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北京游记】
北京,皇城天子脚下的土地。
怀着对陌生土地的憧憬,经过六小时的长途跋涉,我终于面对着这一片喧闹无垠的王府井。熙熙攘攘来来往往的人群,旖旎炫目的灯牌,会忽然感慨:这是北京。
地铁
北京是全中国地铁交通最便捷的城市,两个硬币就可以随意换乘任意班车。在北京度过的四日半时光里,出行全靠地铁,速度快价格低不堵车,当然也是时常的拥挤。
人口高达2000万的密集城市,涌现了许许多多各形各色不同国家的人群。在我第一天的地铁旅途中,遇见我最难忘的一位外国人。金发的外国女人倚在车厢角落,豪气地打开随身包补妆,没有镜子,只是大把在脸上擦着粉面,却是没有违和感。
突然觉得北京似乎就是有骨子里的傲气,连接国际的傲气。却是于我心目中古都两字,渐行渐远。
长城
都说去北京不去长城真是不值得,或许大老远跑来一趟不多看看更是不值得。跟了个旅游团去,景点停留多少时间,商场又留了多少时间,导游也真与我心中温婉形象差了远。上下长城坐缆车,就那几步上长城显得乏味起来。于是又东走西走,不巧赶上暴雨,下山时缆车停了,差点耽误回去的时辰,让旅行团一行人好等。
许是我生来只适合杭州小地方的走走停停,一到这大城市里不小心迷了方向,失了初心。世人怕也如此,不然,也没有那些北漂迷茫无垠在这北京城根了。
故宫
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政务场所与寝宫,庞大的连绵建筑群。
先前只知故宫庞大,却不知竟大至如此。真正的皇城,城门脚下,人群也是渺小了。从早上走到了晚上,只是想把导游机里的介绍听听完。太阳又是毒辣,难免晒黑了一圈。这时候,最奢想的,就是小小博物参展馆里的空调。
在某个馆子里遇见一位老太太坐着休息,老太太很热情来跟我们打招呼,问我们哪里来的。听闻从杭州来,若有所思。再问老太太哪里来,她笑着说从香港来。七十多的高龄,千里迢迢从香港城市飞来。我不明白是何种信念这样支持了她,或许,并不是那来看看的心情。
天空掠过一群飞鸟,匆匆赶路。故宫里的游人群,依然连绵不绝。
我想,在北京这个城市里,旅游的名字叫做行走,参观的意义在于领悟。
【篇二:拙政园游记】
爸爸、妈妈在清明小长假带我和弟弟去了苏州、杭州,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然后我们乘坐高铁,抵达苏州。
在苏州,我们先去了气势宏大的狮子林,听说狮子林以前是一户人家的院子。哇!看来狮子林的主人很有钱啊!
接下来我们就到了此行我最喜欢的地方:拙政园。我之所以喜欢这里,是因为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景非常好。
进入大门后,老妈跟我说,她想听讲解,却不想跟着导游到处跑。所以她给我租了一个带耳机的导游机,这里面有拙政园每个建筑的历史讲解,妈妈让我每走到一个地方听一个地方的讲解,听完后再讲给他们听。
“进了门,先映入眼帘的是兰雪堂,”我听完导游机的介绍后,对爸爸妈妈和弟弟说,“兰雪堂里有拙政园地图、竹画、梅画,墙上还刻有精致木雕,上面刻的都是古代的故事……”
之后我又讲了半湖半岸的芙蓉榭、历史悠久的天泉亭、秋秀飘香的秫香馆、四周美景的梧竹幽居、四季如画的见山楼……
爸爸、妈妈对我的讲解赞不绝口,说我口才很好,讲解的很清晰,记忆力也很好,听一遍就能记下来而且还能复述出来。
通过这次当小导游,我发现每个人都有一些能力,平时看不出来,但遇到事情,只要努力,就能把这种能力发挥出来,把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