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清明节的】
清明节放假,我到奶奶家。奶奶烙了很多的藕盒、茄盒、还有萝卜,去上坟,纪念祖先。清明节这天,一大早奶奶煮了很多鸡蛋,而且奶奶把鸡蛋染上了红颜料,很好看。我和小朋友们碰鸡蛋,好好玩。
在清明节这天,有的人家还扎了秋千,可以荡秋千。还有的人家把自家牛的牛角染成红色,还有的把其他小动物的头也染成了红色。
清明节还可以踏青。又叫探春、寻春、郊游。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插柳等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篇二:舌尖上的中秋】
九月二十四日至九月二十九日,我们苦苦地等待了六天,终于盼到了二十九日下午17时,放假啰!
第二天,九月三十日,便是中秋节了。
也许,我这个人有“节日亢奋病”,每逢节假日,我总会因激动而早早地醒来,当然,这个中秋节也不例外,我同样早早地从床上爬了起来。等妈妈也起来后,我便迫不及待地催她,好让我们早点儿去奶奶家。等妈妈忙完后,我们终于出发了。
尽管这条路我已经熟得不能再熟了,可是一路上,我还是一直不停的问妈妈还有多久到奶奶家,因为我实在是太激动了。
中秋节有个吃藕的习俗,于是奶奶决定与爸爸合作一道我向往已久的藕盒。首先,爸爸先腌制肉馅,这里面要放小葱、盐、料酒等几味调料,然后就是近乎疯狂的搅拌,只有搅到感到有筋道了,才算完成。下一步,便开始有技术含量了,这一步切刮好藕皮的藕,是我们这些没有做菜基础的菜鸟无法完成的了。你需要先切一刀,当然,不能切断,否则就不好夹肉了;然后再那一刀的后面再切一刀,这一刀要切断,否则同样无法亨调,这样,两个薄片连在一起,形成了一块整片。专业术语称这种刀法为连刀。再下一步,便是简单的包馅儿与蘸粉。尽管这一步是由我这个马大哈承包的,可是这次,我却完成的一丝不苟,一点儿毛病也没给老妈挑到。最后一步了,我这个小馋猫可高兴了,因为马上就能吃到藕夹了。这一步是炸。只见奶奶熟练地把藕夹裹上一层面糊,然后再把他们一一投入锅中,只听见“嘶啦”一声,锅里立马涌起了群群小泡泡。过了大约五分钟吧,藕盒大功告成了。那黄灿灿、热腾腾、香喷喷的藕盒牵动着我的心,正要伸手去拿,却被妈妈拦住了:“先拍照留念!”妈妈说。听了这话后,我只能沮丧地推到了一边儿。等妈妈拍好照了,我便迫不及待地从盘子里拿走了一个藕盒。啊,藕盒又嫩又鲜,触动着我的味蕾。
后来,我们又玩了一下午,当然,玩中也不乏品味美食,而那百果月饼的甜香、晚餐的美味、石榴的酸甜,至今仍在我的口腔内激荡……
那,真是一个充满美味、令人记忆犹新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