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相关作文

【篇一:对实用文化的反思】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即便是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淘洗,沧海桑田,都依然保留着自己独特的魅力。然而近年来,文化似乎“变了味”、变得“实用化”、“工具化”、“功利化”,变得不再是一向以来的那样单纯。

发展文化的实用性没有错,但是我们不能为了物质文明的发展,而为文化披上功利性的外衣,实用性文化固然能给人和社会带来发展,但是它终究还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最终都会随着时代发展而过时,而真正的纯文化则是经历了大浪的淘洗也是不变的,正如海盐一般,即使再老,也同样具有海的记忆,是智慧的结晶。

因此时至今日,纯粹的精神文化对于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随着生活节凑的加快,我们整个社会都变得浮躁了。这时,我们应该去追求纯粹的精神文化,接受文化的熏陶,让我们原本浮躁不安的灵魂得到休憩,从而我们重新审视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然而现在大多数人仍旧忽视纯文化的重要性,而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功利心所导致的,因而我们进入书店,摆在醒目位置的多是成功人士的奋斗故事或是一些商界管理营销等类似书籍,更多的带有文学色彩的书籍却少有人问津,而在2012年国民读书调查中,国民人均阅读率虽继续增长,但相比1999年却依然下降,、并且国民日均阅读时间也呈下降趋势……是什么造成今日国民阅读状况?是我们的功利心,每拿起一本书,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但不是发掘内在精神实质,而是搜寻它的“实用价值”,因而用更少的时间读更多的书,用“浏览”代替“品读”,“知道”代替“知识”,用“感知”代替“感悟”……这样做,就如用书籍垒起阶梯,渴望沐浴在文化光辉下,但最终只能与文化的灵魂相背离,永远触及不了它的光辉,无法领悟纯文化的魅力。

从个人乃至国家,一味执著文化的实用品格会使我们因此失去很多东西,我们有很多人已经不读儒家经典了,但在美韩日等国家却将此列为必修书籍,为此开设孔子学院来研读经典。我们可以说中国文化所展现的独特魅力让外国人深深折服,可是我们却无法因此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中华文化在国外大受追捧,在国内却屡遭冷落。

我们需要实用性文化为我们服务,但我们同样也需要纯文化来给予我们熏陶,给予我们文化素养,给予我们灵魂的升华,我们不能因为物质文明发展而放弃了对我国优秀文化的提升与传承,也不能因为社会的发展而将精神文明物质化,更不能因为时间的不断向前而放弃中国古代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沉淀。

仅仅有实用性文化的国家是悲哀的,因为这样会失去国家的文化根基,会使国家犹如一幢地基倾斜的大厦得不到保障。

实用性文化只是物质与纯文化的结合,它无法代替纯文化的地位与影响。它能使整个社会得到进步,却怎么样也填补不了人们精神最深层的空虚与寂寞。

让我们重新拾起纯文化,关注纯文化,发展纯文化,让我们乃至整个社会的灵魂都可以得到升华。

【篇二:谈孔墨两派发展脉络之启示】

通过比较孔墨两派的思想核心的异同,我们可以大概理清两大学派的思想区别。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他们形成条件相似,但最后的命途却大相径庭,在比较了孔墨两派哲学思想的异同性后,从中获得了诸多启示:

1、就文化与政治的关系而言,中国古代思想受政治影响太大,缺乏独立性。孔墨两派在先秦时期“虽然是非相攻,却共同完成了春秋战国之际的教育发展的历史任务——继承和开创的使命。从西汉的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扬皇帝是上天的儿子,主张“大一统”。既使儒学神秘化,又使儒学官方化,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可是回过头来看看墨学,自西汉后便开始沉积最后由“显”变“鲜”,成为绝学。例如墨家的尚同思想,企图对抗以传统学院和家族氏族为纽带联系成的三纲五常,造就一个没有等级区分、没有阶级差别的社会,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异于以卵击石,成为乌托邦式的美梦。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幻想注定是会被淘汰的,成为历史选择的遗漏,但是这不能说明墨子的设想不好,只能说明社会蓝图的构建应该建立在适应其生存的沃土上。

2、中国古代到底是倾向于情感价值上的伦理道德还是倾向于实际效用的功利主义?如对待音乐的不同态度中,我们似乎可以预见这个答案。儒学强调道德教化,通过人们情感的共鸣来进行行为的端正,相信宇宙的道德秩序,推崇“仁、中庸、义”,用周礼来规范社会秩序和人民言行,用音乐来陶冶、感染人性。而墨家则是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等的实用性和功利性。他们关注的是“本、原、用”,在意一切可以利民的事物和技术,在音乐上就表现为“非乐”。他认为靡靡之音使君亡国,家不成,山河破碎。在黑暗的社会背景下,老百姓最急切需要的是贤君和明政,而音乐没有立竿见影的实际效果,反而会涣散人心,所以不被重视。

孔子基于西周宗法制度的“仁爱”思想,遵从周代礼仪制度,正是它具有的亲疏远近之爱的特点,适应了统治阶级的“等级、贵贱”的君臣要求,为新兴的封建制度立下了根基。墨子的“兼爱”是无等差的公平博爱,从下层小生产者的愿望出发对统治阶级提出了众生平等、万物皆博爱的看法,必然不能受到古代统治阶层的青睐。但在现代社会的自由选择时代,我们对于“仁爱”和“兼爱”都可以借鉴和学习其精髓,用一颗宽容待人的心,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用视他人之物若吾物的观念,去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篇三:我爱小制作】

我的课余爱好有很多,打篮球、踢毽子、跳绳、养花,然而我最喜欢小制作。

做小制作不仅能让自己的手变得灵巧,而且可以培养人的创造思维,更是同学们培养创作发明的好机会,还能增强同学的环保意识。记得有一次,我为了找到一些塑料瓶,便在大街上寻找着,可怎么找,才拣得两个易拉罐,还差一个才能完成材料收集。咦,突然我看见了一个老婆婆手中的易拉罐。哦,它正好可以做一个花篮,可是人家还未喝完呢?我想:怎么向老婆婆要呢?于是,我从街头一直跟着老婆婆走到街尾,跟她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后来老婆婆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走过来对我说:“小朋友,拿去吧!”说完,老婆婆把易拉罐塞到我手中,便走了。我高兴极了,拿着易拉罐向家跑去。

回到家,我拿出剪刀和裁纸刀马上开始制作了。我首先拿起一个易拉罐剪去上面的盖,再向下剪到中间,把它均匀地剪成一条一条。接着把剪好的条儿,每隔一条卷起,这项工作十分艰难,必须一丝不苟。我用手慢慢地卷起,唉,一不小心我被条子划破了手,不过我没被吓到。这次我更小心翼翼地把条子卷起,一分钟、两分钟……时间毫不犹豫地溜走了,经过我的努力那条子终于被卷好了。然后拿出另外两个易拉罐剪一些叶子和像吊兰的植物,再用鲜艳的彩带折几朵小花插进花篮中间,放上几片绿叶,花篮四周挂上“吊兰”。最后,我分别在易拉罐的左右两边穿了两个小洞,再用绳子穿起来,打上结,一个漂亮的花篮终于大功告成了。我看着自己精心制作的小花篮,感到了成功的喜悦,我把它挂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做装饰。

每当有空闲的时候,我都会收集一些废纸张、空饮料瓶……等材料来做小制作。经过我一段时间的收集,我用塑料汽水瓶、废纸张……做成了许多实用性强的东西;有花篮、杯子、笔筒、烟灰缸、自动饮水器、卡片……等。有时候同学生日,我会送一两件作为生日礼物,同学都夸奖我做得好;有时候我会把它们摆在我的小房间展览,请同学们来观赏并一起讨论、研究制造出更多实用性强、精美的作品。

通过做小制作,我不仅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平时只要细心观察、多动脑筋,废品也会变为宝物。

【篇四:地球仪】

当我用手掌托起它时,有一瞬间,我竟感觉整个地球都由我来掌控,我成了世界的主宰。——题记

球形的躯体,淡色的外表,整个世界的轮廓都清晰地印在它的外衣上……如此复杂精妙的物品,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球仪。虽说普通,可还是有它的特别之处。它不像它的同类那般又千篇一律的蓝色“海洋”和色彩斑驳杂乱的国家轮廓,而是有一种复古的、典雅的欧式美感。因为在它上面,能充分体现艺术的美感。一切都是淡淡的——淡淡的褐色在陆地边缘,淡淡的奶黄在海洋上,淡淡的红色、灰色、绿色覆盖着不同的国家,还有古典的花体英文印着各个地方的名字……巧妙的设计,融汇着美感。所以,可以豪不夸张的说,它更像一个工艺品。

都说工艺品好看却没什么实用性,可它不同。不论你想去世界上的哪一个地方,它都能指给你方向。

圆地方,从这一个小小的地球仪中,无不体现着人类的智慧。从古时最单纯的猜想,到如今卫星的证实,都凝结在这个小小的球中。它的出世,让无数人为它折服,深深地为它着迷。它的每一次转动,也像是时光的缩影,把真实的地球,呈现在一个巧妙的、美丽的、小巧的地球仪上。

此刻,我眼前的地球仪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工具或工艺品,而是整个世界。

【篇五:碎片化的购物】

随着时代的变化,时间的流逝,碎片化的事物越来越多。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都已经逐渐被碎片化了,比如说——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社交……等等。这些变化无时无刻地在影响我们的心态和认知。

大约在十几年前,人们购物都是去大卖场和购物中心购买的,有些人一买就是一天。而现在淘宝和天猫等多种大型网购APP十分流行,受许多“剁手党”欢迎。以前需要花一天时间的购物,变成了只需动动手指,花个几分钟的方式了。虽说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了人们在商场花费的大量时间,也会比市面上便宜一点。

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当我们看到一个中意的商品时,就想也不想地动动手指买下来,实用性真的高吗?许多人都把网站上买的物件看作比商场商场买的更便宜的物件,但质量真的会比自己精心挑选的好吗?

有可能你在购物网站上买的东西确实质量、实用性和价格都很符合你的标准,但是因为那只是你仅仅花了几分钟就购买完的物品。过了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只有的短短两个星期,你还会记得或者使用、穿戴你买的这个东西吗。起码商场里花了你几个小时,甚至整整一天在商场买的商品更会让你记忆犹新吧。所以说现在的“购物”,越来越简单,比如说有一个人,通过扫车门上的二维码,就以一元的价格买到了一瓶可乐一样。

如今,碎片化的购物已经大为广泛的使用了,虽说科技进步了,可是,我们总不能总依赖于网络和科技啊。碎片化的购物使世界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我觉得碎片化的购物的起点很好,可是这种变化使我们的心态和认识也发生了改变,使我们太依赖便利的生活。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