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停不下的春天】
三月伊始,随着春的脚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那般,懵懵懂懂地起来。就连休息了一冬的草儿,也揉揉朦胧的眼睛,欢欣投入春天温暖的怀抱。于是,在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春姑娘悄然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带着羞涩醉人的微笑,随着暖风轻巧飞舞,让满山的野花竞相开放,春,就这么欣欣然的来了。
春的初来乍到,因雨而增添了色彩,纤细的雨丝步履轻盈地走过大地,无声的滋润万物,烙上了春的印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清澈透明的雨滴,飞扬着,唤醒了一冬的沉寂,嫩绿的青草芽儿偷偷钻出了大地,露出了光溜溜的小脑袋,轻纱薄雾般的雨中幻境,使这抹极淡极淡的绿意,若隐若现,隐隐约约,更加的清新脱俗。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张扬如火的桃花,带着湿润的露珠,吐露着嫩黄色的花蕊,散发出诱人的芳香,一颦一笑中带着媚到骨子里的风情,眼波流转之间尽是令人神魂颠倒的妖娆,谁能说这不是一位千娇百媚的女子呢?
然而,与桃花桃花形成鲜明对比,则是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之美誉的瀛州玉雨——梨花,楚楚可怜的容貌,清雅甜蜜的芬芳,弱不禁风的姿态,仿佛在娇嗔这雨不知怜香惜玉,使美人伤心垂泪,令人不禁滋生了怜惜之情,那柔弱清秀的面孔,难怪被人们称为“梨花带雨伊人泪”
春如诗,春如画,停不下的春天,停不下的脚步,春风正暖,朝阳正好,就让我们带上洋溢着青春的微笑,去追寻春的足迹,触摸春的美丽……
【篇二:有一种神奇让我着迷】
在我六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了古诗词,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开始背诵诗篇,踏上了一条神奇的旅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让我体会到自然的美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让我感受到友情的可贵。慢慢地,我沉醉在了其中。
尽管如此,我对那些长篇的诗句却望而却步。直到有一天,因为语文老师的引导,一首号称“以孤篇压倒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艳艳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用细腻的笔调描绘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优美恬静,瑰丽壮观,令我痴迷。它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尘封的大门。那些只有三五言的短诗不再能满足我的胃口,我开始尝试着欣赏一些更加格高意远的诗句。
从白居易“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惨然凄婉;到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到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宁静致远。我在诗海里倘佯着,在诗句里陶醉着,在诗集中沉迷着。
我曾牛刀小试,效仿先人作一首长篇叙事诗《冤报冤》;也曾执笔挥洒,让繁杂的心绪随着笔尖飞扬;我曾出口成章,令同学叹为观止;也曾引据经典,在辩论场上令人拜服。古诗文仿佛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我着迷,带领着我一步步走向一个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