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近舞龙】
舞龙,多么熟悉的字眼啊。
记得预备时,我们举着两根细细的竹竿,在老师的教导下,笨拙地跳着舞着。刚开始,老师总是大吼大叫的训我们:“给我认真点,说你呢!还看还看!说的就是你!”“看这个,连跳都不会跳,学了这么久都学了什么啊,都白教了啊!。”“衣服要么脱掉要么把拉链拉上,哪有衣服这样穿的!”老师这样动不动的训说总是让我们感到十分委屈。再加上刚学舞龙对动作不熟悉感到十分的难,也就对舞龙没有了多少的兴趣,就连老师口中说的舞龙队也不想进。那时在我眼前的龙只不过是两根竹棒间系着一根绳子的东西,仅此而已。
渐渐的到了初一,我们开始拿真龙练,眼前的竹竿还是不变,只不过多了一条龙在上面。重重的龙头就是光举着都累,更别说拿来舞了,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脚离地二十公分。”“脚面绷直。”“你给我认真点,听见没。”“说了转一圈就走,怎么转了两圈啊!”舞龙的人几乎都被老师这样骂过,老师最常说的也就是这几句话了。拿着龙绕八字使我右手的手腕又酸又痛,贴了几天的膏药也不管用。有时在烈日下练了好几遍直到满头大汗也不能休息,但随着练的次数越来越多,我竟感觉舞龙是这么的简单,竟也不怎么觉得是有多累了。
到初二了,我们终于可以上台了。还记得那一次参加开幕式演出,伴随着音乐声的响起,我们走上舞台,透过云牌的缝隙,看到台下座位上几乎坐满了观众,人们手机的闪光灯不时一闪一闪的亮着,我还是第一次经历那么大的场面。五节龙在舞台灯光下舞动着,龙鳞反射着灯光,闪闪发亮,龙的周围仿佛散发着金光。两条龙就这样活灵活现的在我们的云牌中穿梭着,在我们组成的“云海”后面打滚儿,转圈儿,活生生像一条龙。表演虽只有短短几分钟,却迎来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手机的灯光不停的一闪一闪的,舞台五彩的灯光定格在我们身上。老师最常说的话就是:“在舞台上,就是错也要错的一样。”“在舞台上要微笑,要很欢快的。”
现在我已经参加了不知多少次的表演了,那一个个表演场面在我的脑海中回放着,那龙头翻来覆去灵活的样子,那龙尾巴时而扑腾着地面的声音,那小手龙整齐划一的动作。我渐渐地了解,那两根竹竿子上承载的,是对于舞龙文化的一种延续,一种传承。
我渐渐的走近了舞龙,我舞的不仅仅只是龙。
【篇二:一件激动的事】
“下一个上台领奖的小记者是405班的毛徐睿同学!”我带着自豪和紧张的心情走上了主席台,领到了稿费和奖状,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那天上午,我们上完第二节课准备大课间活动的时候,忽然,腹部一阵刺痛,感觉有点尿急,于是我向后面的厕所奔去,穿过了人山人海的走廊后才到,过了一阵儿,我从洗手间走了出来,终于松了口气,一招头猛然发现我们班的“龙尾巴“已经消失在了楼梯的尽砂,于是,我又急忙向操场飞奔了下去。
来到操场,我左顾右盼地寻找自己班级,队伍没找到,倒是找到了牛通社的那只大黄牛,一转眼,结果恰好找到了自己的班级,回到了队伍中后,再次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平时不都是体育老师站在主席台上吗?这回怎么变成了一位女老师,我正摸索着下巴,然然,我才恍然大悟,心里暗自高兴着,微笑着看着主席台。
过了好一段时间,广播里响起了一种热烈的音乐,这时主席台上的那们女老师也终于开口了:“大家好!今天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我校的牛通社小记者,也就是今天我们将会颁发稿费以及奖状给投稿成功的小记者,请用最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以下小记者!”说着就报起了名字来,我知道我也在名单上面,所以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好,现在有请下一个上台领奖的小记者——405班毛徐睿同学……”由于我这是第一次上主席台,心“呯呯呯”地跳着,所以当老师发给我奖状和稿费时,我强压着内心的那份喜悦,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刚好,一束亮光拍下我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