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回忆那风雪中的身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当我听到这流传千年的古诗时,我都会想起那爱我,关心我的妈妈来。
曾记得,那是一个暴风雪的下午,我练完吉它后,一出去,就打了个寒颤,等了十几分钟,才等到一辆2路公交车,我蹦蹦跳跳的上了车,手掌用力搓着,试图能暖和一点,可是因为天气太冷了,这样都无济于事。车快到终点站绵绣河山了,我隔着大雾,隐隐约约看到了站台下有人影在来回走动,不时还往2路车来的方向看一看,我心想:这大冷的天,咋不在家烤火,而在外面吹冷风呢?等车开近了,我定睛一看,啊!是妈妈,车还没停稳,我就已经冲出车了。妈妈看到我,急忙拿出一件衣服,给我披上。我问:“你为什么不待在家里呢?妈妈。”“我看你还没回来,就下来看看。”此时,眼泪已经在我眼眶里打转转了,我张张嘴想说什么,可是,此时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出我此刻的心情。
妈妈,你可知道,像这样的事情就像沙滩上的贝壳;像天上的星星;像天上的鸟雀那么多。
妈妈!您辛苦了!妈妈!谢谢您!
【篇二:以和为话题】
说到“和”,不免让人想到“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和”是人与人关系的调节,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要和谐,要和睦,这才是生存之道。
“和”生爱。“唐山人当知恩图报,特别是震后遗孤,最知失亲之痛,倍感灭门之苦,虽然有些人仍困难重重,朝夕为衣食而争,但人之爱心,不会磨灭。”汶川地震后,唐山孤儿张有路在网上发了这样一个募捐帖子,不到半个小时,共捐款了9万多元。唐山孤儿的团结,点亮了千千万万颗热血的心。“和”生爱,积聚着社会关爱的情。
“和”生力量。苏轼是一个达观的人,他一生关心民命,关心时政,居住在自己的诗文和人格里。不管是受尽冤枉的“乌台诗案”,还是与现实碰撞险些送命,他都不曾如柳宗元愤懑,而写《八愚诗》。他与百姓和乐,依旧高唱“回首同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的平和,造福了百姓,也拯救了自己。“和”生力量,这也是一种智慧之美吧!
“和”生未来。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和平的最好显示。如今沙滩排球的关注度大不及排球,但沙排女将夺金率却比女排的高。为什么?沙滩上打排球其难度高于排球,这就更需要配合默契,也正是由于难度的增加,沙排女将们才更团结,奥运拼搏精神创造了沙排历史的更高。“和”生未来,未来就在脚下,紧紧牵住彼此的手,未来会走得更远。
请赐予我们胸襟与雅量,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以“和”为美,生命因此而斑谰。茫茫暮霭中,寻找“和”的倩影。当阳光驱散残雾,“和”会呈现雄伟的英姿。
春雨菲菲,“和”犹如充满魅力的青春少女。
夏令朝阳,“和”成为阵阵青春洋溢的雷雨。
秋霞傍晚,“和”胜似金碧辉煌的绵绣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