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相关作文

【篇一:《红楼梦》中人物作文】

在《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丫鬟是鸳鸯,她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人。我佩服她的外柔内刚。

在第四十六回中,邢夫人为了给自己丈夫纳妾,亲自去找鸳鸯谈话,“现在主子不做去,错过这个机会,后悔就迟了。”鸳鸯只管低了头,仍是不语。邢夫人又道:“你这么个响外人,怎么又这样积粘起来?有什么不称心之处,只管说与我,我管你遂心如意就是了。”鸳鸯仍不语。鸳鸯的这两次不语中,我读出了鸳鸯无声的反抗,这个柔柔弱弱的女子,只是外表柔弱,内心却与命运抗争。

除了邢夫人的诱惑,鸳鸯还要面临贾赦的威胁——“你将来逃不出我的手掌心”。鸳鸯在这种情况下仍能沉着、冷静、勇敢地面对。她身怀利剪,当着贾母的面揭露贾赦,并当众剪下一缕头发明誓,誓死不从。当贾母去世后,她果真用死来表示抗拒——她上吊自杀了。

鸳鸯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先是用自己的头发来警告众人,当唯一的“靠山”不在了,她,也随着贾母去了;为了尊严,鸳鸯宁可失去自己的生命,别忘了,她可是个弱女子,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啊!再回想,当今社会上,有许多“男子汉”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还有尊严可言吗? 她的不去是她的刚强是她的内心,她懂得害怕,但她更懂要什么时候害怕,也许,她不会害怕;也许她抗争的不是贾赦,而是整个社会。

不懂得害怕不能算刚强,因为刚强是指面对一切风云变化而坚强不屈。

【篇二:红楼情中梦飞扬】

忘了第一次看《红楼梦》是什么年龄,四岁或五岁?当时,只是单单纯纯地被书中的美食吸引:酒酿清蒸鸭子,洁粉梅花洋糖,鸡髓笋,奶油小苏卷,胭脂鹅脯……幼小的心里只觉得那些东西听起来真是好吃,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尝一尝。

待到大些,爱看宝黛吵架,吵了好,好了吵,不折腾的天翻地覆誓不罢休。对书中关于其他人的描写,只模糊觉得有趣,有一种隐约的气质在里边,却讲不出它到底是什么。

到了十七八岁,学的,懂得多了才明白:一部《红楼梦》概括了中华帝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世态风情。

红楼人物一举手一投足,无不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礼仪积淀。贾母命宝玉给贾赦传话,贾赦见到侄子宝玉“倒先站起来请了贾母的安,宝玉方向贾赦请安”。因为宝玉是贾母的使者,所以贾赦要先向代表自己母亲的人行礼。管家娘子在主人面前只能站着回话,命坐下要先谢坐。宝玉见到母亲的侍女,要称“姐姐”且让座倒茶。这又是清朝贵族一种传统礼仪:看佛敬僧,服侍祖母的人视如庶母,服侍母亲的人视同姐妹。一种礼仪—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红楼梦》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红楼同样集传统文学手法之大成。最具美感的莫过于以物,以居喻人。高洁清冷的林姑娘,所居潇湘馆外千竿翠竹,“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谨守礼教,外表沉静内心仍有热情的宝姐姐,所居蘅芜居外观上“无味的很”,但进院之后“奇花异草,清香扑鼻”;吃斋念佛,不问世事惜春,居处叫做“藕香榭”,藕能发出多少香味呢?一如他的不引人注意。借物喻人在曹公的笔下把玩到了极致。

伏线千里更是红楼的一大经典手法。中国传统文学讲究借喻暗喻,一语双关。草蛇灰线,伏线千里也处处皆是。一次吵架过后,宝玉“抬身便走”,黛玉“向外冷笑到:‘阿弥陀佛!赶快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读过《红楼梦》原本的脂砚斋在旁边批曰:“何苦来,余不忍听!”据说原作中,宝玉离家避祸回来时黛玉已病逝,正应了“赶你回来我死了也罢了!”可不正是伏线千里之外吗?

展卷捧读红楼梦,你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中华传统深厚而空灵的文化气韵所浸染,你的情,你的梦亦会在红楼中轻舞飞扬!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