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治相关作文

【篇一:逝者的痕迹】

燕子掠过湖面,湖面泛起褶皱,水波会向外层层推进。有本书同样在我心中击起阵阵涟漪,只不过它不像燕子那么轻盈。

《人间失格》,作者太宰治。它击起的涟漪就像刻下的痕迹;逝者不语,可书中满是太宰治生前的痕迹。

不管他多么不想承认,他确实存在过。《人间失格》主人公叶藏厌恶自己存在的世界,惧怕世界;渴望幸福,却也被幸福所伤。这像极了他自己。其实很大程度上,叶藏就是太宰本人。他在写的,是自己的真实想法吧,和一些喜欢伤春悲秋无病呻吟、却过着奢侈生活的作家不同,《人间失格》出版后,他自杀了。我不知道这个“碰到棉花都会受伤,甚至会被幸福所伤的胆小鬼”会不会愿意留下自己存在过的痕迹,也不知道在终结这“可耻的一生”时他是什么感受。

理所当然般的活着,理所当然般的死去,这是多么的孤独。不知如何活在人间,叶藏用搞笑滑稽伪装自己。他希望有人能理解自己,而矛盾的是又怕被看穿。在压抑、封闭、自我麻醉中,书完成了,生命完结了。太宰治确实颇受争议,“消极厌世”,“边缘型人格障碍”是最普遍的攻击,因为人格未曾站在怎样的高度所以甚至连堕落都不算。可也有人完全不会在意这些。他笔下明明是人性中共同点,区别只在于程度,没有“对”或“不对”,只有“敢承认”或“不敢承认”。他只是太敏感了,他只是察觉到了。

《人间失格》是他的世界观,最容易受伤的世界观。他太想死了,甚至连“Goodbye”都来不及说完。

一个人因为说了些别人不懂或不敢承认的东西而陷入不被理解和孤立中,最后结束了自己。逝者无言,他存留的痕迹不会磨灭。

我不会想看其他人对《Goodbye》的续写,真正细腻伤感的文字,是无法模仿的。他将一切倾注书中,也向世人展示了无与伦比的文学才华。《人间失格》便是他的痕迹,他一直都在。

【篇二:书,我的挚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高尔基多名言举世皆知,我十分赞同这句话,但与此同时我也认为书籍是我们个人成长的阶梯,更是伴随我们一生的挚友!

很多人认为书就是一些纸墨的混合物而已。但我往往把书当成一个人。而每本书都是一个个性格鲜明,才华横溢的人。他们有的偏激,有的固执,有的潇洒。而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中,总有那么几个让我有所感悟,引我成长。

首当其冲的是《人间失格》他带着极为犹豫和彷徨的气息来到了我的身边。这本书的作者是知名日本作家太宰治。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心里,天生有些许问题的人在人间摸爬滚打27年最后与圆中的故事,文笔十分细腻,主人公的经历十分悲惨。但不让人为之感伤只会叹息这人世间的残酷。在最后主角去世时,我的心跳好像也与之停止。不再为这个人世间而跳动。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受到那么大的文学冲击,是我彻底改变了对人的看法也改变了,思考的方式,但是我你这闷起那本书是否只带来了忧伤,我会回答恰恰相反,在领略完人间的恶后。我变得更加珍惜自己身边的美好,也更能体会到大人的辛苦,同时更富有同情心,这就是读书所带给人的成长,从那之后我便喜欢上了这种思想深刻的“大书”,如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高尔基写的《童年》等等,这些著作中有许多理念并不相同,有些甚至完全相反,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问题与观点之间的碰撞,才使得我们能够全面的认识这个世界,同时让我们的灵魂与思想更加丰富。

书,是我的挚友,它带我体会这世间万物的情感,它带我畅游世外桃源,它带我冲破所有思想的束缚让我不断成长。

【篇三:重读长辈这本书】

或许真的如龙应台所说的:“时间是一双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转星移。”曾经看来是对的或许还有待考量,曾经错的现在看来是否又是另一番滋味?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我成长旅途中的导师。

他是个固执的人,我的父亲。大概是在我初中的时候吧,母亲想工作贴补家用,而父亲因为大男子主义不同意。于是争执不下,两人又吵了起来,现在墙上还留着当时被水壶砸开的洞。其实当时我也不是怎么赞同的。因为当时姐姐读高三,而我刚上初一,我们俩姐妹最是学业繁忙需要照顾的时候。可现在想来也是有点可笑,母亲工作与否都是她的自由,我们有什么权力去扼杀她的想法呢?就如太宰治说的那般:“我一心只想着自己的苦恼,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人也在努力的活着。”这般看来,我和父亲都是自私的。

她终日沉沦在自己的悲伤中,不见笑颜,我的母亲。她看向我的时候眼中总会含着一丝无奈,半分期许和一缕忧伤,而原因是什么我也清楚。她总爱在我们畅谈的时候提上一句:“你为什么不是个男孩子?”每当这时候,我总以怒火作为谈话的结束。其实现在想来我也不知道我为何生气,大抵如王小波说的:“人的一切痛苦,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气自己无法改变她悲伤的想法,我气自己无法成为她在别人目光下能够挺直的脊梁,我气……

现在看来,过去的种种都像是泛黄的老胶片电影,在烟尘朦胧中若隐若现,在我心底投下圈圈涟漪,或是感悟,或是感伤,百般滋味。

现在面对长辈总是抱一种害怕伤害他们的姿态。因为“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而他们大多都是脆弱易受伤的。

我们这一代人,前面的人走得快,却无法理解上一代人的感伤,后来的人走得慢,却始终和后来人有些鸿沟,于中间连成了一条长带。我们既无法成为上一代所期待的那样,也无法成为下一代的标榜,这是否是一种无奈?

我们的路还很长,而他们无论对错都是我们途中的导师。请让我抱着一点忧伤,一点幸福和一种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懂”去解读长辈这本书。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