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眼中的名著人物——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秦琼】
说到秦琼,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他,就是中国十大名著之一里,《隋唐演义》的第十三条好汉。这人跨下黄骠马,马踏黄河两岸;背背一对熟铜锏,锏打山东三州六府半边天。人送绰号“小孟尝”,“神拳太保”!那秦琼的为人交友,可真算是隋唐演义里的一绝,不愧称作“小孟尝”!
孟尝君,古代四大君子之一。他一身交友无数,在朋友危难之际,他总会去帮助。秦琼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叫“小孟尝”。
有一次,秦琼的好友尤俊达和程咬金劫了皇杠,竟然是杀父仇人靠山王杨林的!杨林闻之大怒,立即下令,捉捕劫皇杠的。秦琼听了,十分着急。那时,秦琼还是唐壁手下的一员大将呢!他不能正面帮助黑帮的。经过翻来覆去的考虑,秦琼决定,化妆成程咬金的模样,去向杨林“自首”。后来,被杨林识破了。可是,好人有好报,老杨林不但没有责怪和鞭打他,反而让秦琼做了他的十三太保!
秦琼为了不让朋友受到刑罚,冒着生命危险去见杨林,让杨林认为他就是程咬金,结果化险为夷。
我们交朋友也要交像秦琼这样的人,而不是当面誉你,背后毁你的人,也不是酒肉朋友。只有交在危难之际与你同甘共苦的朋友,才算真朋友。
我最佩服秦琼,因为他为朋友两肋插刀,一心一意,我要向他学习。
【篇二:杨林,我心中最美的风景】
那日,坦荡如砥的戈壁滩,恹恹的天空,如刀剑似的烈阳,让坐在车中的我焦躁不安。我望着这一切,迫切地希望出现些什么,但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又能奢望些什么呢?
我闭上眼睛,将头深深地缩进了遮阳帽里。恍惚中,妈妈推了推我说:“坐了几小时的车,我们下车活动一下。”为了阻挡日晒,我极不情愿地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就在我走出车门,抬眼向上的那刻,我发现了一片白杨林。它们让我精神一振,犹如看见了一片绿洲。在烈日曝晒下,它们没有耷拉着树枝,而是棵棵挺立。那树顶如一长矛,直插云霄。我沿着它的树干抬头向上望去,不小心落下了头顶的帽子,却升起了心中的敬仰。在这样恶劣的气候中,它们没有丝毫的恐惧,倒有一种与烈日搏斗的勇敢。它们伸展着树枝,那翠绿的枝叶,在这寂寞的戈壁滩中,显得充满生机。这绿色在阳光的映射下,像是一块熠熠生辉的翡翠,在微风的吹拂中,又像是流动在半空中的溪流。
欣赏着这意外相遇的白杨林风景,我早已没有了之前的燥热。妈妈走过来递给我一条滴着水的毛巾,让我擦擦脸上的尘土,我下意识地将毛巾上的水滴拧在了白杨树的土壤里,这坚硬的土壤像是被冰水唤醒,向上冒着一股热气。妈妈说:“看,这白杨树有很多优点,它们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抵挡沙尘,还可以成为来往车辆的地标。所以说它们是一种虽平凡,却对人们有很大贡献的树”。
妈妈的一席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我仰望着这一排高大的白杨,仿佛看见了春天里新叶的晶莹剔透,夏日的葱郁繁茂,秋日里踩上去“沙沙”作响的落叶小道,冬日里白衣盛装的冰雪森林。在这片树林中一定迎来过戈壁滩上寻找童趣的孩童,一定守护过迷途中赶路的行人,它为人们将风沙抵挡在身后,却献出了博大的胸怀。它从不计较自己的生存条件,只顾努力地向上生长,它们甚至无需浇水,施肥,不求人们的回报,却总是在服务于人们。
遇见了白杨林,遇见了白杨精神,让我也想成长为像白杨树那般品质的人,我也将努力向上生长,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篇三:老杨的树】
那时的S城只是个破败、萧条的小县城,后来渐渐有了杨树。
老杨本不喜欢这奇形怪状远渡重洋而来的外国苗子,但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种了些在家前屋后。
这一种,老杨还就打心眼儿里喜欢上它们了,大概是都姓杨的缘故,老杨侍弄这些小树苗比干什么都开心。恰好这一年老杨得了个宝贝儿子,在儿子满月酒上三杯酒下肚的他豪气冲天地就给儿子起了这个名字——杨树。
杨树就像他老爹种的杨树那样蹭蹭地往上长,只是杨树从小就调皮,上树掏鸟窝,下水捉鱼,打死张大娘的大黑狗,还有把毛毛虫放在女同学的文具盒里,老杨也发狠打过他几次,可也没办法,毕竟是自家孩子。老婆气急败坏地训斥杨树时,老杨就只是看着那些长得郁郁葱葱的杨树傻笑。
虽说这杨树叫这个名儿,可他对老爹当宝贝养似的杨树不屑一顾。老杨也着实感到奇怪,怎么儿子就不喜欢它们呢?老杨无奈地摇了摇头。
杨树混了个小学毕业就执意要去外面打工,看着那些眉飞色舞地讲着城里灯红酒绿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他羡慕。
老杨送杨树时,什么都没说。
外面的世界并非想象中那样精彩,杨树在几处奔波也挣不到几个钱的时候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家乡。此时老杨已经气息奄奄地躺在了床上,安安静静的,很少讲话。
听完了杨树满是抱怨地讲自己的打工经历,老杨终于开了口:“种杨树吧。”
杨树第一次失了眠,似乎一夜之间他长大了很多,原来他夜里想的是S县已经种了这么多年杨树但是却没有看到预想的成绩,那一定经营模式不对,在深思熟虑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贷款开木材加工厂。以前S城的杨树都是贱卖给外边的工厂,当然没多点利润,但是这穷乡僻壤的又没有敢开厂自己做,乡里人都说杨树疯了,只有躺在病床上的老杨微笑着发呆。
没想到的是可以这么快出成绩。杨树说服了众多村民将原木卖给自己,然后只听到工厂里沙沙的木锯声,杨树开的木材加工厂很快就还清贷款并获了利。厂子风风火火地办了起来,而后全乡乃至全S县的经济都开始稳步上升。杨树很快就受到各界的关注——县领导,甚至市领导亲切接见,到处作报告、讲发展,杨树家也成了第一个盖起了二层小洋楼和开小汽车的家庭。
老杨的病情却愈发严重了。杨树要送老爹到省城的大医院去看病,可是老杨固执得很,说自己反正都要到头了,不想花那冤枉钱。
杨树强拉硬拽地还是把老杨送到了省医院,医生说没得救了,在老杨的坚持下他们回到了S城,老杨说想睡在自家的地里。
有一天老杨忽然格外精神,明白人都知道这是回光返照。老杨颤颤巍巍地在儿子和老伴儿的搀扶下走到家后边那片意杨林里,双手颤抖地指着一棵最粗最壮最挺拔的杨树断断续续地说道:“这棵树是娃儿出生那年我栽的,你们看,长得多好,多像娃儿。”老伴早已泣不成声,而杨树也紧紧咬住自己的嘴唇,强忍着不哭出来。
“娃儿啊,爹这辈子也没能留下些什么。就是刚看到那些小意杨苗子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有眼缘,就种了些在家后头。你慢慢长大的时候,它们也在慢慢长大,你要像它们多学习,你看,它们多挺拔,多漂亮。”
说完了这些老杨就不住地咳起来,说自己累了,于是靠在这棵杨树旁歇一歇,老杨看了看杨树林,看了看儿子。头一歪,就走了,是笑着走的。
忙完后事,杨树就经常一个人到这片杨树林里来,他反复地品味老爹的话,他似乎明白了什么。他继续开拓市场,合理而有节制,注重可持续发展。S县的人对杨树都竖起了大拇指。
家后头的那片意杨林,杨树还是经常去。没有人提要采伐那片树林,人们都说那片林子漂亮、有灵气,大概是老杨在天上给看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