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元宵节】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赞美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于《生查子·元夕》中感叹道。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挥动墨毫,展开思绪,写下了有关元宵节的诗词文章。那么,元宵节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又起源于什么呢?有什么风俗习惯呢?
中国农历的正月十五,就是中国重要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十五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于汉朝,到了唐朝,不论皇宫还是民间,处处张灯结彩,赏灯活动十分兴盛。在宋代时,赏灯活动格外热闹,夜夜笙歌,通宵达旦。京都里人们摩肩接踵,观赏花灯。城中扎起大大小小的“鳌山”,百姓争相观赏,生怕看不到这美景。
在我的家乡咸阳,元宵节风俗基本与传统民俗相同,还有一些当地特有风俗,例如白天有社火表演、耍狮子、牛拉鼓、高跷等,夜间有跑竹马,跑旱船,舞龙灯等。
在元宵节夜晚,天上皓月高悬,人们要点燃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大家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十五晚上的咸阳到处火树银花,五彩缤纷;人群熙熙攘攘,赏景观灯,热闹非凡。放眼望去,一片彩光,其间还不停闪烁着,宛如天上的星星降落人间。那些万盏花灯,照亮了整个城市,燃灯放焰,烟花冲入夜空,绽开了一朵朵五彩斑斓的花朵。宁静的夜空中,一轮硕大无朋的明月挂在空中,那一束束烟花将明月四周点缀得像一座花园。人们时而仰望烟花,时而观赏花灯,时而喜猜灯谜。正是“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夜幕虽已降临好些时日,但人们直到玩得尽兴方可散去,离开时依然恋恋不舍,不舍与这“火树银花不夜天”分别。
元宵节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中国传统风俗,以及老百姓欢度佳节的愉悦快乐。
【篇二:元宵节】
春节的喜庆还没有散尽,我们便迎来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早上,我起床时,厨房传来一阵阵声音,我无精打采地问:“妈妈,您在做什么啊?”妈妈问答到:“啊!你说这个啊,我在做汤圆。”我说:“啊!瞧我这记性,都忘记了今天是元宵节了!”妈妈说:“没关系,幸亏我还记得!来过来吃汤圆吧!”我说:“好。”
过了一会儿,我吃了6个汤圆。”妈妈说:“好!这代表六六大顺。”爸爸说:“我吃了8个。”妈妈说:“这代表要“发”了。”妈妈说:“我吃了10个,这代表十全十美!”我说:“耶!我们大家都吉祥!”奶奶说:“你们忘了我啦!我吃了4个,代表金三银四。”我们大家笑了起来。
我缠着爸爸要带我去看灯,爸爸答应了。
我们来到广场,真是人山人海,台上的灯真是各种各样!有:猫、龙、鸡……但最多的还是狗,有哈巴狗、大狗、小狗……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狗,过了一会儿爸爸问我:“你知道元宵节的历史吗?”我摇了摇头。爸爸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元宵节”原名“尚元节”它起始于隋朝隋炀帝时,当时过元宵节要举办盛大的活动,戏台长八里,表演者三万多人,音乐人有一万八千多人。然后就唐代唐玄宗时期,当时长安灯市规模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成了全民狂欢节……到了现代就是老百姓自己举办。”我说:“哦!原来是这样呀!不说了,专心看灯吧!”爸爸说:“好!”
过了几个小时,要到下午了,舞灯结束了,人们都散了,我们也回家了。
元宵节多么有趣呀!
【篇三:元宵节的作文】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
明帝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所以现在有元宵燃灯的习俗。晚上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吃了汤圆,甜甜的,真好吃。吃过晚饭后,我们出去玩。我看见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家家户户都点亮了红红的灯笼,鞭炮声震耳欲聋,满天的焰火有的好像天女散花,有的好像菊花盛开一样,美丽极了。
我们来到江北,市民广场的.人真多啊!满天飞舞着孔明灯。我们也买了个孔明灯。首先,我们把一块蜡绑在孔明灯底部,然后用火点燃,再用手拿住孔明灯的四个角,过了一会儿,灯里充满热气,渐渐地鼓起来,我们就慢慢地松开手,孔明灯缓缓地飞上天。
我赶紧许了一个愿。孔明灯越飞越高,好好像要跟月亮去玩耍。真是一个快乐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