:我不讨厌吧?也许他们挺喜欢我的!
第二天他到学校,选了最靠前的座位。课间,他手攥得紧紧的,手头浸湿了,小声地问另一个孩子:“我……我能和你们一起玩吗?”
那个孩子拉上他的手,跑到一群孩子中间:“当然!好好玩吧!”
这一天,他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一天又一天,他的朋友越来越多,他似乎成了班上最受欢迎的一个。
他明白了女老师所说的“画窗”了:敞开心扉,接受周围的一切,也让周围的一切接受自己。
晚上,他躺在床上,再也不需要画的窗子了,他想。望向窗外,夜空中虽没有月亮,却布满了星星。群星之中,似乎有那么一颗,特别地亮……
那么,现在,画一扇窗给自己吧!
【篇二:画一扇窗给自己】
历来文人墨客提要,或游山玩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或隐退山林,应是乱世滚滚,远离尘嚣。正如陶渊明笔下太原中的桃花源,与世隔绝,不知乱世变化。历史如炊烟稍纵即逝,缕缕散去。
一如既往的回家,吃完晚饭,挥手走开。提着沉重的书包,上楼,乌云密布,夹着雷声,挟着闪电,霎时风起云涌,尖白的光遍透眼前的湖面,一切沉寂了,似乎是肃然起敬,又带几分惶恐,出于好奇,拉开窗帘,又是一股白光,不,是一缕缕地,洒进了整个窗台,整个窗台都闪着耀眼的光,冥冥之中荡漾,这是柔和的,是温暖的,不令人枯燥,看久只沉迷其中,不曾乏味。
静默了几分钟,我开始感受了,早已无心关乎作业。这是平常却非比寻常的佳境。现在有多少人在忙碌中关乎这月光,更多情况下,凄惨的月光却来的幸福,是洒脱,太多事情压于心头,扎根于此,带来的是逃避,是退缩。如果可以重来,无人不想和古人一样,清贫安居,与世隔绝。然而这一切,竟在月光中得到,在月光中体会,在月光中升华!我亲笔画一扇窗,一座纯净、无纷争的花园,一个可以肆意放下心灵的世界。
我伸手,让它再享受一会儿,再沉浸一会儿,一切不是恍然,更不是梦,不是思绪,而是一种境界。
在窗台上,我看见了另一个窗台,里面无拘无束,自由洒脱,我想跳进那个窗台,却被另一窗台“碰壁’,我只得眺望,却不能伸手触摸;只得体会,又不能进入玩耍。梦醒时分,只得回来,无穷地去回味,这来之不易的心灵,我尝试去接近它,用各种画笔去画窗,去勾勒窗。
闭上眼,月光穿透眼皮,直入心涧,思绪汹涌,澎湃无比,最后蜿蜒出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