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响水盐场参观记】
端午假日的一天清晨,习惯睡到自然醒的我一早就被爸爸叫醒,他说要带我去看看,平时吃的盐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这个,我感兴趣,便快速起床,洗漱,穿衣,兴高采烈地跟着爸爸出发了。
我们来得比较迟,赶到约定地点——海盐博物馆时,“大部队”都已经跟随解说员阿姨参观了。我赶紧跑过去听阿姨讲解盐的来历,我了解到:在古时候,盐是很重要的商品,不能私自制盐、卖盐,如果违规,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在我们现在看来,盐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调味品,没想到在古代,竟把盐看成比金钱还重要的宝贝。
参观完海盐博物馆,我们坐大巴车去响水原始晒盐场看盐究竟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到了响水,主办方人民日报数字盐城联播网的杨主任先安排我们午餐。看着满桌的海鲜美味,我囫囵吞枣地吃了起来,不仅仅因为小朋友多抢食,更因为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揭开盐的秘密。饭后,我们坐上大巴,沿着崎岖的海堤,一路前行。随着车子的摇晃,车上的人也渐渐进入了梦乡。摇晃了约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原始制盐的地方,我们迫不及待地下了车,想尽快跑到晒盐池边一探究竟,可好事多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问池边劳作的晒盐工人,就赶上了一场大暴雨。这里的雨不是一般的大,雨点都像豆粒大,落在身上还有点疼,“好汉不吃眼前亏”,大家都飞快地跑到车上避雨雨了。没想到要当“好汉”的不仅仅是我们,还有很多的“麻苍蝇”,它们也到车上来避雨了。我拿起苍蝇拍打起了苍蝇,这时王老师笑着说:“这一下’小猴子’有用武之地了。”
大巴又开了好久,我们到了卤水制盐的地方。盐场里,我们看到的都是像养鱼塘一样的大池子。因为下雨,为了防止卤水被雨水渗透,盐场的叔叔阿姨用黑色塑料布把晒盐池都盖起来了。不同的是,刚才在原始晒盐场采用的是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低,而这里全部是机械化,看到变天,只要一按揿钮,几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盖池或揭池的任务。盐是需要太阳晒和风吹蒸发的,黑色吸热。由于下雨,我们在刚才的原始晒盐场,鞋子上沾了很多烂泥,但踩在这里软绵绵的无纺布上,我们的鞋马上变得干干净净了。爸爸说盐还有消毒的功能,看来真是。盐场崔总还回答了我们许多关于盐的问题。听了崔总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盐是海水经过很长很长时间的日晒风吹才制成的,晒盐场的叔叔阿姨真是辛苦啊!这时我才真正领悟到“谁知袋中盐,粒粒皆辛苦。”啊!
夜幕降临,我们踏着暮色返回盐城,没想到世茂房产的领导们还在等着我们。给我们合影留念后,还每人赠送了一份小礼品。
充实又快乐的白色文化之旅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
【篇二:观盐记】
食盐,它是每个家庭每天的必需品,可是,大家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去年暑假,我们几个小伙伴在大人们的带领下参观了东峤盐田,揭开食盐制作的“庐山”真面目。
记得汽车在烈日下行驶了了半个小时左右,才到了东峤盐场。刚下车,我们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一块块盐田,四四方方,错落有致,犹如巨型白毯,平铺眼底;不远处,一座座风车整齐立着,像威武的士兵;再往前一点,几座小山连绵不断,还有一些若隐若现的房子,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七工区8组的林金柏大叔早已在那迎接我们了,我们连忙上前与他问好。林大叔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即指了指坎头上的一堆堆小盐山,给我们解说道:“我国的海盐生产,一般用日晒法,也叫“滩洒法”,就是利用滨海滩涂,筑坝开辟盐田,通过纳潮扬水,吸引海水灌池,经过日照蒸发变成卤水,当卤水浓度蒸发达到25度时,析出氯化钠,即为原盐……”“哦——原来如此。”我若有所思地点头,“原来产盐分四大工序——纳潮、制卤、结晶、收盐。”
咦,远外那个头戴斗笠,口罩把黝黑的脸遮得只露出双眼的阿姨在干什么呢?好奇心使我走近细看。只见她双手拉着一根系着木耙的绳子在来回旋转。“小朋友,那是在旋盐,夏天艳阳高照,天气炎热,卤水蒸发快,结晶也快,他们每隔一个多小时就要到结晶池旋盐一次,让卤水充分的搅拌,这样晒出来的盐就会更细腻。要把所有的池子都转完差不多要三十多分钟。一个下午得旋四五次,多的得六七次。”林大叔边走边介绍,抬头望了望远方的盐田,语重心长地说,“当盐工不易呀,没有几个人能真正理解他们的辛苦!”这么热的天在干活,真是一半海水,一半盐水呀!
“哇!看远处。”伙伴突然尖叫起来。我朝他的视线望去,“哇噻!”我也不禁大叫起来---原来,是几座像雪山一样的大盐堆!“那一堆就有100T,那是工人把坎头上的小盐山用推车一车一车送过去的,两三天就会堆那么高的。不过还要运到工厂深加工,才可成为我们生活的食盐。”
夕阳西下,玩了一下午的我们满头大汗。即将告别盐田的那一刻,我再次眺望了整片盐田:啊,东峤盐场,圣洁又美丽,同时也暗示着我们——一碗粥饭,当想来之不易;一粒晶盐,常记日照艰苦!
【篇三:研学之旅】
六日晚,路边的霓虹灯光穿棱着跳跃着微微洒进车内,车内的人也倦了。我闭上眼,心里有着乍喜乍悲的欢心,不知要向谁印证。
研学之旅的第一站是山腰盐场,在小米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得知了整个盐场的基本工序、制盐的必备条件及在特殊天气工人们又是如何处理盐。盐场的风很大,但我们走的每一步带着无限的好奇。
第二站来到了土坑村。百万大厝,这间三进五开间的大宅子在我们还没进去参观时,便有位同学说了“这很百万的土豪范”。高高的门槛跨进去,眼里收进了太多的美好,惊喜,不知要向哪望。站在天井下,我看见了古建筑在细节上的完美追求,镂室也好雕刻也好,样样都装着精巧的匠心;我看见了古建筑的结构坚固,错落有序,无论是闺房也好客厅也罢,每个角度去看都见到不一样的古韵。我喜欢通过天井望天空,也更明白自己身处在一份如何热忱的情怀中。
晓看天色暮看鱼。随后来到了绣花楼,得知这原是迎宾所后改成了女眷的住所。二层的小楼,漂亮的窗户,仰视的那一刻确确实实地在脑海浮现出了古代的女子的生活,好像看着铜镜,她们在那个小窗户边举着长柄扇望着侯鸟归来。书上的“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是大大不及于自己认真地走一遭感受一遭来得真实。
饭后,我们稍作休息兴冲冲地去参加“丛林探险”。在教官的帮助下,我们穿好了装备,也知道了整个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本想着自己可以很潇洒地走完,没想到才到第一关心理就害怕起来。脚刚踏上那块小木板,手便紧张地抓住绳索,身体大幅度地摇晃起来,另一只手不知抓哪差点把旁边的树枝折断。然而在后面的两关中,得到了前面的同学扯着嗓子传过来的安慰,每一次摇晃心里总会暗暗鼓励自己:没事,咱把绳给它摇过来。
到了第五关铁环的时候,看到前面的同学过得不顺利,心里更是捏了一把汗。这时,已经完成后的男生跑到下面给我作了指导。“班长你别紧张嘛。”“蹲下来绕过环,脚先伸身子后移”“绳子晃没事,你可以坐在环里稳了再钻出身子”“班长加油哦!”平时里幼稚无比的男生,不曾想到我害怕紧张的关头竟然变得如此友善,我也顺利通过了后面的关卡。最后一关的滑索,自己缩着脚迎着风,眼中带着坚定,正如自己坚定地迈出了不敢的一步。
在后面的一个绘画活动中,我在画边写上了“历尽山河,人间值得”一行字。人间值得,人生亦值得,值得去看,值得去勇敢……
下了车听到路边的小朋友在聊天——还记得我们上次玩的那什么游戏吗?是的,多年后,还记得丛林探险的惊险,老王的指导鼓励,石头教官的最炫民族风吗?也还记得这充实值得深藏的一天吗?我想,时光会替我们记得我们走遍了十里长街、踏出了无数步的无畏的一天!
【篇四:研学活动】
人生的路途,或风雨如海,或风和景丽,既然踏上了这段征程,我们就应不畏风险地走下去。坚定不移是一种走法,踉踉跄跄也是一种走法,漫步前行是一种走法,险象环生也是一种走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周五上午,老师匆匆赶到教室,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周日学校将组织一次研学活动,大家可以自愿报名!”顿时,教室炸开了锅。老师走后,继续上课,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同学们瞬间像吃了兴奋剂似的,激动不已。
周日早上,同学们准备好“行李”早早地来到学校期待着活动的开始。过了许久,期待万分的主角——大巴车终于到来。
登上大巴,就到了我们班想队名的时候了。讨论了许久,仍未想出个大家都同意的队名。这时,从前面传来了一声一班的同学的声音:“我们是‘独秀队’”“那我们的队名就叫‘大钊队’吧!”“那口号呢?”“吊打独秀!”一路上说说笑笑,到达了目的地。
在盐场,体会了山腰盐场的壮阔,学会了制盐的五大工序:纳潮、制卤、结晶……在土坑的百万大厝里,面对占地面积1739平方的大宅,只能用两个来概括:有钱。听小米老师介绍,百万大厝的主要特征是:三进五开间三护厝。站在古厝的门口,一眼便能看见在大门的两边,共竖立着14对旗杆。古厝的结构大致呈对称形,符合当时古代的建筑特点。入门口的两堵墙上,分别雕刻着精美的鹤和鹿,让人不禁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术。
研学中的重头戏下是下午红星生态园中的丛林探险。但是在我们班开始丛林探险前,又进行了一项活动,就是将自己印象中的百万大厝画出来,那结果可想知,这将是百万大厝被毁得最惨的一次了!
重头戏开始了!在上“战场”前,我们的“晴天”教官“生动形象”地为我们讲解了安全设备的正确穿戴方法。在我们要进行挑战时,教官又一个个地仔细检查了我们每个人的设备。
检查完后,女生该上场了。在排队时,原本毫无波澜的心里瞬间紧张起来,再看一边从铁索上滑下的同学,一颗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看着前面的同学一个个地上去了。心里默默地在祈祷着,希望前面的同学速度放慢点。终于,到我上去了。底下的几位同学在为我加油着。我于是迈开步伐,大步地走了上去。
前几关闯得还算较为顺利,到了攀岩的那关时,在最后一步快到岸时,左脚毫无落脚点一步踏下去,竟然踩空了,顿时,我的双手紧紧地抓住木板的边沿,诗韵也急忙地伸出双手,快速地将我拉了回去,我才避免跌落下去,功亏一篑。在后面的闯关中,这次的经历在我心里落下了一个大大的阴影,使我原来平静下来的心情又紧张了起来。最后,在同学的鼓励下,成功地闯关了。
曾有一位船长说:“大浪来时,千万不要躲,必须直挺挺地站着,抓住固定物,任由大浪打在背上,否则容易受伤。若蹲着找掩蔽物,反而会因为冲击太大,撞破头,撞断牙,甚至撞断鼻梁。船只遇到台风天,不能往后逃,船头要对准浪头,正面对决,只要船一偏,就会翻覆,所以要不眠不休对着浪头,一个疏忽就会没命。”正如这次的丛林探险,应鼓足勇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若中途胆怯,也只能够在上面吊着等待,还会留下遗憾。
在人生路途中,无论风和日丽,还是大雨如注,都应鼓足勇气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