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贵州冬令营手记】
1月22日,天沒亮就被妈妈叫醒起床赶车去贵州。在高铁上美术谭老师就要求我们把今天的心理活动以画的形式表达出来。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高铁路程,很快就到达贵阳从江,原本在车上以为这边很冷,所以每人都穿着厚厚的衣服,谁知道一下车才发现这里太阳高照,热的不行,又拼命的脱衣服……
接着,我们一行人坐巴士去到了目的地——-侗族自治区,听说今年的春节晚会要在这里进行现场直播。到达目的地安顿好,我们就急不可耐的去品尝这里的特色美食——-从江香猪。
接下来的几天行程安排都是:上午外出写生,下午参观,一个一千多年历史,全国最大的侗族集居地,还有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原始部落——-苗族,我们一边听导游姐姐讲民风习俗,一边欣赏侗寨苗族歌舞。
对比这一张图片那个小朋友,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都这么认真学习,我应该向他学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样重要,书本上的知识只可以想象,而路上的风景却可以真实地看到,感受到“三人行必有我师”!
【篇二:小事不小】
【篇一:小事不小】
张思锐
戴上一顶草帽,横跨一个绿布袋,穿着一双破布鞋,口中总叼着一个烟斗,这个人就是我的外公,一个邮差员。
我的家乡在一个偏僻的大山里,没有电话,更没有网络,信件,成了山中的人们与外界的唯一联系。
每天外公的工作很简单,就是送信。
这次回乡,出于好奇的我嚷着要让外公带我去送信,他便带我去了。天才蒙蒙亮,我们就出发了。先从半山坡走到山脚,那里有一个邮筒,外公拿出钥匙,打开邮筒,从里面取出信件,一封一封整理好,清点好数目,小心地装进他的绿布袋里,便往山上走。
走了几公里路,就到了第一户人家,没有邮箱,外公在门外大喊一声:“信来咯!”,然后将信往门缝下一塞,再次启程,向别家走去。到了中午,我早已筋疲力尽,于是我们找了一处坐下,刚坐下,外公便打开他的绿布袋,拿出剩余的信件,清点着。突然,他从地上蹦起来:“有封信不见了!”我不以为然:“不就是封信吗?丢了就丢了呗,这么小的事儿,慌什么?”外公着急地摇摇头:“怎能这样想?别看这事小,这信里万一有重要的东西呢?耽误了可怎么办?”
说完,外公顾不上管我,背上布袋,奔下山去。
我回家等着,到了下午,外公还没回来,天突然下起了雨,我不由得担心起外公来,便拿着伞,上山找外公。走了不久,就碰到了外公,他已经淋湿了,布鞋上沾满着泥,两手却捂着布袋,看到我来了,笑了笑:“信找到了,你看,都没湿呢。”我连忙把伞递给他,陪他一起送信。下山的时候,外公边走边说道:“你别以为送信这事小啊,可是每一封信里都装着他们的情谊啊。那封信今天没送到,没准就把事儿给耽误了呀。人家就是信你才把信给你的,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搞丢了呢?”
我不禁对自己刚才的话感到羞愧,我们总想要做成大事,却不知,把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好更为不易。在我眼里,送信无非就是把信送到收件人手里这样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在外公眼中,每一封信里不仅装着对亲人满满的思念,更多的是邻里间对外公的信任,而那绿布袋肩负的是使命。
【篇二:小事不小】
张芃林
平凡的歌声却醉人,男女老少一齐唱着,唱着,唱出了侗家绵长的血脉……
数月前,我随父母来到了肇兴侗寨。停宿数日,每日清晨总隐约有歌声入耳。终于按耐不住。那日,随着那歌声将点点心思勾起,将我牵到了鼓楼下,不禁震惊——满是唱着歌的侗家人!皆身着侗服,团坐于楼中央。他们显然是注意到了我,热情地与我打招呼。问他们唱歌是否是这几日有活动,谁知,回应我的却是一句轻描淡写——
“这是小事,我们每天都这样!“
惊愕,且在一旁做个听众。一众姑娘唱起来了。细看那口型,不似美声歌唱家那般夸张,却只如家常闲谈,极其自然地,仿佛聊天的万千话语,都已融化在了动人的旋律间。这大约是血液中流淌的旋律吧!渐渐地,男低音伴着调子进来了。姑娘纳着鞋底老头喂着鸡,他们的生活,仿佛已经浸在了用音符碎片组成的巨大梦境,像是一条铺满了玻璃球的银河,熠熠生辉,闪烁着那祖辈代代相传的光辉。他们的歌谣,浸在婉转花香润在朦胧烟雨里,淳朴的唱词,缓缓吟轻轻唱,飘着侗寨的风中,飘在顿顿粗茶淡饭中,飘在每个侗家人的心里。他们,是生活的歌者。
曲终,人却未散。年长的族人站起,将方才的一番歌唱细细点评,手把手地教着晚辈们。他唱一句,众人接一句。那双眼眸像镀了一层金,闪烁着光芒,闪烁着希望。喑哑的嗓音,众人的歌喉,此起彼伏。那一派和声里,有嘹亮的女高音男低音,也有牙牙学语唇齿不清的童声,交织着,织出一个民族永不落幕的故事。目光澄澈,神情虔诚,仿佛,这每日的传唱并不是一件小事。长老的额上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似纱如缕;孩童依偎在妈妈怀里,已无力再活蹦乱跳;但那句“累”却迟迟没有说出口,似乎每个人都格外享受这平凡生活里的一点不平凡时光——
原来,这件每天都进行的小事并不小!
一往一复,传的是歌词,是祖辈的智慧,是世世代代对侗族大歌的坚守与热爱。这,是侗家的魂!
我懂了。侧耳倾听,听一首民歌,听一个民族千百年的故事……
【篇三:侗乡肇兴之行】
侗族想必大家都是听说过的。它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而这次,我有幸在一次旅行中来到了中国最大的侗寨——肇兴,来感受了一次当地的风土人情。
刚来到寨子,我立刻就被这别具一格的建筑吸引了:一层层的屋檐如同波浪一般,层层叠叠,在房屋上翻滚;几根粗壮的木头拔地而起,将房屋举在半空中。最令我惊奇的,是房子的材料。每一栋房子,都只由木头构成,不用一钉一铆,全靠木头构成的机械结构支撑。这样纯木质的房子,能屹立百余年而不倒,确实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
当天晚上,我在寨子里玩着手机。突然,从寨子中心传来了一阵阵洪亮、激昂的歌声。我立刻放下手机,火急火燎的赶到了寨子中心。停下脚步一看,原来是著名的“侗族大歌”。与其说它是合唱,不如说他是舞台剧更为贴切。整个歌会表演了三个舞台剧,他们分别介绍了侗族的发展历程,侗族的日常生活,和侗家民俗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梁山伯与祝英台”了。它讲述了两个人从小便相识相爱,但奈何被家族传统所束缚,两人只好私奔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当地的财主看上了她,并为此杀害了她的丈夫。得知真相的她,悲痛欲绝,在用计杀死了财主的仆人,并埋葬了丈夫后,她逃进了深山,再无音讯。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侗寨的一条羊肠小道上,小道两边有着各式各样的小商店,可谓是琳琅满目
侗寨的美丽是任何地方都无法比拟的,而纯净的,原生态的侗寨更是如此。但如今,许多地方的传统民俗正逐渐受到现代商业气息的影响,变得不纯净,甚至变得肮脏。我希望,传统民俗永远是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而不是沦为一个商业盈利的傀儡。
【篇四:晨访侗寨】
当美人蕉那宽大叶片上的露珠还未滴落时,就起了个大早,从民宿湿漉漉的石阶上漫步下,探访清晨最自然的侗寨。没有金黄的装饰灯,没有手机荧屏发出的白光,没有熙熙嚷嚷的游客,侗寨还没睡醒,可这时,大自然却醒了——
脚下的一切都带着比杭州多好几倍的露水,当走在这条鹅卵石上时,脚脖子早就被露水沾湿,鞋子自然也无法幸免。天地间只有昆虫的呢喃和溪水说着梦话时的咕哝声。走上那座年代久远的老木桥,远眺美景,层峦叠翠的群山中环绕着一条若隐若现、迂回环绕的白练。在群山中,漂浮一条棕色的彩带那才是真正的侗寨,而不是我现处的商业街。而我再定睛一看,发现它们是依水傍山而建的,我不禁也向往这样的生活——开门即见哗哗河水,转头是山,多么悠闲自在!想必久居这里的人,一定心胸开阔不少吧。
继续往前走,太阳调皮地伸着懒腰探出了点儿头,白练般的雾没有消失,而是让金光穿过,让它照耀下面的大地。刹那间,整个侗寨都沐浴在那神圣的光芒中,叶子上的露珠仿佛无数细碎的钻石,反射出如彩虹般的七色光,为叶子穿上美丽的钻石衣。现在,游人多起来了,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刚才只属于我的侗寨……
晨游侗寨,让我的心,被那最自然的美景陶醉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