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它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在《水浒传》中,有着一百零八位古代英雄,他们都有着相同的气概和不同的性格。书中刻画了许多英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武松和宋江。
武松赤手空拳地在景阳冈打虎,为他赢得了深广的名声,也为他赢得了都头的职位。在店家喝酒可以看出武松坦白直爽、争强好胜、不拘一格的本性。
至于他为什么会上梁山呢?是因为他先前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他主动到衙门自首。后来又杀了蒋门神、张都监和张国练十几口人之后,甚至在墙上用血写下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可以看出武松敢作敢当的性格。但他这一次并没有自首,而是去了梁山。这就是武松一生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尽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终究从残酷的现实中,从迷失的自我中醒悟过来,一步一步克服自己的弱点,渐渐地走向成熟。
宋江是梁山好汉们的“头头”,他的性格主体是忠义,但他的性格是比较复杂的。他豪情仗义,所以兄弟们非常信任他。因为宋江想“招安”,导致整个梁山被利用,一百零八名好汉被派出压制农民起义,只剩下了三十六位好汉,朝廷就趁机灭掉了大部分的好汉。是宋江壮大了梁山,也是他亲手毁掉了梁山。
梁山好汉聚集在一起是因为官逼民反,他们只想过上平静的生活,他们与朝廷的对抗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黑暗和腐败。《水浒传》使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当时社会的复杂和老百姓生活的艰难。
【篇二:我眼中的武松】
武松,是大家崇敬的英雄。从“武松打虎”一篇来看,他的的确确是一个力大无穷的英雄。我以前也这么认为,可现在,在我眼中,他往日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
嗯,明知有虎,还往山冈上奏,是胆,是勇。打虎,是有实力。可是,在水浒传中,行者武松也有凶残暴戾的一面。
在水浒传中,第三十回《张者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一文中,武松就成了一位杀人不眨眼的魔头。水浒曰:武松杀人十五,多乃无辜人士。例如养马的后槽,他只是一个地位低贱的人,就算也参与了那次“借刀杀人就算武松要复仇,也不是个要紧角色。这是他的主人——张都监干的。你为何要迁罪于他人呢?后槽已经把张都监的真实位置告诉了你,你为何杀他?怕他告知官府?那为何不把他绑在柱子上,嘴里塞上毛巾,这样等他折腾完,你也已逃之夭夭了。到了鸳鸯楼两个丫鬟也被你两刀砍死了。
好,到了鸳鸯楼,蒋门神三人罪应死。这里无话可说,如果不恩怨分明,那就是傻子了。你说,武松会是傻子吗?再看下去,楼下有两个自家亲随人,跟武松盗窃之案有关联,杀了,理所应当。
楼下,张都监之妻也与武松有关系,死了没话说。玉兰带两个小的来到楼下,玉兰该死,两个小的不该死啊。文中曰:“向玉兰心窝里。”此处与武行者杀泼妇潘金莲处似乎有些关联(或暗示)说明二人是同一类人。这回杀了多少人不得而知。文中你武松说了一句话,让我觉得你就是一个丧心
心病狂的杀人犯。文中你说:“杀了一个也是死,杀了一百个也难免一死,既然已杀了人,再杀些何妨?”这对我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把我以前对你的好感扫得一干二净。
武松之胆,真可比当年常山赵子龙。现在小偷强盗都要东奔西跑,隐名埋姓,销毁一切证据。而这个武松不仅不销毁证据,反故意写:“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其笔、纸、墨、也奇。笔是衣襟,纸是墙壁,墨是人血,奇墨奇笔奇纸必出异文!果然出了个“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武松挺讲兄弟情义。自他在阳谷县参了个都头,外出之时,他时刻挂念武大郎,不嫌弃他是“三寸丁谷树皮”。一心想要为哥哥的死洗清真相,质问明白后,二话不说,直接把潘金莲捅死了。为了一个没用的哥哥,宁愿吃官司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义啊!
武松杀潘金莲的时候,凶残无比,掏出了五脏六腑,真是骇人啊!原本以为他是个充满英雄气质的人,没想到居然也滥杀无辜。真是寒光影里人头落,杀气丛中血雨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