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把握方向】
冬天,群鸟南徙,鱼儿洄游,都是按着一定的方向前进着。此时,方向在这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引领着鸟和鱼儿到达正确的地点来安然度过冬天。倘若鸟和鱼儿不能按正确的方向或根本没有方向地前进,又是会怎么样呢?想必,明天的春天,它们是见不着了。
方向对于动物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方向之于人也使十分要紧的。所以,能否把握住方向,有时往往决定了一件事的成败。
人可以抛弃光明,但是不能不把握方向。黑暗是可怕的,它,能吞噬一切,人在它的面前显得无力、弱小。眼前的光明是被剥夺了,但是前进的方向会在心中点燃起希望的火烛,带领着你在黑暗中迈出步伐,走向终点。
人可以抛弃荣耀,但是不能不把握方向。过去的荣耀是昨日的辉煌,今天及明天却是交给自己选择的道路。选择的方向决定了选择的道路:是继续成功,抑或从此失败。而当方向被正确地把握住时,明日的成功并不遥不可及。
人可以抛弃精神,却不能不把握方向。勇敢、坚强、努力,这些精神在方向面前显得望尘莫及。无论人有多么勇敢,多么坚强,多么努力,没有方向,一切只会是徒然无功。到头来,不仅会一事无成,还会向更坏的情况发展,而把握住的方向,给勇敢以利矛,给坚强以铁盾,给努力以目标,无论是什么样的困难都能攻克。
方向千千万万,正确的方向往往只是其中之一,把握住方向,看起来也使一件困难的事。可是我们不得不试着把握方向,不得不把握方向。方向是海上的灯塔,指引着黑暗中迷失的船只;方向是希望的阶梯,通向成功的顶峰;方向是前进的路标,牵引着我们走向正确的路途。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应该埋怨,应该仔细想一想,我把握方向了吗?当我们走向歧路时,不应该继续走下去,应该停下来想想,没有正确的道路了吗?当我们无法前进时,不应该停止,应该仔细想一想,还有别的方向可走吗?
每个人都应该时时问自己:“我把握方向了吗?”
【篇二:把握机遇】
【把握机遇】
周嘉晔(初二)
机遇只在一瞬间,而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题记
那次艺术节,我同时遇到了两个选择——一个是和搭档一起表演相声,另一个便是独自演奏钢琴,钢琴我已经在艺术节拿过好几个奖项了,若是选钢琴,我只要像以前一样,也定能拿奖。但是,我抓住了相声表演人数少的机会,选择了相声表演。
自从定下选择的那天起,我们就开始选择一片合适的相声,最后我们选择了《我要上春晚》这篇经典的相声。从此放学后,二人便聚在一起,“抖包袱”。
这相声词中,有不少的不符合我们实际的部分,而删去又略显苍白,我们只得不断寻找其他的相声稿子,取出其中的包袱,抖在我们自己的相声里。常常是二人同时开工,一人一台电脑,寻找合适的台词,如同在茫茫的相声之海中,寻找一根根细针。将针寻出,又将它弯成合适的形状,希望每一根针,都能恰到好处的戳中评委的笑点。一篇篇相声稿件;一张张相声台词,在我们两个的精心铸造与打磨下,构成了我们自己的诗篇。每次完成任务,两人都累得躺在许多篇寻找的稿件之中,有一句没一句的找机会用着段子开着玩笑,二人也在这样的欢笑中,捉住了机遇,完成了独属于我们的乐章。
稿件已经成型,剩下的便只有表演了。我们俩的相声技法早已熟记于心,而动作与神态,才是这其中的精华。如这句:
“我这么卖力气,我连个花圈都没有”
“嗨,你不到岁数呢”
“气的我……哎?有保安没有啊?把他弄出去,讨厌你,讨厌,太讨厌了这人,这样的逮着都够枪毙5分钟的”
“啊?那么长时间呢”
当我说捧哏的词时,他忍不住说道:“你改夸张些。”我想了想觉得有理,于是点头同意。另一句:
“拿着票,上火车,奔东北”
“去吧……”
当他说词时一笔带过,而我说:“‘奔东北’要慢一些。”他便在心中默记。就这样,我们“锱铢必较”地琢磨每一个词语,每一次停顿,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表情。于是我们又抓住了为我们加分的机会。
在现场,我们说学逗唱,样样俱全,笑声,掌声一直不断,趁这机会,我们还现场添加一段自创包袱,更是得到了喝彩,到了最后一字落下帷幕,大家仍然回味无穷。评委对我们评价是“善于把握机会”,是啊只有善于把握机会的人,才能真正成功。
【把握机遇】
李月琪(初一)
机遇,如云朵,飘忽不定;如流星,稍纵即逝。但当我抓住它,就开启了成功之门……——题记
“国戏杯”比赛开始报名,学校准备推送《太真外传》参赛,老师决定在我和小袁中挑选一名主演。这个消息令我既忐忑不安又兴奋不已,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握住机遇,脱颖而出。
正值国庆长假,我恳求妈妈为我请来一位老师,每天不辞辛苦地长途奔波去做一对一培训。老师先教我抖水袖。水袖又轻又软,像一条长蛇,怎么也抖不到尽头。我轻轻一甩,它打在我的头上,盖住脸庞,再一放下,它又顺着胳膊如流水般轻泻而下,我急了,伸手去捞,它就像个顽皮的孩子,我越往上拽,它便越往下滑。“放松点儿,我看呀,你倒是像个打鱼的”,老师笑着给我示范。我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用心模仿着。“谁把握机遇,谁就会心想事成”——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我就像一块海绵,孜孜不倦地吸收着知识的甘泉。
时间紧迫,课余我也并没有停止练习。练功的生活苦涩而又单调。我踏上彩鞋,穿起水袖,对着镜子,一遍遍地温习着动作,一字一句地纠正着发音。我轻轻将水袖向右前方斜着抖出,在滑下过程中,停留半秒,收回手臂,在胸前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再向上轻抖手指和手腕,每抖一下就稍做调整,时刻牢记“欲速则不达”。经过无数次的练习,水袖终于在我的手里变得服贴自如了。更令我喜出望的是,我终于扔掉了嘴里总含着的“热茄子”,找到了发声的感觉。我深吸一口气,声音打开,气流像一股清泉,从丹田向上喷薄而出,令我觉得酣畅淋漓。“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含着泪奔跑的人”——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我努力拼搏着,不断进步着。
决定人选的日子终于到了,我按捺住紧张的心情,准备最后一搏。凄美幽怨的西皮流水在耳边轻淌,我轻整衣妆,粉墨登场。“纤云弄巧轻烟送暝,秋光明净……”我轻拂水袖,舞弄团扇,低声吟唱,仿佛瞬间回到了大唐盛世。唇齿间,动人的音韵不断流淌而出,时而婉转悠扬,时而如泣如诉,时而高亢有力,时而轻柔如水……我如愿以偿地获得了主演资格。
一曲太真,歌尽了悲欢;一身霓裳,舞尽了凄婉。舞台上,流光溢彩的灯光为我一次次点燃;领奖台下,如潮的掌声一次次为我响起……而这,都缘于我把握住了那次机遇。
【把握机遇】
张彦琛(早七)
已经连赢了四局,这最后一局如果再能获胜,我就能成功晋级了。眼前摆着的是那纵横十九路的棋盘,一场黑白泾渭的对垒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和对面的“眼镜”选手互相对视着,周围的空气仿佛也充满了你生我死的肃然“杀气”,胜败在此一局,我必须把握住这个机会。
“眼镜”执黑先行,首先抢占了一个“金角”,我们的“战争”就在这里开始了。“眼镜”用手推了推鼻梁上架着的眼镜,不紧不慢用了一招“碰”想堵住我的战线,我可不会轻易让他得手,我紧紧盯着棋盘,脑子飞速转动,猜测着他下一招会如何应对,我用一招“靠”成功地化解了他的小圈套。黑白分明的棋子粒粒落子,掷地有声,转眼我们两个便势均力敌地各占一方格局。
我在心里暗暗盘算着,必须想办法突围,“断”掉对方,怎么才能找到机会呢?我搓了搓手,跺了一下有点发麻的双脚,用眼角瞥了一下“眼镜”,只见对方也一改方才的镇定,不停地用手揉搓着棋子,眉毛拧成结,每落一子都犹豫不决,这就是博弈双方的心理战了,谁能稳准狠,谁就能占得先机。
局面到了关键时刻,我盯住了对方的一块大角,怎奈周围有“重兵”把守,无处下手,突然灵光一闪,明枪不行,那我就暗度陈仓。我使用了“粘、长、扳”这三招果然成功转移了大部队的注意力,趁着对方防守改线,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手一个包抄,关键一个落子,一下子攻陷了对方的大角,杀得“眼镜”丢盔弃甲,一地狼藉,这可真是“谁道纹称不沙场,遍看旌旗浴血归”啊。
把握住“战”机,终于艰难地赢得了比赛。而这方寸之间的拼杀博弈,也如同我们人生的棋盘一样,虽任意一子在全盘中都如同微不足道的沧海一粟,但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攻击防守,只有把握住这一子的“战机”,才能起死回生,柳暗花明。
【把握机遇】
马宏源(初三)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题记
机会,就像是击剑中地方的破绽;围棋中的一个难以发现的“棋眼”;以及在激烈的辩论中的逻辑错误。把握机会,就能在关键时刻克敌制胜,取得成功。
曾经年级组织过一次辩论比赛,主题是《消防,重要的是自我意识还是政府工作》正方为自我营救,反方为他人施救。各班为了这个论题都绞尽脑汁的来思考,模拟与其他班辩论时他们可能会有的破绽和面对对方的辩词时的一些回应手段。我们班分到了反方,而我,平时在班中比较“牙尖嘴利”的人,自然就当上了我们班的一辩。
到了比赛当天,我们班抽签抽到了一个总体实力较强的班,而我们则在准备时间中排兵布阵,胸有成竹的准备应对敌方凌厉的“攻势”。
首先,正方,也就是对方一辩开始陈述观点,我们个个屏息凝神的静静听着,想要找出其中的破绽,只要抓住,就是克敌制胜的关键一步:“众所周知,消防的意识是平时我们的社会和政府都在大力宣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救能力,这难道不是说明自我营救是遇到火灾时的最基本的行动吗?所以,自我意识才是重中之重。”
我思忖良久,终于想到应对之策,这是其实只是一个开局便出现的破绽,是个机会,一定要把握住。我随后说道:“对方辩友的观点不无道理,但是请注意,一辩刚刚说到了‘火灾’二字,而大家想必都知道,‘消防’可不只是火灾这么简单,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营救措施都算在消防的范畴中,在火灾中自我营救的确重要,但这是因为火灾时与我上面列举的自然灾害层级不同,火灾时自救有很大用处,那么遇到洪水呢?遇到突如其来的灾害时,自我意识只是一个基础,而之后的政府大规模营救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说完,我看向队友们,看到他们自信的眼神,我知道我将这次的机会把握的很关键,一定是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啊!
这次的机会主要体现在对方将“消防”二字的定义混淆,所以我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并以消防不只有火灾等险情进行回击,起到了同时阐明观点和反驳对方的作用。
我看到对方面露焦急之色,果不其然,在之后的比赛中,我们屡屡找到破绽,抓住机会,进行回击,取得了胜利。把握机会,就是把握了成功的钥匙。
【篇三: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在信息发达的的今天,大家原本的闲暇时间已被沉重冗杂的工作,学习生活打断,本来大片的空闲被打碎成了一个个小小的碎片,从天上纷纷而落。然而,在能把握住它们的人手上,它们就是熠熠生辉的宝石,再不能把握住他的人手上,它们就像流水般滑过。所以,把握住碎片化的生活,是现在尤为重要的。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因为屡立战功,收到大家恩戴,可由于军务繁忙,平日里没有时间来看书。在孙权多次劝解下,吕蒙开始抓起平时碎片化的休息时间开始阅读,别的将领都在喝酒设宴时,唯独他在与书共眠。渐渐地,他从“吴下阿蒙”变成了文武双修的人才,创下士别三日的佳话。
由此可见,“没有时间”这样的说法是不存在的。那些整日抱怨自己太忙的人,只是没有抓住自己空余的碎片时间,让它们白白溜走。
碎片化的生活方式还有另一个好处,那便是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很多时候,当我们想做某件繁琐的事件比如去野外烧烤,当我们准备好食材,地点,车辆等一切准备工作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可能会将其全部打乱。而碎片化的生活并不需要有这样的担心,被暴雨阻隔时,你可以在家中吃上一顿暖心的汤面;在拥挤的地铁上,你可以手捧一本淡雅的图书;结束一天的工作时,你可以驻足江边,尽享雅景。碎片化的生活不仅有轻拿轻放的方便,还能不断地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合理的串联起平时一个个冗杂沉重的工作,学习板块,让大家始终保持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然而,在信息高速发达的现今社会,手机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碎片化生活的载体许多人一停下来开始等待就掏出手就看了起来。因为手机的功能太强大了,囊括了一个人休闲的几乎所有内容。所以在大街上,你往往看到一个个来往的行人都被一个个发光所束缚着,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因为真正合理的碎片化生活是一个人在闲暇时不断地发现周围的美和乐趣的时间。本是一个亲近周围的人和事的机会,却都把自己困在无法摆脱的手机内,舍弃自由换来不自由,难道不觉得荒谬吗?
把握碎片化的生活固然好,能节约大量的时间来享受生活,但也要学会去把握,不要反而被其所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