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生死的作文】
窗外的莲褪去洁白的莲衣,葬于疏淡的冷月下。仿佛早告诉我,每一场盛宴散去,都是红尘梦醒。
五岁,在简朴的小院里送走了外公,第一次认识了生死。曾经相伴的人措不及防地离去,这就是生死。
忘了自己其实也只是生命的过客。有一天从哪里来,就要回到哪里去,短短数十载光阴,不过是跟岁月借了个躯壳。
八年后,与同样五岁的弟弟漫步于昏暗的巷子。青石铺就的长巷,飘着淡淡的烟火,偶有行人悠闲走过,把恍惚的记忆,遗落在时光里。弟弟走在前面,小巷的灯将昏黄的暖光洒在他身上,拉出狭长的黑影,渐行渐远,橘色的灯光在月光下蜷缩,将那瘦小的身影挟走,随清冷的月色陡然在眼前消失。再眨眼,恍然如梦,眼前依旧是模糊的身影。即使只在身边,但那一瞬,便觉得弟弟也要离我而去。仿佛失而复得的雀跃,涌上心尖。似是恍悟,顿时清明,牵起弟弟的手,迈着细碎的步子,同行。
生死是分离,是世间的归宿,不可避免。生死只在数十载间,几十年匆匆,恍然若失,只是最后闭眼的安心。既然岁月从不宽限任何人,何不珍惜现下,珍惜眼前人,才不辜负光阴,错失眼前人。
【篇二:站在乡莲的枝头微笑】
白嫩,圆滑,一个一口轻吸入嘴中,夹杂着汤的香甜,让我又不由得想起家乡的白莲,想起收获劳动的快乐时,脸上的笑容……
我的家乡,石城,素有“白莲之乡”之称,盛产白莲,更盛于拿白莲制作美食或让其他食物锦上添花,使食物带有特殊的甘甜。
抓住夏季的尾巴,去寻找荷塘的嫩绿莲蓬。
小时候在家乡的庭院中,我们一群孩子会在树荫底下嬉戏,等待大人们从荷塘中采回莲蓬。
“回来啦!回来啦!”眼尖一点的小孩老远就看到大人们归来的身影,便开始兴奋的嚷嚷,年纪大点的孩子便会跑过去帮大人们接过竹筐。刚采回来的莲蓬还带着晶莹的水珠,有些还沾着点儿泥巴,绿油油的圆盘被我们一群孩子捧在手中,像注视珍宝一般。
拿到莲蓬,就马上开始分工了。男生们将莲子从莲蓬上取下,用小刀在莲壳上划上一刀,里头的白嫩便露了出来,再用两手轻轻往两边一剥,整个莲子就展露了;女孩子手巧些,就接过剥好的莲子,用手轻轻地搓着白莲的莲衣,一圈一圈,就脱落了下来,显得更白嫩可爱了;外婆则用一根细小的竹棍,往白莲中间凹进去的一边一插,里头黄中带点儿绿的莲芯就从另一边冒了个头出来,真有种调皮的样儿!将白莲和取出的莲芯分开,就算完成啦!
外婆将莲芯铺在木板上,便拿到三楼的阳台上去嗮了,等到晒干,就可以拿来泡水喝,泡出来的水苦中泛着微甜,让你忍不住多抿几口,回味它特殊的美……
母亲将白莲带进厨房,用清水洗净,便开始制作今晚的美味。
一家人围在大圆桌前,期待美味上桌。
“来啦!”一群孩子的目光便聚集在了外婆和母亲手中的莲子鸡汤和白莲糕中。莲子鸡汤,没有想象中的油腻,莲子吸走了一部分油,使莲子更软嫩香甜,吸一口滚烫的汤,暖入心扉……
白莲糕,一口咬下去,甜味便在口中散开,多咬几下,似乎有些粘牙,配上莲子鸡汤,却又刚好入腹,暖中带甜……
家乡的白莲,让我站在枝头微笑!
【篇三:莲子】
温暖的春天轻轻地走了,炎热的夏天悄悄的来了。池塘里的荷花陪伴着桥上的的人们谢掉了。一个个莲蓬也随着清风来到了人们手中。
莲蓬不大,像一把小伞立在池塘里,给池中的小鱼一个阻挡风雨的地方。莲蓬是青色的,摸起来很软,四周呈弧形,圈成了一个圆,像一只拖着东西的大手,而大手上托着的东西就是一颗颗莲子。
莲子很小,差不多只有大拇指的一个关节那么大,形状像数字“0”,但两头微微凸起。莲皮乍一看是翠绿色的,像一用翡翠雕刻成的宝玉。细看,莲皮的顶端是深绿色的,尾端有些发白,是由深到浅的。
剥开莲皮,里面是一颗白色的果实,果实的顶端是深褐色的,果实上还有一些褐色的线条,让人以为是一颗缩小的骰子。果实上有一层薄薄的莲衣,白色的莲衣尝起来有点涩涩的感觉,久而不散。
莲肉是白色的,一口咬下去,香甜的果肉在我口中徘徊,那甜甜的滋味让人赞不绝口。咬起来有一点甘甜的汁液,还有“咔嚓”的声音,让人以为你在吃花生,令人无比陶醉。
莲肉中有一颗莲心,莲心像一颗刚发芽的小草,根部是黄色的,叶子是深绿色的。轻轻咬下一点莲芯含在嘴中,一股苦味快速充满了口腔,让你忍不住吐出来。但是有人能面不改色的吃掉它,这并不是因为它不觉得苦,而是早已习惯莲芯的滋味了,它们早就在一条名为“人生”的道路上吃过比莲芯还多的苦了。但是我相信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也会像莲心一样,在苦的味道不见了后,会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弥漫在口中,久而不散……
荷花把美给了夏天,把果实给了人们,而把苦留给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