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相关作文

【篇一:校园美景】

【校园美景】

吴嘉奇

秋天是金秋时节,果实在这个季节成熟,树叶在这个季节飘落,秋天的景色也十分艳丽,全国各地都在展开赏枫赏菊的活动,而我们学校的沁园,却别有一番风味。

核桃树,银杏树,葫芦藤,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争着把最好的一面献给我们。绿得像宝石,红的像赤焰,棕的像巧克力。果儿里带着香味,树下成群结队的努力的爬着,大小的果儿整齐的排在地上,仿佛在说快来呀,快来呀!各种野花遍地是杂样,没名字的,有名字的散在草丛中,像珍珠像琥珀还闪呀闪的。

如果你站在沁园的附近,你就会看见一块块儿奇形怪状的石头平铺在我们的面前。那错落有致的摆放方式,好像将我们引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有花草,有森林,有小动物,却唯独少了世间纷扰,让我陶醉其中。而那周围的栅栏小草更让我如临奇境。

从低向上看你就会看到一棵棵金柳树。好像一个披头散发的老人。弯着腰站在那里思考往事。金黄的柳叶飘飘洒洒的落下,再加上雨滴的衬托显得格外优美。

学校的沁园虽然不大,但她却和别的地方截然不同。在这里,可以你减缓心理上的负担,同时也是个防暑和防雨的好去处。每当你学习累了,可以来这里散散心,你当你是难过时你可以来这里发泄心情。每当你郁闷时,你可以来这里舒缓心中压力。重新找回自我。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沁园,堪称宝地的沁园。

【校园美景】

李宏昶

时光飞逝,转眼又到了秋天。

在鲁迅笔下,秋天总是秋高气爽,舒适宜人。而今年的秋天,却雾气沉沉,阴雨绵绵。

在鲁迅的笔下,有一个百草园,每到秋天,虫儿争鸣,花儿争鸣,花儿争艳。在我的学校里面也有一个园子——“沁园”。为什么叫沁园呢?据说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住宅,后人称之为“沁园”。

今天晚饭过后,我在去教室的途中,又路过了沁园。沁园并不大,走路一分钟就能穿过去。天下着小雨,我已然沉浸在那如梦如幻的意境里,丝丝的小雨,弯弯的小路,绿绿的小草,青青的树木,搭配园子里的清幽,让人感叹,令人留恋。

园子里种了很多树,石榴树、银杏树……高低错落,远近不一。树叶经过雨水的滋润,愈发水灵,翠绿的颜色让人眼前一亮。雨水清新的味道,混杂着泥土的新鲜,让人不由得深吸了几大口空气,到处充满了生机。树干上有许多蜗牛缓缓移动,也许他们是被秋雨叫醒了吧。整个沁园最大的亮点,还是在藤上偷偷睡懒觉的那几个葫芦,他们几个胖墩墩的,吃饱喝足,正在安然入睡的葫芦娃,做着甜美的梦,嘴角仿佛还微微露笑,真的好羡慕他们呀!

如果说学校是一幅图画,沁园就是图画中最美丽的景色。

如果说学校是一首歌曲,沁园就是歌曲中最动听的旋律。

【篇二:速度与激情】

如今,担心人工智能拥有人类思维似乎已成为当下的思考潮流。许多对此并未有太多了解的人也拿出些虚构的小说电影内容来为人们对此的恐慌添砖加瓦,活生生将这塑造成了一架悚人的机械怪兽。

的确,若按他们的想法来,先进的人工智能拥有无比强大的计算力与执行力,加上真正的钢铁身躯又或是压根没有身躯。这样硬件已然远远超过人类的智能们,若是再成为人类思维文化中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高徒”……

众人必然头皮发麻,晃着几根手指悚然道:“那还了得?”

其实不然,我有完全足够的底气认为这是杞人忧天。

只因人工智能已拥有速度,却未曾也无法拥有激情。

拿战国时百家争鸣为例是再好不过。商鞅变法舍身,苏秦游说各国合纵,孔夫子奉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广收门徒大传儒道,老子悠然骑牛而下。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人却在那个战火纷飞甚至不足温饱的时代里碰撞出最精彩的思想火花,为后人建起无与伦比的金色殿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这全然得不到利益的事却在之后的千百年被后人所传颂,其中许多至理在如今也确实适用。

可试想一下,若是一群人工智能进行一种名为“争鸣”的行为,结果又会如何?不过是从它们庞大的信息资料库中抽取前人的言语,顶多分个输赢出来,却对思想进步毫无裨益。

人类能成为世界主宰的原因在于思想,而令人扼腕的是,如今正有不少人类正在失去思想。

以前言为例,诸子百家的争鸣是一种切磋,是互相所得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而并非骂战。可纵观如今,网络的产生使交流的门槛被大大拉低,急功近利和急速膨胀的贪婪四溢,汹涌的欲望洪流正在以最温暖的方式摧折吞噬着人们的内心。价值观和同情心在有些人口中被贬得一文不值,又成为言语炮弹被狠狠掷出。

而此类现象正在往低龄化的方向靠近。近些年的孩子几乎都在被拼了命地训练硬件,从前注重的内心在如今却似乎成了最无关紧要的东西。迫切,人们似乎只有这个词,恨不得拥有智能的速度,而激情却被消磨得几乎殆尽。

智能无法超越人类,可许多人类却在把自己朝只能方向打造,这真是个发苦的笑话。

但不可否认之处在于,激情是黑暗里的第一束火,是久阴后的第一缕阳光,也是我们思想进步的第一助力。

人工智能的速度不过是辅助,我们要的是真正的激情。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