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知与行】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这句格言不正是讲出了“百问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的道理吗?对于任何事物,“闻”只是初知,故而极易忘记;“见”已是浅识,故能记住;“做”乃为亲身实践,所以能真正理解。
小时侯,妈妈带我到一些花场去买花,花场里的花可真美,有百花之王牡丹,有生命力顽强的仙人球,也有散发着幽香的桂花……突然,有一大片金黄色的花印入我的眼帘,这是我喜欢的向日葵,我拉着妈妈走过去,只见一朵朵可爱的金黄色的向日葵脸朝着太阳。
以前,总是听别人说,太阳葵很美。而且花期又长,有50—60天,但并不难种,只要把他种下,有空的时候浇点水就可以长出美丽的花朵。
现在见了花场里这一片向日葵长得那么美丽,花开得那么灿烂,生机勃勃的样子,便相信这话是真的,就天真地问花农:“这花容易种吗?”在我的记忆中,他并没有正面地回答我的问题,只是抚摸我的头,说要给我讲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讲列夫。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当他写到俄法双方在鲍罗京诺会战的一段文字时,总感到描写的很抽象,不具体,于是,就决定亲自到战场考察一番,结果写得不仅生动,而且色调明朗、壮观。
我似明非明的,妈妈便说:“纸上得来中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便买下一棵,让我来种。
唉,可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刚开始的两天,花还好好的,但到了后来,不是由于忘记了浇水,使它变得垂头丧气,就是连续几天得不到阳光而枯萎,或是被虫子咬得伤痕累累,最后,这花还是没有到结果就死了。
世事便是这样,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只有实践出真知。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这是汉朝刘向的一句话,所有的事情,只有在你实践了,才能够真正地了解,才能够更好地明白其中的道理。
【篇二:美妙的花展】
迎着和煦的春风,郁金香已经开放,伴随着笑声,我们来到了瑞安的郁金香园,满怀着好心情安静地排队等候。
队伍排得像长龙一样,排头在这头,排尾却在那头。我和大家一起静静地等着,等到与郁金香相约的那一刻,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激动。远远地看见那大大的风车,就好像见到了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在向我们问好,欢迎来到他的家园;也像一位放哨的士兵守护着这个花场;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保护着那些幼小的孩子。看着这些,我想见到郁金香的心情更加强烈了,排了半小时后,我们终于与美丽的郁金香相见了。
我张开双臂向郁金香飞奔过去,扑向她们温暖的怀抱,眼前的景象让我惊叹不已,一大片一大片的郁金香颜色各异,形态不一。有红的、有玫红的、有粉红、有黄色的……就算有一点点小草也不算杂乱,反而把那郁金香衬托得更加引人入胜。
这些郁金香也并不是杂乱地摆放着,而是十分有规律地排列起来,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不会让人眼花缭乱,觉得艳俗。郁金香摆放的角度,仿佛用电脑计算过,每盆花的朝向、空隙让人挑不出一点瑕疵。盛开的花朵只露出一点花蕊,就像一位害羞的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不让别人看到她美丽的脸庞。这个花场也像种植工人的画纸,他们把那些五颜六色的郁金香“画”成了一只高傲的孔雀,这只高傲的孔雀看到我们的到来,显得异常兴奋,打开了屏。工人不仅“画”出了一只美丽的孔雀,也画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我轻轻地走到一朵盛开的郁金香身旁,蹲下来,用双手慢慢地托起花瓣,细数花瓣上面精致的纹理,我仿佛读懂了大自然的奥秘。四五片花瓣围成一个小圆,蜜蜂在里面尽情地采着香甜的蜜。蝴蝶停留在另一朵郁金香里休息着。我陶醉在花海的美丽之中,觉得自己也成为了花的一员。早晨,睁开蒙眬的睡眼,迎接第一缕阳光,呼吸第一口最新鲜的空气,接着散发出自己独特的香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供那些大老远跑过来的人们欣赏,享受人们的赞美,摆出最美的姿势供人们拍照。同时,也迎接着人们掌声的洗礼。夜深了,同伴们都入睡了,我听着她们的呼吸声,望着闪烁的星空,不禁感慨:世界多么美好啊!
我想得入了神,当我回过神来妈妈已经走远了。
啊!如此美妙的花展。虽然已经离那时有点远了,不过,郁金香会永远在我心中停留,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