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人生之梦】
我最喜欢在晚上,桌上放一杯奶咖,手中捧着中意的书,伴随着浓浓的咖啡味以及纸张特有的油墨味,静静的享受那一刻。
很久之前就听过朋友推荐《围城》这本书,暑假,终于有机会读读钱钟书先生唯一的长篇小说。也许是我文学底子不够深厚,第一遍看时总觉得乏味,也没有能够理解文中所包含的意味。几天之后,我再次捧起这本备受后人褒赏的名作,细细品味,突然间有了些许不一样的体会。
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这是对围城一书最好的总结。方鸿渐拒绝了苏文纨、唐晓芙为他建造的城,最终一步步走进了孙柔嘉的婚姻陷阱中,结果却是一悲剧收场。
整个故事中,我看不见方鸿渐为了理想,为了爱情,为了挣脱命运束缚所做出的努力,如此悲凉的结局是必然的结果。他曾经在脑海中想过要勇敢一回,比如他对唐小姐写过信,表达过感情,但最终仍然放弃,选择了向命运屈服。
我们是应该把自己心中所想落实于实践,并都为之努力奋斗的。
还记得孩提时代的梦想,是希望有一天玩具装满了整间屋子,任我随意挑选。那时的梦想简单而幼稚,长大后的梦想伟大而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早已经改变过不知道多少回,唯一没有变的是对理想的那种憧憬,它只会随着长大愈发浓厚,直到有一天冲破我的意念,支撑起我的人生。
有许多人怀揣梦想,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起航。然而,前进的道路永远不会一帆风顺,它总是布满了零零碎碎的小石子,偶尔还会冒出大泥坑。不坚定的人便会爬不起来,在那泥堆里缅怀失去的青春。信念坚定的人,就会蓄满能量从头开始。
追逐梦想的脚步刻画着脸上一点点的衰老。面容的老去,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叹息,却在叹息中不断问自己,在这艰难的人生旅途中,我完成了多少个梦想?这其中的艰难又有多少成就了如今的锋芒?这其中的心态又有多少战胜了世间一切的困难?我相信,在年老的时候,我们乐意看淡一切,因为我们并未错过什么,我们抓住了值得抓住的机会。
有人说,人生不想梦,因为它太真实;人生不像酒,因为它太无味;人生不像棋,因为它无法重新来过。谁都不想落到方鸿渐这般田地,那么请努力,为梦想为奋斗。
【篇二:碎片化的生活读书有味】
冬日暖阳调皮地挂在防盗窗上,思索着怎么穿过窗帘那层薄纱,去与那一沓书册邂逅。
冲一杯奶咖,厚厚的白色马克杯充斥着阳光的颜色,像三棱镜般把七色光束印照到书脊上——《解忧杂货店》,泛着浅浅的青光,我小心地抽了出来,习惯性地用手抖了抖书面的确是侦探小说家东野圭吾写的,可它不是侦探小说,是比现实更温柔的多情,是比悬疑更动人心弦的环环相扣。这是我第二遍抚摸它了,故事倒叙开始,每个出现的人物看似独立,实际上互相牵制着对方。“浪矢杂货店”与“丸光园”的心心相印,过去与未来的碰撞,已经在阳光细细密密之间,蕴敛成心中永远的眷恋。
合上书本,咖啡上的泡沫依然漂浮着,上方的空气杂着阳光因子,悠悠地散发,我呡一口,是焦糖玛奇朵的甜味,也不乏咖啡豆独特的涩味,像尽了浪矢杂货店的沧桑。或许,人真的需要人才能生存。我又喝了一口咖啡。
书本里的字里行间竟都潜移默化地融入咖啡里,也许是方糖,可可粉,可能是心事,也可能是压力与不甘。
阳光安静地爬在我背上,它的目光是我等候的美好。
这是蔡崇达的《皮囊》,书中记录着作者从小到大的家庭变故,邻里之间不得不面对的事情。人与人之间是否要披上皮囊,是温暖乐逸的,还是疼痛、脆弱的面具?人一生下来的骨肉,就必定要遇见有缘见得人,他们可以拒绝皮囊,却拒绝不了你的心,它等候召唤着人的挣扎、愤怒、斗争、意志、欲望和梦想。
咖啡的温热已散去,味道依在,风情依旧,只是冷了,倦了,人生面临选择,奶油泡沫无力的溺去,凋零、坠落,像是无尽的黑洞……牛奶沉淀了下去,苦味冷冷地在舌尖打转,像是孤单的乒乓球,落寞地在两墙角下停下了。
摩挲着纸张,不只有草木的清香了,凝聚了所有的人间烟火,散发着尘世的暖意,和煦的阳光愈发柔软,点染了我一整天的心境,眼中漾着最朴素的热爱。
晚上,放下书,熄了灯,便会有一批恬然而带着书香和希望的梦在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