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百年一叹】
中国商人,一个历史上庞大的群体,在逆流中勇进,在绝壁处逢生。他们用自己独特的处世态度书写下一篇又一篇历史赞歌。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对商人的态度就很微妙,一方面要依赖他们支撑市场以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而另一方面又看不惯商人满身的铜臭味,有伤于所谓的“大雅”。但是,中国商人的日益壮大,以致日后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仅有铜臭味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诚信、勤奋、尚儒、爱国更是值得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诚信,作为商业之本,在朴实的晋商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早在他们小时候,父辈们就告诫他们“为商,信为本,义其次,利为最次”,在平遥这座古城里,诚信之事比比皆是。例如晋商曹家,即使在战乱中要撤庄歇业之前,也要顶住巨大压力还清所有亏欠,即使这拖挎了他们家当时第四大商号——彩霞蔚,也绝不后悔。这,就是晋商的气节。他们机智而不小心眼,厚实而不排他,不愿为了眼前利益而背信弃义。如果一个商号欠另一个商号的钱,一旦无力偿还,只要去磕个头,说明困境,仗义的山西人便会挥一挥手,就此罢了。这种信义所赋予老百姓的安全感,正是晋商聚集金融业的基础,也正是山西人这种从商态度为中国争论了数千年的“义利之辩”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说起勤奋,不得不提的就是徽商。“前世不休,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作为当时中国商界与晋商并举的一支劲旅,徽州人自小外出闯荡,虽是小本起家,但他们穷则思变,奋发进取,毅然四海,可谓岭南塞北,饱谙寒暑之苦;吴越荆襄,频历风波之陷。即使事业出现一蹶不振,但徽商却依然百折不挠,正所谓“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不利,三贾焉。”终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徽商最终在盐、典当、茶叶等行业呼风唤雨,形成了“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的鼎盛局面。他们的创业史本身就是一曲不畏艰险,勤奋勇敢的赞歌,镌刻在家乡的白砖黑瓦之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
在人们的印象中,徽商大多是温文尔雅,变吐不凡。“贾而好儒,贾儒结合”便正是对其的评价,他们对后人的培养更是十分重视,这也正是为什么徽州状元奇多的原因之一。浓厚的学术风气影响着一代代的徽商。他们有文化,素质高,在那些叱咤在政坛上的同乡的扶持下,奠定了其长达几个世纪的繁荣的基础。
国家的没落导致了商业的衰落。很多商铺被迫破产,但就在家业不保的时候,商人们心系的却依然是国家,想乔家票号倒闭之时,特意将大量银子归还于民间,让其流通,目的就是怕那些侵略者大肆掠夺中国的银子,让我们在战时无力还击呀!“无国不成家”那些滚烫的爱国心,将会是中国商业史上最耀眼的一座丰碑。
中国商人在历史上繁荣的时间并不长。他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仅留下一串未成大业的叹息。但他们带给中国的巨大财富和恒久的精神魅力又岂是一串叹息就能抹杀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