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钩相关作文

【篇一:参观海军纪念馆】

今天下午,我校五年级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一同前往白马海军纪念馆。这次旅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穿过隧道,驶上高架桥,风景壮观无比。我们一路上谈笑风生,唱唱笑笑,兴奋极了!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到了海军纪念馆。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了海纪馆的小院。

哇!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海纪馆的主楼。远远望去,仿佛一艘在大海中远航的军舰,上面悬挂着一面巨大的白帆。主楼的右侧还钩着一架渔钩。院子东侧排列着许多鱼雷、导弹。它们每个约有两米长,一吨多重。旁边还有一架编号81018的灰色轰炸机。

院子的西面摆放着一列列大炮、测量方向仪和飞机等等。其中有两架飞机让我记忆犹新。一架是编号9496的绿色直升机,也是中国的第一架直升机。它的对面是一架编号016的银色战斗机,机尾还有一个巨型的风扇。

走进主楼,大厅内摆放着一艘大船模型,十分宏伟壮观。据导游讲解,这艘船因炸弹自爆而沉入海底。模型的左侧还排列着大小不一的清末时期使用的火枪。船对面是一面旗帜,旗帜上半部分是“八一”旗,下半则是“海军”旗。

来到二楼,我看到几尊惟妙惟肖的彩塑。那是张爱萍将军在与战友们商量对策呢!他们个个眉头紧锁,神情凝重,好像在思考如何反败为胜,仿佛这一场战争就在我眼前……

这次旅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历尽了艰难险阻;也让我体会到,海军战士们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而无限地付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我相信:不久以后,一个海洋强国必将屹立在世界东方!

【篇二:昙花】

晚上8点钟,弟弟忽然惊喜地叫道:“咱家的昙花开了!”好奇心驱使我赶忙跑去观看这罕见的景象。

我来到昙花旁,只见一盆含苞欲放的昙花努力地张着叶子,叶子边缘长着玫瑰色的花苞。晚上9点,像一盏精致的玫瑰色宫灯似的花苞,张开了洁白的小口,并以5分钟一厘米的惊人速度开放着,花瓣在逐渐张开时呈螺旋形。它的花朵儿颤悠悠的,好像在翠绿的宫殿里翩翩起舞。这时,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觉心旷神怡!那一丝丝白嫩的雄蕊头,顶着杏黄色的,如芝麻大小的花粉,似渔钩一样卷着,独具风姿。每片洁白的花瓣光如镜,白似玉,轻若纱,光亮透明。它那娇媚、诱人、可爱的花朵好像对着人们点头微笑,散发出纯正的芳香,沁人心脾!

就在我陶醉其中时,那婀娜多姿的花朵只开到12点就开始萎缩,时间是这么短暂,怪不得人们都说“昙花一现”啊!

是的,昙花虽高雅娇美,但花期不长,可是它给我的启示很大:我的学习成绩绝不能像昙花那样只显赫一时,而是要努力踏实,始终保持着优秀成绩,就像它的花根一样深深地扎在土壤里,一年比一年粗壮。

【篇三:钓螃蟹】

钓鱼当然有趣,可惜效率太低,一小时也就一两条。钓虾,效率是高了,但是对技术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一般人根本钓不到。我只好去钓螃蟹。

钓螃蟹不用高级渔线,也不用什么炭纤维渔竿,甚至不需要渔钩,首先要和小伙伴到竹林里折一根手指来粗的竹竿,放在开水里泡上一夜,再用炭火烤,光是烤这道工序就要二十多分钟,而且竹竿上不能有黑点,这个活儿只有远近闻名的“竿子哥”来完成。

他用蓝色的内层焰来烤,手里面的铁夹子夹住竹竿在火中舞动着,转动着,直到完全烤干,而且还要用细沙把竹竿打磨得通体光滑,一根竹竿从选材到成品至少也要十二个小时,而他每年都要做十来根,尽管十分辛苦,但他都会乐意地帮人去做。

有了竹竿,就少不了线,只用取一根棉线芯或风筝线芯。线上绑着一块石子和一块从肉铺里找来的猪肉,有经验的同伴还特别叮嘱我说“一定要找块臭的猪肉”。我半信半疑,和小伙伴们到螃蟹池,那是一个齐腰深的,足足有半个足球场大小的水塘,里面有没过腿的水草,因此有很多的大螃蟹,个个都有二两多重、巴掌大小。我学着“高手们”的样子,提起竹竿,轻巧地向水草茂密的地方一刷甩,饵料在石子的重力作用下准确地落入目的地。

我耐心地等上了几分钟,轻轻的拉了一下手中的竹竿,一会儿,水底好像有一股力量在拉我竹竿,“有螃蟹上钩了”我大叫起来。这时小伙伴说:“再等等,一会儿,还有更多的螃蟹上钩的。”

我又等了几分钟,感觉到手里的竹竿越来越沉,于时用力的拉,只见一出水面,作为饵料的猪肉上面沉甸甸地挂着几只超级大的螃蟹,巨大的蟹夹,牢牢地夹住猪肉,“你看,螃蟹最喜欢臭臭猪肉的味了,对吧?”我连忙点头不已。

就这样不到一小时,便收获了一大桶螃蟹。回到家里,我在爷爷的指点下,去掉蟹盖,清洗干净,放在锅里用菜油炒一炒,出锅后撒上一些辣椒粉就成了我们求之不得的香酥螃蟹。

爸爸常跟我说,男儿志在四方。

我想,以后长大了,无论我在哪里,我永远也忘不了故乡的小水塘,忘不了暑假钓螃蟹,忘不了故乡的竿子哥。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