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人间有味是清欢】
紫陌红尘,迷离人世,有味才是清欢。思绪微绕弯,拐进那盛满淮安乡味的记忆……
老家住在美食街,淮阳菜系,风味小吃沿着一条街铺满,抬眼望去,甚是馋人。最难以割舍的还是那家的平桥豆腐,只是个女人支持着,记忆中蓝衫白裙,头发随意挽成一束,嘴角总挂着阳光般的微笑,恰恰好。
那日阳光正好,好似佛教里的弥勒佛,暖的人心痒痒的。悄然站在女人身旁,见她挑出各种材料,忽然双手似一对白鸽,手握碗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食料落入沸水中“噗噗”几声,不等察觉,便从调料碗中舀上一勺盐撒入锅中,顺手又勾上点芡粉,将切成丁的豆腐悉数倒进锅里,小煮。那清香随之渐渐升腾,缭绕弥散于屋内,不用一会,便充斥了整个屋子,直叫人嘴馋。细碎的阳光透过窗户直直的打在豆腐羹上,熠熠的,小鱼样跳跃着。 女人也是知我嘴馋,随即盛上一碗热乎的豆腐羹,浇点香油,拌点香菜,撒点胡椒粉,荡了荡便递给我,临了嘱咐一句:“小心烫哦。”接过那碗,也不等,便麻利的舀上一勺,送进口中,热的舌头颤颤的,那香,早已勾了我的魂,哪还在意这些。临近碗底,才晓得要慢慢品尝,这才一小嘬一小嘬的咻着,爽滑不腻。汤羹随着舌尖裹进腹中,温热了身心。那香在全身不安稳地窜动着,撩拨着根根神经,惹人颤动,此甚为人间的一味清欢!
因常来此处,渐与女人混熟,才知她祖上也是做这这门手艺的,以诚信生意,实在做菜为理念,流传至她这已有百年了。这生意也是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在她家没有卖不掉的日子,从来只会买不到的。即便如此,女人却依旧着着蓝山白裙,嘴角微勾地淡笑着,眉眼间依旧是那副从容淡定。总觉着,她能将每个日子都过成清欢。心中的那根弦仿佛被挑断,暗暗动容着。
后来女人卖了店,摆起了摊位,继续张罗起生意来。问之晓得她家中急需用钱治病,不得已卖了店。心中却依旧放不下那门手艺,想继续做下去。女人陈述时,依旧那么笑着,不蔓不枝的妖娆。心中的那块坚硬仿佛被击碎般,只剩下了柔软。也许,这就是她人生的一味清欢吧,我美美的想着。
暮色沉沉,余晖淡淡,舀上一口平桥豆腐羹,热气渐渐升腾,朦胧了双眼,恍惚间,感受到了女人那份对于传统手艺与家族精神的执着传承,和乐观从容的人生态度。人间有味是清欢。
【篇二:味道】
世事变迁,即使万载沧海也终成桑田。人的坚强与脆弱都超乎自己的想象。只有食物,亘古的带给人寄托。
食物的味道千种百种。同一种食材交与不同的人加以烹饪,总能变换出不同的味道。至于不同的食客,对食物往往也有不同的心得。也许每个食物都在一个人心中有一段故事。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无尽依依。文人张季鹰任职于洛阳时,见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便想起了千里之外家乡的莼羹鲈脍。以莼菜为底来作汤羹,加入切细的鲈鱼肉,在适当的时节,肉质更是鲜美。个中滋味,令人垂涎。这也勾起游子心中急切的思归之情。于是季鹰便作诗道:“秋风起兮佳景时,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思归之情随之愈浓。终于,季鹰辞官,归乡。
世界很大,有乡野田园、高山涧溪、渺远天际。其中不乏有盐的味道、海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这人情的味道更甚。
我从未远行,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思念。可是我热爱平凡食物的味道。也许只是一些只能用方言命名的普通菜肴,也没有个得体的名字,只会出现在平常人家的饭桌上而已。但吃腻了太多加入浓盐重醋的美味,味蕾也会疲惫。闲时,不愿出门,不愿架起炒锅的时候,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泡上开水,来点家里老人腌制的咸菜萝卜干,手里是热乎乎的碗,嘴里是热腾腾的饭,倒也是一次饕餮盛宴。
超市冰柜里的速冻汤圆太冰冷。逢年过节,家里人聚在一起,长辈围在厨房,一边聊聊家常,一边和面,煮着豆沙,做出来的水磨汤圆白白胖胖,雾气袅袅,氤氲着的尽是亲人眉眼里安逸的笑和碗里清新的香味。这味道,在不经意间征服了多少时间与风霜。
千里万里,南溯北洄,千锅万铲,相同的是心意,不同的是味道。有食物的地方,就有人想家。对待美味的方法就是不忘初心。也许我们可以试着,对待任何食物都像第一次品尝一样,带着一些期许,一点神秘。
对食物的味道有温柔渴望的人,也必定同样热爱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