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上碎片化的社交】
在这个现代化的大城市里,各式各样的人,各色各样的风采,各种各样的体验,让我们流连忘返,不舍离去。然而,你是否曾注意过那些捧着书静坐阅读的人?你是否曾注意过那些面带笑容与他人谈话的人?你是否曾注意过那些追着巴士狂跑千里的人?不,你没有!我们都没有!我们都被这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给迷得神魂颠倒,或者可以说是被这几乎万能的手机给吸引。随处可见一行人抱着手机,有说有笑的,又哭又闹的,仿佛有了手机,什么都有了,其实并非我们所想的,真正去感受和了解世界才是真理。
就说我上完小记者课后的感受吧——今年暑假,我上了为期10天的课,令我感慨的竟然不是记者行业的不易,而是社交网站的庞大与万能。每次我们需要编稿时,打开手机或电脑,口动输入就ok,根本不需要手来工作就可以搞定一切。交稿的方法有很多,邮箱啊,QQ啊,微信啊,公众号啊等等。除了采访,我们几乎就是在和手机交流。到了最后的结业式,我们竟然看不到人在现场观看我们的汇报,我们失望透顶,未曾想回到家后,爸妈竟目不转睛的盯着手机回看结业式,我不禁想:这样多的简便方法,又有谁会亲临现场呢?又有谁会放弃手机面对面的交谈?有了手机仿佛就有了全世界。
其实我们应该放下手机,认真仔细的去看看未完成包装的世界,真的很美。而不是整天活在虚拟世界里去了解那个假的世界。你会发现,原来那些工人在拆老房子的时候有多少千言万语,你会发现,原来除了手机以外的世界是这么美好。在手机中社交,发现不了他人的美,只有亲身经历过,感受过,观察过,才懂得。
改变碎片化,得从改变自身开始。“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是会有的。”这句经久不衰的话只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却并没有付诸实践。当我们奔跑在冲往名利的大道上时,不妨驻足片刻,倾听心灵的声音,而不是以一种碎片的形式来割裂灵魂。我们需要真正的了解,而非沉浸于走马观花式的碎片。
【篇二:我的姐姐】
身材修长,白白的皮肤,大大的眼晴,技着一头长发,特别秀气、漂亮,这就是我姐姐的外在形象。
她特别关心我,指导我的学习,我也特喜欢她、崇拜她。可情,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太短,每次我们相聚后的分离,我心里都特别难过,平时也常常想念她。
我姐姐现在在南京工作,是省教育厅所属的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的一名编辑、记者,就是我们学校平时发放的《小学生数学报》、《阅读)杂志的那个单位。她平时编稿、写稿、改稿,工作很忙。她特别擅长写作,业余时间还当过中学生、小学生的语文、英语老师,我好羡慕她,也好骄做。
姐姐小的时候就特别爱学习,尤其是语文,多次获得过省、市作文比赛的大奖。考上大学后,更加喜爱文学,写过好多文章发表。经过刻苦努力,还取得了南京师范大学硕土毕业生的文凭,毕业论文都是最优秀的。从小到大,直是三好学生、班干部、学生会、共青团干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是共产党员了,爸爸、妈妈都以此为骄做,常常拿姐姐做榜样教育我,叫我向她好好学习姐姐除了学习好,还爱好文艺,弹得一手好琴。这就是我的姐姐,姐姐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