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趣的小实验】
有人说“鸡蛋摔不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我要实验一下。
那天,我按照实验要领,先找来一张卡纸,并将它变成了一个“雪糕筒”,接着,我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进“雪糕筒”里,然后把“雪糕筒”口封好,最后把它立起来,准备让鸡蛋“自由落地”。
我捏着“雪糕筒”,替里面的鸡蛋捏着一把汗,思忖着:这粒鸡蛋等一下会不会粉身碎骨呢。我看着“雪糕筒”,一松手,嘴巴瞬间张得像大河马的嘴一样。只听“啪——”的一声,“雪糕筒”落地了,我似乎看到了鸡蛋液流出来了。我急忙弯腰拿起来检查伤情。咦!这是怎么回事?鸡蛋竟然安然无恙,地上连一点儿蛋液也没有,只是“雪糕筒”的尖角折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便跑去问妈妈。妈妈笑着回答:“是这样的,因为“雪糕筒”是圆锥形的,鸡蛋放进去以后,鸡蛋与尖角之间还有很大的空间,坠地后,尖角折了,这样起到一个缓冲作用,所以,鸡蛋摔不破。”
“哦!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
这次有趣的小实验,不仅锻炼了我动手动脑能力,也让我从中懂得了一些科学道理,真是两全其美。
【篇二:护蛋的故事】
星期三,陶老师说:“请大家明天带一个生鸡蛋到学校,保护好鸡蛋,让它一整天完好无损。”我听了,心想:这真是一个奇怪的任务。
回到家后,我从冰箱里拿了一个颜色深的鸡蛋,说:“你好像很结实,就你了。”我先用手帕把鸡蛋裹了起来,又把它小心翼翼地装进了塑料袋里,打了一个结。大功告成了。
第二天早上,我把鸡蛋放到书包的侧兜里,心里默念:鸡蛋平安无事。一路上我时不时放下书包看一看,生怕鸡蛋碎了。原本10分钟的路我走了20分钟。
好不容易进了教室里,我放下书包,把鸡蛋拿了出来,把它放进了抽屉肚的右上角,再用书给它“搭”了一个“小房子”。想想还是不放心,又用铅笔盒给它加了一“堵”墙。
上体活课的时候,我在操场上心不在焉地踢毽子。一边踢毽子,一边想着我教室里的鸡蛋,生怕出什么事故。结果根本踢不好毽子。我希望快点下课。
终于等到下课了,我跑回教室,顾不上喝水,就掏出鸡蛋察看。当我看到鸡蛋还好好儿的,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不一会儿,钟钟来到我身边让我和他玩。我说:“你找其他人玩吧。我还要护我的蛋呢。”他听了,就去找别人玩了。我就一直坐在位子上护鸡蛋。
午间,我一边看书,一边不时瞟一眼我的鸡蛋。忽然,“咔”地一声,有个同学的鸡蛋摔碎了,蛋液流了一地,我就更小心了,寸步不离我的蛋。
终于放学了,一路上我尽量避开人群,带着我的鸡蛋安全到达了家里。看着安然无恙的鸡蛋,我开心地笑了。
这次护蛋之旅让我感受到一个鸡蛋都这么难护理,更不要说照顾一个孩子了。想到爸爸妈妈对我的照顾,我深深体会到了他们的辛苦。我长大了要孝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