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感恩父亲】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感恩父亲,感谢他为我付出的一切。
初二下学期,我打算读通学,于是父亲便开始早晚接送我。尤记起有一次当我洗漱完准备去上学时,却不见平日里早起的爸爸。一看时间就快迟到了,我赶紧上楼去找父亲,却发现父亲还在睡觉。我便生气地朝他大吼:“爸快起来,我要迟到了!”父亲猛地惊醒,什么也没说,就急匆匆地往门外赶。尽管爸爸动作迅速,但我还是迟到了。
我感到很纳闷:父亲平日管理家里的杂货店,时间比较充裕,为什么还起不来呢?于是越想越气,到了晚上,我仍然对爸爸爱搭不理。爸爸一个劲地询问我今天早上的情况,我始终闭口不答,心里依旧非常生气,就直接回房学习了,等我写完两套试卷,已经快12点了,我有点儿口渴,想到客厅去喝水,却发现灯还亮着。
我透过门缝看到妈妈正在为爸爸贴膏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停了下来,隐约听到:原来,父亲在外面另外找了一份工作,他每天除了要为自家的店进货、卖货和搬货,还要帮一个粮油点送大米,一袋袋五十斤的大米,父亲一扛也许就是一整个下午。而他这般艰辛的原因是为了贴补家用,我即将升入高中,哥哥决定读研究生,妈妈身体也不太好,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父亲的身上!
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我误会了父亲,原来父亲对我们的爱竟是如此之深……
感恩的心,感谢我的父亲!
【篇二:值得珍惜怀念】
人的一生,总是还未享受年轻就已老去。处在花样年华的我们,就有很多值得珍惜、怀念的东西。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老师说的没错,四年很短。一转眼,现在的我们只剩几个月的相处时间,不久后就要各奔东西,随风飘扬了。回首三年半,有很多人与事值得我们珍惜、怀念。
初四的任课老师大多是老教师,资历丰富,教学耐心。每一位老师都很优秀。英语老师是唯一教到我们毕业的老师。年纪大,人很和蔼,笑容总会出现在她脸上。我的英语底子打得不好,也不怎么用功,老师说努力学便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我默许地点点头。上了初四,投入更多的努力,每次积极地读、背,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每次背完课文,老师随口的几句话,便激励着我,我也不觉得英语多么无趣了。
我想,每一个老师对我们的不懈栽培、不放弃,都付出了很多心血。这些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在以后长远的道路上怀念……
初一的时候,我很内向。慢慢地交了一些朋友,经历过很多,也磨出了新的性子。
除了学习,我便和朋友在一起,每天上学放学,看月亮的阴晴圆缺。有困难时,互相帮助,分享快乐与烦恼。尤记今年春游,我们离队,到濮上园骑游览车,过上行和下行桥时需要的不是一个人的力量,
齐心协力才重要。跑步时,坚持不下,无声的陪伴、旁边的呐喊,都让我感到很幸运,拥有一群可爱的同学。考试时、写作时,笔尖敲击桌面的声响,我知道同学们在奋笔疾书;参加集体活动,同学们不怕输、自信……
想到这一幕幕,不自觉嘴角上扬,在青春年华里,我们都拥有明天,回首,那些值得被珍惜、被怀念的人和事,也成为人生中最美的色彩。
【篇三:与书同行】
清晨,坐在阳台上,泡一杯清茶,翻开一本或精致或古朴的书籍,思绪便飞入书中的世界,成长路上,与书籍同行,真好!
尤记小时候,晚上睡觉前总蹦着跳着要妈妈给我读书,也许从那时候起,我便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母亲职业的缘故,她总要求我读各种各样的书。自从学会了看拼音后,我便开始独自看书了。因为喜欢读故事,所以看的书以寓言、小说为主,从《成语故事》《三个小猪》……到《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名著,妈妈总是把我不愿读、无法读的书抽空用录音的方式教给我,我也常因为自己知识略多而沾沾自喜。
在书籍的陪伴下,我进入了中学,或许是因为自以为是,有段时间我几乎是不读书的。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当时并不明白这点,幸而遇上了一位好老师,常常推荐书籍,就算再不愿读书的人也会读上些许。于是我的家中多上了不少有深意的书,我的思想也逐渐深刻起来,读的书由故事转向散文,像林清玄、龙应台的文章都是有所接触。他们的文章让我明白了社会的复杂,人生的美好……
再往后,老师推荐了龙应台的《野火》,从前的我读的龙应台的书大多温情,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台湾社会的腐败、黑暗,拿到这本书之时,我如同着了魔一般在一天中将其读完,读完后,我惊奇地发现书中的描写与当今“大陆”的相似:假奶粉、假药、文化缺失……从其中,我的批判性得到了提升,思想也得到了极大的升华。
自此后,我又迷上了书,无论中外名著或是些不出名的好书,林语堂《老子的智慧》,使我惊奇万分,原来除了儒家外,还有如此一派超热、洒脱、深刻的哲学……
合上书本,思绪收回,走进书房,看着书架上排列着整齐的一本本书,我心生感慨,书是老师亦是朋友!(公众号:金氏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