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回眸历史,眺望未来】
巍巍华夏五千年,中华民族经历过多少风雨,但她每次都能战胜困难,挣脱枷锁,顽强地生存下来,传承着不朽的精神意志。1949年10月1日,慷慨激昂的《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奏响,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前冉冉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其声响彻寰宇,它们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七十年后的今天,我站在残阳幕前熠熠生辉的国旗之下,眺望过去,展望未来。
近代历史惨痛壮烈,战火伤亡日日夜夜。是共产党,在黑暗中诞生,在战斗中强大,一步一个脚印,寸土必争,用钢铁般的精神意志,严谨细致的作战计划和严密的纪律,一次次打败实力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打下一片江山。“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也只有经受住这样在战火困境中磨砺,升华,才能有如此惊天地的壮举,才能使国旗飘扬。
建国最开始一切顺利,全国上下虽然贫困,但却生机勃勃,充满昂扬的斗志。先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顽强,新建空军的辉煌战绩,然后是轰轰烈烈的三大改造,更提出了公私合营,赎买政策,创造性地实现了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和平过渡,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五星红旗愈发地高,愈发地闪耀。
但好景不长,紧随其后的错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经济倒退,但好在中央很快意识到了问题,提出了八字方针,经济有所回升,但这只是暂时的平静。1966年,领导者为了维护党的纯洁性,反对“资本主义路线”,发动了给人民和社会造成巨大危害的“文化大革命”,被反革命集团利用,成了一次内乱。这场内乱持续了十年之久,国民经济遭受的损失不计其数,无数知识分子的党员被迫害,甚至国家主席刘少奇也含冤去世。这一段时间,国旗更红了,五颗金星却逐渐暗淡,摇摇欲坠。
好在,一切只是开始,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出现了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团,在其核心邓小平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收回了香港澳门,在国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实力快速变强,且坚持“不折腾”,人民满意了,国家再次迸发出勃勃生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自此之后,国旗上的金星前所未有地璀璨,红色的付出使得国家的地位日益坚定,它骄傲地在各个国际比赛中升起,威风凛凛地在联合国大厦前飘荡,见证了国家成长的它此时满满地载着荣耀与辉煌。
如今,我们同样要肩负起一份国家主人的责任,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新的国家问题,我们不会也不应畏惧。经历了如此多的风雨,我们已经明白,成功的关键在于稳扎稳打,在于团结一气,在于将每一秒利益最大化,在于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国家,一定能成功!
我们,在国旗下成长,在时光中飞扬。逆流而上,不惧风浪,团结一气,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让全世界都为中国而惊叹,让中国走向世界。这一天,不会太远,我们,就相约在那时相聚,再话新的篇章。
【篇二:十年磨难与抗争读后感】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却在阶级斗争观念日益膨胀的情况下发生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说是“革命”,实际上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场内乱持续了10年之久,广大人民群众饱受磨难。
正是由于各级干部、党员和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的抵制、抗争和斗争,“文化大革命”的破坏性作用受到一定限制。也由于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克服频繁的政治运动的重重干扰而顽强势力,经济建设仍取得了一定进展。科学技术取得若干重要成就包括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武器发射试验,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郭永怀、邓稼先等许多科学家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在1972年育成一代籼型杂交水稻,为我国的粮食生产作出重大贡献。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着国家的安全。当然,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恰恰相反,而是抵制“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取得的。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事业会取得比这大得多的成就。
1976年9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沉浸在极度悲痛之中。“四人帮”加紧进行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在这危急时刻,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于10月6日果断地逮捕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条件。这是党中顺应历史发展要求,顺应党和人民意志的必然结果。
“文化大革命”从反面为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提供了历史借鉴。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