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中考之后作文】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转眼间,我们就从充满未知数的开学到达了期末的倒计时阶段。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备战,每天都要进行几场考试,弄得我们班上风声很紧,只要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让同学们心神不宁、寝食不安。随着期末考试越来越近,我们所考的试卷也越来越难,终于,我们迎来了期末模拟考试。
在一个天空十分阴沉的下午,老师带着阴沉的脸,发下了一张张密密麻麻的考卷。同学们带着沉重的心情与表情,拿起了桌上沉重的笔,开始了一场令人惊悚的`考试。
接过考卷,粗略浏览一番,便不禁倒抽一口冷气,我感到了如同泰山压顶一般的压力。平日里看起来那么和善、美丽的汉字现在看起来却如同一个个设置精妙无比、等着猎物自投罗网的陷阱;而那些平日里看上去十分顺眼的阿拉伯数字们,今天却一个个张牙舞爪、面目狰狞;平日里轻如鸿羽的笔,现在却如同一块巨石一样放在手中,连拿起来都十分艰难。我艰难地在试卷上留下我那歪歪扭扭且无自信的笔迹,一边写,一边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
面对这张“可怖”的试卷,我们班各个同学都有各自的应对方法。
纸条法:纸条自然是作弊不可少且排名榜首的工具:轻轻扯下一小纸条,笔尖轻轻地在上面溜一次冰,留下问题后,随即将纸揉成一团,轻轻抛出,落在所求之人面前,所求之人刷刷几下,又溜几次冰,之后将纸条轻轻出手,物归原主,原主一瞧,大喜,照抄几笔,便能解决眼前之一大难题。但是,传纸条也有诸多弊病:首先,要当心四周是否有“探子”;其次,所求之人必须是“自己人”,且必须才学渊博,缺少一步便全盘皆输。所以,这种方法不应经常采用,只有少许“顽固不化”之人暗暗使用此法。
暗号法:考场上,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点头的次数、跺脚的力度、踹凳子——暗号,是考场上最安全的作假法——以最平常的动作,传达一个个准确的答案,真不知是以前哪位高人创造出了此“瞒天过海”之法,我曾亲眼所见众多同学在考场上神不知鬼不觉用暗号传达答案,且很少失手,所以,这种方法被我班部分人所采用用。
自思自想法:考场上的诸多难题,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它们在教科书中都是有原型的,只不过在考卷上玩了一次“川剧变脸”,只要用大脑仔细地思考,就不难发现它们的“庐山真面目”。我便使用了这种方法,虽说耗时长并且伤脑筋,但却是唯一一种不会受到任何威胁的办法。而且这种方法锻炼性强,能够为期末考试打下最最坚实、最最稳固的基础,因为,到了期末考场上,监考老师在教室里不断地“巡游”,任何的作弊方法都有可能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险境,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只要基本功扎实并且有极强的自制性,就可以一路顺风顺水,过关斩将,成功拿下考卷,以此法博取高分。
正当我长呼一口气,将笔放下时,猛地发现窗外竟然站着严厉的老师!正所谓:考卷复杂尽难题,各种高招妙且精,各路豪杰殊不知,窗外老师正紧盯!
【篇二: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阅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一些生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于是,越来越多的生活方式接踵而至。
碎片化生活便是其中之一。我们的时间安排正在被一些大大小小的事物碎片化,微博、微信的快速发展,已经让许多人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腾出一段完整的时间来看一本纸质书,公交车上、地铁里,更多人在刷豆腐块大小的新闻和短文,除了一年几次令人盼望的小长假外,好好放松放松身心,都成了一种奢望。
工作、生活在一条无形的高速上一路奔驰,碎片化的生活有利有弊,也迎合了这个时代的生活节奏。所以,与其每天为了这种生活方式唉声叹气,倒不如思考思考如何弥补碎片化生活的劣势,从而享受它的优势。
下个星期要考试了,所以这个周末各科老师都不约而同地布置了海量作业,疲惫中想放松一下,随手拿起上周看过的《芒果街上的小屋》,却发现,上周看过的故事情节和重点我都有些忘记了,那些令我赏心悦目的语句也埋没在字里行间。每一次体会书中的美,都是暂时的,短暂的,我无法把它们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或是长久的保留。
偶尔有一次,语文老师与我们分享她的读书经验。她说,她会习惯性的在读书时圈划圈划,做些笔记,或是把一些重点在旁边记录一下,并且鼓励我们也这样做。一开始,我体会不到这种方法的好处。但是,尝试过后,我发现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它们在我脑海中的印象,可以这在我阅读之前重温一下前面的故事情节,还可以使这些重点,知识点和好词好句长久的保留。
渐渐地,我弥补了碎片化阅读的劣势,于是体会到了它的优势。空闲时,拿起书,翻翻前面的笔记,再津津有味地读下去,既能重温前面的内容,又能很好的融入后面的故事中。偶尔,翻翻圈划的词句,体会文字的优美,还能把它们运用到写作当中。
只要找到弥补碎片化生活缺点的方法,碎片化的生活不再使我烦恼,不再使我唉声叹气!
【篇三:我的碎片化启示】
“汉王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啊!我终于把《长恨歌》整首诗背出来了!
要知道《长恨歌》这首诗可不短,那么我究竟是如何背出来的呢?
上学期刚开学时,我便立下决心:“我一定要把《长恨歌》”整首诗背出来,挑战一下背长诗的难度。”于是,我便开始了“碎片化背书的历程”,为什么称之为“碎片化”呢?因为……
记得开始背诵《长恨歌》的第一天,我总是不经意的被打断。课间休息时,我兴冲冲的拿出了《唐诗三百首》背诵《长恨歌》,当阅读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有位同学喊道“数学课代表去老师那里拿作业回教室登记成绩”,首次被打断后,我并没有气馁,我还可以再下节课继续背诵嘛!第二节下课,我刚拿起书准备继续背时,却发现同学们都拿起课本出教室。不好!我一拍脑袋:下一节是阅读课,要去图书馆的呀,迟到会被扣分的!……经过无数次这样的打断,我终于感到了“欲哭无泪”,我只想静静的坐在一边背会儿诗,有那么难吗?
第二天,我又多次被打断,这两天的成果也仅仅是把《长恨歌》通读了两遍而已,我不禁想要放弃了。可是我默默地鼓励自己,我一定能行的!突然,我想到了一个方法,我不一定要整首诗地背,我可以把它碎片化为几个小片段,这样不就简单很多吗?于是,我把《长恨歌》分为几个情节去背诵,如:杨贵妃嫁入皇宫之后、禁军叛乱等……,用了这种方法,我顿时觉得有了信心,我把这种背诵方法称之为“碎片背诵法”。
之后的几天,我都在用“碎片背诵法”来背长恨歌,果然效率大增,背书的速度越来越快。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期末的时候,我把整首长恨歌一字不落的背了下来!
经过了这次背诵《长恨歌》的经历,我找到了一个背书的好方法,把背诵内容分为几个小部分,再一点点地背诵,终会成功。
其实,在生活中又何尝不可以用这种方法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化整为零,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了巨大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