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余音】
琴声停,水滴落,林间寂无声。独临静谧,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只因心中有声,这种声音叫余音。
音是有灵性的,是能感染人的。但音最富有魅力的是声停之后的余味。似画中的留白,在最空茫之处恰有古韵藏其中。在我年龄尚小之时,便有幸感受到了这种美,恰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蝶,飞临我的心间。
她是我童年中最好的朋友,有着很白皙的皮肤,娇嫩的鹅蛋脸,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随时闪动着灵异的波澜,仿佛时刻在诉说些轻柔的话语。每天中午,她都同我在院中嬉戏。
午后的时光是极静的,她也是极静的,在阳光里她与自然显得那么和谐融洽。我们玩的游戏现在看来倒有点诗情画意了。我们拔下一朵朵蒲公英,趁着和煦的春风将那些白色的绒球吹散。我们天真地想:来年蒲公英会开得很繁盛罢!那一定是极美的场景了。我们便不知疲倦地拔,乐此不疲地吹;蒲公英有着似兔耳的长叶,红红的茎一掐就会冒出深白的汁液。我会一把一把地揪,成朵成朵地吹;而她却很细致地从茎的最底端摘下,让风将种子的希望带走。她总是仰起脸,望向在空中飞扬的种子,静谧的阳光下,那片明丽的金黄像极了古画中的留白。
温暖的阳光会让过敏的孩子打喷嚏,而我就在其下泪湿了衣裳。
这曲终是在沥沥的雨下落幕了。她和我撑着伞,在摇曳的枝条下用手砌出一方小小的塘。雨落在已有些潮湿的土壤中,激起薄薄的尘烟。我们静静地立在那里,等着小塘慢慢地积起雨水。她轻声哼唱起一首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她的歌声很轻缓,带着童年赐予的烂漫与真,在空旷的林间氤氲开来。一瞬间,我忽而又回到了那个蒲公英盛开的春天,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时光在彼方悠悠散出古朴的香。
忽然她停住了,池中已有了浅浅的一汪积水,雨珠击在其上,荡出一圈圈清脆的响。这你的余音吧,雨童。
【篇二:明月下的心愿】
“皓魂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这便是唐代诗人李朴笔下的中秋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因处于秋天的中间,故得此名。在这一天,天上的月亮犹如玉盘一样圆润明亮,所以就有了“中秋月正圆”的美称。而在这一天,我也真正感受到了中秋的魅力。
中秋节这天,大街上极其热闹。白天,菜市场里到处都是此起彼伏的叫卖声,来来往往的人们手里拎满了食物,大家都在为着晚上亲人的团圆美食做准备。
然而白天虽热闹,却比不上夜晚。天刚刚黑,耳边便响起了鞭炮“噼噼啪啪”的声音。在我听来,这个声音甚是好听。饭后,我、妈妈还有大舅相约到广场赏月。
广场上有跳舞的、赏月的、卖东西的……每个人都是那么开心。只见那繁星点点的天空上,一颗一颗亮度不一的星星围绕在月亮周围,使这圆月更加迷人。
我坐下来准备赏月时,突然旁边出现了一束火光,一回头,原来是有人在放孔明灯。“难道附近有人卖孔明灯吗?我已经两年没有放孔明灯了。”我环顾四周,果然发现了有人在卖孔明灯。
我急忙跑过去,拿钱买了一个,怀着快要按捺不住的喜悦,把孔明灯准备好,向大舅借了打火机,开始点火。刚点着火,我准备把灯放在地上,让它燃烧一会儿,这样才能飞起来。可我刚把孔明灯放下,火突然就灭了。我只好又点着了火,这回,我总结了上次的经验,总算没让火熄灭。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孔明灯也一点一点鼓了起来,马上要飞起来时,我把孔明灯向上一推。可是刚飞起来,它悬在空中踉踉跄跄,好像随时会掉下来,我赶紧跟上孔明灯,生怕它会掉下来,大约飞了十米后,才稳稳当当地慢慢飞了起来,我闭着眼许下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这个孔明灯能够带着我的愿望越飞越远。
放完孔明灯,我们准备回家献月亮。摆弄水果时,我从妈妈的手机上看到了罗老师做的西瓜花。我一时兴起,也想做一个。
我拿来一把水果刀,一点一点地把西瓜从中间切出锯齿形,左一下,右一下,一会儿就做好了。外观虽然还行,可里面却有一个坑看着不那么满意。献了月亮,我和妈妈吃着水果,看着中秋晚会,听着一首首优美歌曲,这一刻心里感觉很温暖。
我想,懂得珍惜这美好的团圆时光,或许这才是中秋节真正的魅力。