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楼相关作文

【篇一:游宋城】

千古帝王千古事迹,千古宋城千古情。在这酷热的暑假,我和爸妈一起走进了宋城。

在售票大厅中,虽未进宋城,却也洋溢着满满的古风气息。抬头望,数百张油纸伞在头顶绽放,让人如痴如醉。连工作人员也身着古装,真让人有种一不小心穿越到古代的错觉呢。

刚踏入宋城,映入眼帘的是青湿的墙院,悠长的巷陌,古旧的木楼,如梦如幻,仿佛就在这短短一瞬已置临于宋朝之中。那些沉睡着的古屋,好似浓郁的水墨,不施粉黛,十分朴素,平和,静静地搁置在清雅如画的宋城之中。梦回宋朝,这句话果然是名副其实。

再往前走走,便是那古桥,像是一架横在河流之上的古琴,撩拨着人的心弦,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而行走在桥上,更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桥两边悬挂着的各式各样的心愿带,无数人满怀着希望在上面写下美好的心愿与祝福,沉淀在美丽的宋城中。

再向前移步到大厅中,影映的《清明上河图》呈现在我的眼前。吆喝声、叫卖声、寒暄声、流水声……一一传入我的耳中。图中的人走动着、水流动着、笑声飘扬着,给人一种穿越历史的畅爽感。这一幕幕都充分再现了大宋王朝时,处处繁荣昌盛,百姓安乐的盛景。

之后,我又去欣赏了号称“世界三大名秀之一”的《千古情》,在剧场,上千的座位可谓是座无虚席。良渚之光、金戈铁马、西子传说……这一幕幕都让人心灵震撼。用先进的声、光、电科技手段和舞台机械,以出其不意的呈现方式演绎了良渚古人的艰辛、宋皇宫的辉煌、岳家军的惨烈、梁祝和白蛇许仙的千古绝唱,把丝绸、茶叶和烟雨江南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说宋城是一幅画,那《千古情》的演出绝对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最让人难忘的!

从剧场出来,宋朝已是华灯初上,有着另一番别样的美丽。柔和的灯光照耀着,让宋城泛着无限的多情与暖意。宋城的夜,在幽幽灯火下,美轮美奂,又一种遮掩不住的美丽,让人的心在不知不觉中沉沦。

离开了宋城,再回忆起,宋城一游美好得像个梦,却又不是梦,那一剪宋朝的时光怎不令人难以忘怀?

【篇二:古城之旅】

去丽江古城时,用的是古老的交通工具——火车,伴着火车机械的车轮声和一路的风景变迁,我似乎乘坐着时光机回到了很久以前……

这个古老的地方,到处洋溢着悠久的气息,这样的小城让我有种穿梭时光的感觉,到处是深隧的巷子,到处弥漫着老屋的木香。抬头是湛蓝的天空,毫不夸张的白云蓝天。

一条巷子,两排木楼,感觉天空格外高远而又狭窄,好像,好像井底之蛙。在这样的古城之中,几乎见不到任何现代化的建筑,嗅到的只有那一丝丝悠远与古朴。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正犹如一只井底蛙,而我恰恰只甘愿做一只井底蛙,如果能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方。

踱步在古城的深巷中,木楼散发的香气回荡在巷子中,路边的一草一木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息。巷口老人正煮着她的白米粥,用芭蕉叶制成的圆扇对着煤炉扇动,孙儿在一旁嬉戏。从她从容的神态中看得出,她的自在满足,安享着晚年及天伦之乐。这位满头银丝的老人或许从未离开过这里,从未见识过外面精彩的世界,但她无疑是幸福的,因为,她和自然有着最亲密的接触。

在巷子尽头有这么一户人家,据当地人说,是该地最富裕的人家。我们打算去拜访一下这户“富贵人家”。只是担心把我们这群不速之客拒之门外。结果尽如人意,这家的主人——一个中年男人听说我们来自杭州,热情地招待了我们。惊喜之余,他讲了去外地发展的经历,他是个土生土长的丽江人,从小就十分想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等到20多岁的时候随着年长者一同去了南方的一座城市发展。在那城市做得倒也顺利,发了财,有了自己的事业,等到而立之年的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回到了古城,打算成立自己的家庭,永远生活在故乡。究其原因是城市的生活让他感到厌倦,毕竟生活了20年的故乡才是最好的归宿。中年男人的一句话让我印象颇深:我打小在山清水秀的地方生活,住在大城市反而水土不服,我还是喜欢大自然。

科技在发展,自然同样要崇尚,一次古城之旅,让我对大自然情有独钟。若是能以山水为伴,过着古城生活,我也甘愿放弃身为都市人的骄傲,就像古人爱隐居山林一样。或许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篇三:千户苗寨】

暑假在贵州旅行的时候,我们特地在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里住了一晚。

“千户”——自然是指千家万户。那里有成百上千的木楼,层层叠叠于山麓之上,就像是从大山上长出来的一般,与周围的草树浑然一体,壮观之中不乏奇妙的色彩。

这些木楼非同寻常,正是苗族独特的吊脚楼。吊脚楼的结构很是奇特:二楼比一楼凸出一块,下面是长长的柱子,支撑起大大的阳台和房屋。看起来摇摇欲坠,好像随时都可能会倒塌,可是当你真正的置身于上,却发现它其实十分平衡、稳固。吊脚楼这种奇特的轻快与活泼的设计,离不开当地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在这深山老林之中,不仅天气潮湿,而且地面上遍地毒虫,还有野兽骚扰。而吊脚楼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让苗族人能够在这里安居乐业,使他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够深深地扎根于此。

苗寨除了吊脚楼,还有六座“风雨桥”。风雨桥有一个大大的顶棚,两边是门廊。它像水上的房屋,即便刮风下雨,里面还是舒适的。桥上面很宽敞,两边供游人观赏水上的景色。最神奇的是,桥没有用一颗钉子,都以榫卯结构相连接,却能百年不倒。这是多么精细的工艺、多么过人的智慧才能创造出的奇迹!

到了晚上,苗寨的灯火陆续地亮了起来。一个山头……两个山头……都笼罩在明亮的光辉之中。而灯火映照下的一座座吊脚楼,在黑色的大山下,衬得格外明亮。这时候,苗寨就有了带着神秘的壮观,那样的美,让人叹为观止。

苗族人的智慧,创造了适应环境的吊脚楼;又创造了神奇的风雨桥;让他们幸福安乐地生活在这里,聚居在西江畔。

每当苗寨的图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总是忍不住赞叹:啊!多么美好的景色!啊!多么智慧的民族!

【篇四:不能忘记的生活】

思念是一杯美酒,越陈越苦;回忆是一罐蜜糖,越品越甜。时间转瞬即逝,转眼我已15岁了,回忆从前,有一段难以忘怀的生活时常浮现。

记得初一寒假,我接到一个消息,今年过年去广州过。这可乐坏了我,就盼着这一天到来。广州是一个很大的城市,也是一个繁华的城市,我怀着满心的向往,来到了这儿。

当来到爸爸住处,我不觉吃了一惊。天呢,这真的是广州吗?小屋子大约20平米,外面有一个狭长的阳台,连着不足5平米的厕所阳台。不只如此,屋子小,只放得下一张床和两个桌子,床是爸妈的,我睡哪?抬头一看,有一个顶蓬,木板钉得,从小木楼梯上去,看到一个大木板,哦,我的天,这是我的“床”?

“床”上落满灰尘,我开始打扫起来。对于从不干活的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会做好的。只觉得自己好伟大,在2米高空,完成了一件不小的“工程”。

其实这只是个序曲。不久,我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苦。因为电贵,而房子黑,白天不开灯时便阴森森一片,若把门和窗子全关上,中午12点的阳光明媚时,屋里和午夜0点差不多。因为没有煤气灶,所以不能炒菜,每天伙食都是“清汤”。今天堡米汤,明天下面条,后天喝汤,大后天“清汤白菜”,我的天,每天只吃些这个,除了汤就是粥,当我们属兔子的啊!

哎,那几天可苦了,但我也收获了快乐,我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也感悟到了一个道理: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只要努力,总有成功的一天。

我们何尝不是呢?只要我们努力地学习,虽然学习过程是艰辛的,但可以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我们努力地坚持下去,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你会觉得这不算什么,因为我们将收获灿烂辉煌的人生。

回忆,留给我不能忘怀的生活,也留给了我无尽的思索。

【篇五:传统文化】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

在西方文化和思想大举侵入中国的现代,还能有多少人做到如此?

——题记

简说现在是一个极好的时代亦是一个极坏的时代,可供享受的物质空前的丰富,而生活却变得越来越抽象。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如此的经济浪潮下迷失了自我。

如果说让你选择:

坐于西味儿十足的餐厅,一个服务员拿着菜单来为你服务,问你需要些什么,然后你啃起了土司面包……

或者自然的坐于农家经营的那些小茶馆里,然后对着店家吼着“嘿,哥们儿,来碗清茶润润喉!”

我想对于我而言,我喜欢后者,因为那样来得自在洒脱。

只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在,愈来愈多的人选择拼了命的想要去往那些摩登都市,去体验一把巴黎的浪漫,过上奢靡的生活,慢慢享受人生。于是那些拥有着土家风味儿的传统民居,便离人们愈来愈远。

当初览沈从文的《边城》,初识蒙有一层神秘面纱的古城凤凰,初遇那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翠翠,初见那充满了苗族艺术气息的吊脚木楼,你会有何感触?是否你会顿感茫然不知。或许你知道有一位作家,他叫沈从文,那么《边城》是什么?凤凰古城又在哪儿?翠翠又是谁?这些你都一无所知;亦或许你知道在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中,有着一个苗族,然而什么又是吊脚楼?

还是好好地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体验一把最朴实的生活吧,早早的起床,去体验一下凤凰古城的魅力,看看勤劳的凤凰人开始一天的劳作,听听那在沱江划着船的老船夫哼的调调。也许你会看到小桥上的上学孩童戏水嬉闹,你会望见一位美丽的姑娘,对你回眸一笑,你会遇见一位卖花的老人,买下她那美丽的鲜花,嗅嗅它的清香。

老酒铺,新灯笼。古朴的青瓦,古典味十足的交易。这些你都该好好的体验一把。

乘着年轻,多去些地方,多学些东西,多体验一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吧,不要总沉溺于灯红酒绿的世界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或许你就该是平静的生活在像凤凰这样宁静的古城中,遇见一位如翠翠那般的姑娘,亦或是纯朴勤劳的古城男子,然后安宁的度过余生,淡然平静。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