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纯粹理性”,应当被批判吗?】
去年三月,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围棋棋手李世石下五番棋,四比一胜;今年五月,alphago三番对决围棋等级分世界第一柯洁,全胜,其中一盘以半目优势碾压柯洁,此外二盘柯洁皆中盘告负。
事后棋手们说,人工智能太可怕了:不会狂喜,不会恐惧,不会心态起伏,因而不会失误;更可怕的是,人工智能的目标有且只有赢,不在乎赢多少——因而,半目之差,是碾压之势。
人的造物很多时候都是人自我愿望的投射:我们要求绝对的理性,而拒绝七情,我们希望像计算机那样思考: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最优解。一部分人的愿望引发了一部分人的担忧,担忧人们向计算机学习如何处理感情,最终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
而实际上,这两种对立的态度,都是片面而不必要存在的。
人们常有一种误解,认为理性是更自然,更符合物种进化规律的部分。而我认为,理性属于文明,感情才是让自然界中的一员——人类,生生不息存在下去的基础:恐惧使我们肾上腺素急剧增高,进而使我们发挥潜能,逃离危险;爱意则使我们维持亲密关系,愿意抚育后代,进而物种得以延续,家庭结构得以代代传承,进而构筑了文明。而伴随相生的,感情的负面影响,则是冲动暴力,和自私自利。有人误把自私认作一种极度理性的利己主义表现,但殊不知自私是天性,巢中幼鸟尚且嘶啼以博取更多照料,排斥同辈,况乎人类呢?所幸我们有理性,有通过理性构建起的道德伦理体系。如果说绝对理性是计算机的逻辑,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逻辑,其实这种逻辑不见得有多糟糕:一个绝对理性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绝对正义,绝对道德的社会,只是缺少人的天性中炽烈的,烧灼的,危险的,深情的一部分,人类的价值观可能会趋于前所未有的完美,而与情感相关的憎恶,怜悯或将不复焉存。
如上所述,理性与感性似乎是拮抗的,实则也有协同之处:人们希望自己快乐,而所爱之人快乐会使自己快乐,因而爱一人者,为爱情牺牲,爱众人者,为世界奉献。这种逻辑与计算机的最优解逻辑,其实是相似的。因而我们能够也必须认识到,人的理性与感情互相依存,生物的逻辑与计算机的逻辑在深层次上高度统一,而这也是人之为人的原因,是人性的诠释。
谷歌AI与现在大部分AI用的算法都是神经网络系统,这个相当具有“人味”的名字也许说明了,结合计算机与人的优势,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社会进步,使文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