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学会了弹钢琴】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们好喜欢”,这是我姥姥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小时候,姥姥经常问我:“玥玥,你什么时候才能为姥姥配上钢琴伴奏呢?”于是,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弹钢琴。
终于有一天妈妈给我报了钢琴班,那时我才5岁,坐在琴凳上连地都踩不到。老师先给我弹了一首我熟悉的儿歌《小星星》,我听了顿时兴奋不已,又蹦又跳。老师又给我示范了许多优美动听的乐曲,她的双手在黑白错落的琴键上起起落落,就像两只飞动的小白鸽。那优美的旋律,轻松自如的样子,把我深深吸引了。我往琴凳上一坐,然后“咣当,咣当”地弹了起来,老师和妈妈捂住耳朵,叫我快快停下。老师耐心地从哆唻咪开始教我,并且都是单手弹奏。我觉得很简单难不倒我。但是真正的乐曲是双手配合起来弹的,并且两只手的节奏、旋律、轻重都不一样。我的两只小手一点都不听使换,好像两个生气吵架的小朋友,谁都不原意和好,更不愿意相互配合。一支乐曲被我弹得一塌糊涂,乱七八糟。我急得团团转,恨不得把钢琴砸成碎片。妈妈见了,鼓励我说:“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于是我沉下心来,先是单手练习,把左手和右手的旋律分别练到闭住眼睛也会弹。然后一小节一小节地慢慢认真配合,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至今我还记得我弹的第一支曲子叫《北风吹》。在辛苦中,在磕磕绊绊中我走过了学琴的日日夜夜。这期间我参加了许多钢琴比赛。获奖的时候,我高兴得感觉飞上了天,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失败的时候,我感觉非常气馁,蔫得像霜打的茄子,灰心丧气地说:“不学了!不学了!”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遇到这么一点小小的困难就打退堂鼓,这样怎么会成功呢?”我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于是我调整心态,坚持不懈地练习。渐渐地,我的小屋变成了音乐的王国,我还获得了全国比赛的一等奖呢!
站在领奖台上,那些辛苦练琴的场面一幕幕熟悉地映入脑海。我明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更懂得了:有志者,事竟成!
【篇二:期末考试来了】
明天是数学期末考试,数学考试是语数外三门中最重要的一门,尤其对于我这个数学高手而言,这可是一考定乾坤的呐。虽然每次数学考试我很自信能拿到满意的分数,但我也有些紧张、不安,爸爸告诉我,每临大事要沉着冷静,于是晚上休息时间一到,我强迫自己熄灯入睡。
一大清早,我便精神振奋地起来了,早早就来到学校,没想到整个学校很是安静,原来在学校中央大道打扫卫生的一些追逐吵闹的同学,早已不见踪影;原来这个点在学校像梦游一样打着呵欠晃晃悠悠走向班级的同学们也不见了,看来这个点到学校我已经算晚的了,赶紧跑向班级,不到十秒,我已从校门口到达班级门口了。
只见整个班级坐无虚席、人声鼎沸,每个同学都拿着书或试卷,有的对着书念念有词,有的拿着试卷交头接耳,有的双手抱头,眉头紧锁,不停地抖着脚,有的眼看天花板,在空中不停地用手指比来划去。我也很快融入这个紧张氛围,放好书包拿起试卷仔细看着。这时,我旁边一个同学看见我来了,像看见救星来了,立即问我好几个问题,我指点了一下,其他几个同学一看也纷纷拿出试卷来跟我讨论。哎哟,我自己还有没看完的复习试卷呢,这可不行,我便“关门谢客”“与世隔绝”,转着手里的笔把复习试卷上的可能考到的题目再演算一遍,一道道演算下去,心跳的速度也在慢慢加快。
才过了一会儿,竟然就到时间考试了,数学老师让我们每人都上个厕所。我和其他同学走出教室,感觉脚有些软;还有的同学分秒必争,像兔子一样窜出教室跑到厕所,一溜烟地跑回教室,然后正襟危坐、神情严肃、目光呆滞……
这时监考老师走进了教室,班级里瞬间安静了下来,我坐在位置上焦虑地转着笔,大部分人都是往桌子上一趴,还有一些人双手合于胸前,嘴唇一张一合急速念着昨晚精心准备的“奇文异咒”。发卷了!试卷传到我手里,我紧张地扫视了一番试卷,便埋头开写。
每做完一道数学题目,不论难易,我全都再想一遍,碰到难题了便急得满头大汗、大口喘气、努力回忆。其他同学的情况更是“惨不忍睹”,有的用力拍着脑袋,有的用力掐着自己手臂,有的把文具在手中紧搓……时间一分一秒在过去,草稿纸上原来是一个个演算公式排列很整齐的,到后来是横七竖八,不断涂抹,咦!这个题目这样算是这个答案,那样算又是一个答案,啊!怎么回事?赶快看看步骤啊有问题?计算啊有问题?我的笔在草稿纸上急速地划来擦去,感觉满脸通红,像要发烧一般,还要不断看一下墙上的钟。哎呀,还有10分钟了,我还有两个题目不确定呐!我的心提到了嗓子口,笔在草稿纸上划得更快了。
“叮铃铃”,随着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我手下的最后一个题目的答案也做出来了,PERFECT!完美!我扔下手中的笔,长舒一口气,像将军一样再一次检阅一下即将出征的兵士们,踌躇满志地把试卷从上到下看一遍,然后交卷。
语文昨天已经考了,下午还有英语考试,每当一门考完,所有人都一下放松下来,然后下一门考试的老师一进,同学们又投入到紧张的复习当中。就这样,一会儿放松,一会儿紧张备战,终于三门考完了!
当最后一位监考老师走出班级,全班同学都大声欢呼:“解放了!”还有的人大声唱:“解放区的天是最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最开心呀!”我们男生全部冲出班级,在外面尽情奔跑,女生们则在教室里谈笑风生,丝毫没有担心考试成绩的。
考试就是这样“暴风骤雨”和“艳阳高照”交替,极端之间的来回切换,真够刺激!
【篇三:时代的执念】
太奶奶是和辛亥革命同龄的人。在她身上,岁月毫无留情地封印了封建年代的痕迹——变形的大脚拇指和童养媳的记忆。她总在晚年安详的时光里絮絮不断的念叨着过往,那个教过她几个字的先生,那个打她瞪她阻止她念书的婆婆,那个差点被国民党的大船掳去台湾的丈夫,那段全家离开故土去往上海的时光……她的只字片语断断续续拼凑成她人生的拼图——一生都琐碎安详,一生无大风大浪,一生伴柴米油盐,一生在相夫教子。这就是她们那个年代人们的价值观——安居乐业。他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种岁月静好的生活方式,甘于在平淡中体味生活。
而外公的年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或者是被“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熏陶的一代。外公亦是怀着一腔赤诚奔赴边疆的大好青年中的一个。他们这一代,在祖国辽阔的疆土上挥洒汗水,在艰苦卓绝的地方无悔地燃烧自己的青春,他们的价值观叫做安身立命。
母亲呢,被78年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着长大的一代人,他们会在中国刚向世界全面展现自我的时候迫不及待地去往北上广,去往“遍地是黄金,满眼是机会”的地方寻找人生的方向。他们那个年代的价值观,叫挑战自己。
我,则成长在人工智能成为一场革命遍布全球的年代。人们不再执念于微小的温情,而更关心我们是否能制造出比人类聪明得多的大脑。换言之,我们不关心全世界,我们更关心自己。于是随之而来也有质疑有抨击,有赞同有感慨。舆论掌握导向,我们质问自己,是否已如机器,丧失了价值观、道德观、同情心?但是我始终坚信,科技的浪潮再猛烈,也始终没有使人类的道德伦理观沦陷。
因为我们始终在自省,始终在坚持,我们创造但也在克制,我们追求结果但也手握正义的权柄。
如果不是因此,我们不会对人工智能的开发设限,我们不会为正义站出来,德国总理不会在2015年接纳难民,我们国家不会持续对非洲的援助。我们不挑起战争是因为追求和平安宁的价值观仍在,我们发展军事力量是因为给予民众安全感而非好战。
我们这一代,遵循的价值观正如同纪伯伦所说“安逸扼杀了灵魂的欲望,而它还在葬礼上哈哈大笑。”我们追求高效,但从未也不会迷失方向、丧失自己。我们是人类,所以永远有思想。我们坚信,这个世界永远存在正义,存在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