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对高考的宣言优秀作文】
当我们回顾历史,摇旗呐喊“举子的时代离我们而去”的时候,高考已出其不意地压的人喘可是气。
将数十年劳苦付诸一纸试卷,这是中国大多数青年学生不可抗争的命运。历史继续上演着九小时改变人一生的戏剧。九小时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即短暂又漫长。短暂是十年磨一剑的短暂。漫长是心徨徨然似惊似喜似哀似悲的漫长。考生们是在用这九个小时做一场盛大而隆重的赌博,赌注是数十年的劳苦学习,他们期望的开盘结局是四年的安心以及四十年的安逸。而他们中又有几人能偿所愿
六月我们在高考,我们也在准备着流亡。
当然有人会说:“金榜题名”为人生极致。然而在古代科举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的儒生境界,也早已被后世冷峻的史家揭露的体无完肤时,人们是否在研究当今的高考制度有没有一种完善的文化体系,是不是有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支撑。回眸短暂的高考史,人们定然悚然而惊,我们在高考,而我们又不足以拿高考作为信仰,那我们的信仰何在
当代信仰危机时代的中国,高考似乎难以成为社会出纳的载体。高考制度和大学教育不接轨是人们不愿正视的问题,这正是一种不完善的文化系统的问题。缺乏统一的文化信仰,社会教育家们各施其职,但始终没能完善,不能结合成一种统一的文化体。要想使高考制度至善至美,当务之急是完备青年学生的文化信仰。
在信仰危机的世道,考生们孜孜以求,除了可怜兮兮,苟且偷生的书生梦想之外,还有什么呢千千万万读书人为了高考交付了自我本该斑驳陆离的青春。在高考的路上,我们没有听到壮阔的军号,只剩下了哀歌声声。但愿在新的文化制度下,我们不要见到新范进、孔乙己者流。
在现今的高考制度下,学生都是批量生产,似乎是在应试的模具中制造,然后交付给社会,个个都型号相同,不生任何枝节。而教师的处境也极为尴尬。教师本是园丁,是育才的有机质,今却成了应试教育下培养应试人才的工具。他们最了解高考,他们也最明白,我们是在高考,同时也在流亡。
六月,高考来的太突然,但流亡已注定。七月又有几人能喜。成绩好,他们在感叹只让十年苦读成了今日欢笑一场的成本。成绩差,他们在哀叹十年苦读或成了今日的一枕黄梁。千千万万的考生抬起头,他们在说,高考结束了,而我们又是在哪里。
无论成绩好坏,这注定是一场流亡。
【篇二:坚持也是一种美】
坚持是雨后晴空的一抹彩虹,耀眼迷人;坚持是浩瀚沙漠的一汪清泉,清冽甘甜;坚持是成长路上的一把利器,披荆斩棘。我想,坚持之美就在于那份巍然不动的淡定自持。
姚俊鹏,一位来自安徽的理科考生,他在襁褓中就被确诊为脑瘫,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的智力没有因此受到影响,今年高考他以623分的优异成绩超出一本线108分,这是令多少正常考生望尘莫及的成绩啊!可谁又知道这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由于脑瘫导致的痉挛性抽筋,使他的双手不灵活,导致写起字来特别费劲,写不完作文成了他入学以来最难解决的问题。今年高考,学校和父母为他申请了高考延时,这也成为了他唯一一次写完作文的考试。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只有两个字——坚持!可姚俊鹏的坚持怎可与普通人的相比呢?他要面对正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在万人抢过独木桥的考试中,不抛弃,不放弃,闪烁出最独特、最耀眼的光芒。高考结束后,他在纸条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感谢父母,感谢老师”,可是他却唯独没有感谢自己。正是因为他对自己人生理想的坚定执着与不懈追求,才使他创造了一个高考史上的奇迹。
不仅姚俊鹏如此,同样来自安徽的考生昂子喻更是在黑暗当中书写了一份精彩的高考答卷。
昂子喻,他以635分的成绩超出一本线120分,让无数人为之喝彩。可殊不知,这是他第二次参加高考,去年他以551分的成绩超出一本线55分,但是他并不满意,坚持选择复读,这得鼓起多大的勇气才敢下定决心啊!可曾想,在考试中他用手摸盲文试卷答题,花费的时间要比健全人长得多,但这并不妨碍他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坚持的汗水取得傲人的成绩,绽放出最灿烂的光芒。他曾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公费师范生,以后去特教学校当教师。”这个纯粹的理想信念怎能不让人敬佩呢?
每一份成功都来之不易,优异的成绩背后有太多不为人知的汗水和泪水,每每看到这些,人们都会用感动和励志来形容,然而在我心中,他们是最美的奋斗者,我想说:“努力的人终究不会被辜负,逆风飞翔是所有人奋斗的榜样,坚持的人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